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经济富庶和文治粲然的朝代,例如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生活在北宋时期。两宋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了当时世界上的一大半,北宋末年更是占到了全球生产总值的80%以上,同时北宋的人口也超过了1亿。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繁荣的宋朝

同样也就是这个宋朝曾经两次被北方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公元1127年,北宋王朝被崛起于白山黑水的渔猎民族政权金国所灭;公元1279年,南宋王朝被崛起于大漠的游牧民族政权大元朝所灭。

在谈及两宋灭亡以及两宋时期处处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压制的原因时,一些人认为是北宋建国前就丢失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失去了对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天然屏障。

那么我们不禁就要联想了:如果中原地区没有丢失燕云十六州或者北宋初期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宋朝会不会成为像汉朝和唐朝一样强大的帝国呢?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燕云十六州地图

小编个人认为即便宋朝没有丢失燕云十六州也不会成为像汉唐一样的强大帝国!

一.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为了根本上解决五代十国以来混乱的局面,而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赵匡胤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的。自安史之乱以来,武将掌权对国家稳定的危害逐渐显现出来。无论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还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军阀混战都将天下拖入了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的深渊。

应该说赵匡胤此举在当时是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的,它至少保证了中原地区内部的稳定。凡事都有两面性!重文轻武的国策极大的降低了内部动乱的根源,但是却极大的削弱了民力和战力,当面对外部威胁的时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赵匡胤黄袍加身

二.宋朝不如汉唐民风彪悍

或许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的国策决定了宋朝的民风不如汉唐那样彪悍,不如汉唐那样有着积极进取的精神。

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为富庶的朝代。它的经济水平和规模可谓空前绝后,既非汉朝和唐朝可比,也非后世的元朝,明朝和清朝可比!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们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去理解,穿鞋的并不是真正的怕光脚的,而是穿鞋的觉得跟光脚的去拼命得不偿失。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宋朝强大的经济基础也支撑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支军队,但是宋军的战斗能力往往却让人大跌眼镜。

拥有一两百万军队规模的宋军不仅难以抵御北方的辽军,而且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攻打西夏也是一败涂地。更甚至于北宋末年,由童贯率领的十五万宋军会被几千残败的辽军所击溃。新兴崛起的金国只用了六万军队就攻破北宋的首都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以及一干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

这样的表现在汉朝和唐朝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汉朝的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三十六国,还是唐朝的张巡劣势兵力死守睢阳城,抵抗住了安禄山的十数万叛军。汉唐的尚武和坚韧精神都会让宋朝那些拿钱买和平的投降派自愧不如!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三.燕云十六州有防守优势,宋朝却不一定有进攻精神

客观的来说,如果宋朝时燕云十六州没有丢失会对宋朝的防御体系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骑兵优势不会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宋朝也不会丧失养马之地,用步兵的血肉之躯在平原地带去抵抗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

但是拥有燕云十六州的宋朝一定会像汉朝和唐朝那样极具进取精神的去开疆拓土吗?

很显然不会!即便军力强大如汉朝和唐朝在对北方的匈奴和突厥政权作战时,往往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是占领了北方的荒芜之地,对于中原的农耕政权来说,也绝不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宋军步兵抗敌

对于经济富庶程度远不如宋朝的汉朝和唐朝来说都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不差钱的宋朝就更不干了。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以性命为代价来打仗呢?这才有了后来的宋辽檀渊之盟,实现了宋辽之间长达百年的和平。

宋朝君臣的理念就是自己的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要去打劫别人呢!辽国一开始也不这么想,后来发现不用打仗也能从宋朝获得源源不断的钱财和物资,干脆我们也不打仗了,经过百年的时间慢慢的辽国也变成穿鞋的了。

宋朝和辽国都成了穿鞋的了,就连比宋朝低一头的西夏也慢慢变得有鞋穿了,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光脚的,它就是新兴崛起的金国。结果两个穿鞋的都被光脚的收拾了,而这个光脚的变得有鞋穿了之后,再次被另一个光脚的打得满嘴找牙。类似的轮回还会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不断上演。

大宋的“积贫积弱”,是一个燕云十六州所能拯救的吗?

宋辽檀渊之盟

综上所述,重文轻武的国策,萎靡不振的民风和富庶而缺乏进取精神的风气决定了宋朝即便拥有燕云十六州也不可能建立像汉唐那样的强盛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