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积贫积弱"的宋代,在建筑方面却呈现出了一派繁盛的景象

宋朝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共历十八帝,在历史上被划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阶段。

后世的我们多评价宋代的君主不作为,导致了一种"积贫积弱"的社会时局,但是实际上宋代虽然战争较为频繁,但是理学兴盛,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建筑技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的建筑,风格醇和雅致,装饰手法娴熟,可以算作是中国古代建筑规范化、模数化的成熟时期。我们现在熟知的《营造法式》一书,便是成书于北宋末年,一直影响到了后世。后来的一段时间,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崛起,他们的官方建筑也常常吸纳宋代建筑的技艺方式,金代、元代建筑等都颇受宋代建筑风格的影响。甚至,在明、清时期一些建筑中,仍可见到宋式营造技艺的踪影。

被认为

如今保留下来的宋代建筑

01、绘画中的宋代建筑:宋代山水界画中隐藏的"方外之术"与营造技艺

宋代的绘画与建筑紧密相连,当时一些绘制精密的界画,完全可以直接当作建筑施工的方案图。而且,宋代的一些画家往往身兼多职,比如,北宋初年的郭忠恕,就是一位精通建筑技术,曾经做过匠作监丞,他是一位亲自参与到工程营造的大画家。

郭忠恕画殿阁重复之状,梓人较之,毫厘无差。太宗闻其名,诏授监丞。将建开宝寺塔,浙匠喻皓料一十三层,郭以所造小样末底一级折而计之,至上层,余一尺五寸,杀收不得,谓皓曰:'宜审之。'皓因数夕不寐,以尺较之,果如其言。黎明,叩其门,长跪以谢。

被认为

宋代界画

在宋代时期,界画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而发展。尤其,在一些表现山水人居的山水画中,对建筑的基址环境有着大量而清晰的刻画。由于宋代的多数人都极为笃信"方外之术",崇信风水,所以在当时建筑的选址方面,人们往往追求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以求心中的安稳与宁静。

如今,在一些宋代时期的山水界画中,仍然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方外之术"的影子。比如,在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中,《春图》中宅院背靠群山,前临弯水,山势连绵,主山、祖山依稀可辨,曲水迂回开阖,可谓龙砂环抱生气,清流屈曲有情;《秋图》中依形就势布置院落,营筑建筑,背靠主山,虽然图面仅现其一角,但已成峻峭巍峨之势,"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前又有浩渺烟波、一弯水口,水波对岸有案山俯伏,与主山形成顾盼尊卑之别。两图中建筑都坐落在山环水抱的平阜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深得风水"龙穴"之意。

被认为

《四景山水图》

除了这些以外,在一些宋画中,可以明显得看出宋代建筑的营造工艺。作为传统木结构技术发展成熟、完善的阶段,宋式建筑在外形上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比如,宋人张敦礼所绘的《松壑层楼图》,在画面中有两层重檐的朵殿,其正前方连以一座屋顶呈圆拱状的水榭,整体造型在高下、大小及疏密安排上都较合宜。主阁的屋顶为了与朵殿的歇山式屋顶取得呼应,在攒尖顶的两侧伸出了悬山面。这样,既加强了组合体造型的统一,同时又强调出了组合体的轴线和朝向。

另外,在南宋时期的《寒林楼观图》中,建筑的主体横向展开,在第二屋顶上拔出第三层,同时在正立面突出一个二层阁楼,使造型更具整体感。宋人赵伯驹的《仙山楼阁图》似乎表现了另一种组合形式,主阁平面呈"十"字形,立面双层重檐,屋顶为歇山"十"字式。主阁四周绕以游廊,四面突出单层歇山小殿,整座建筑组合体立于高大华丽的台基之上,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在主体建筑的左方,作为呼应和陪衬,又有一座单层重檐方殿。这座方殿为了不与主阁争雄竞胜,采取了十分少见的重檐歇山式平顶,其上再装饰一个宝顶,与主阁呼应对比,表现了古代建筑匠师明确的造型意识和娴熟的布局手法。

被认为

《寒林楼观图》局部

被认为

《寒林楼观图》

02、传统的宋式营造:中国传统营造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在北宋时期,城市布局打破了唐代时的里坊制,伴随着宋代城市人口的增加,商品经济的发展,喧闹繁华的市民街逐渐取代了肃穆单调的坊市,大量的商铺出现,酒楼、茶肆遍布,街景十分丰富,热闹景象可见一斑。

这也恰如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描述得那样:

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处处拥口,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具体来说,两宋时期的建筑布局讲究中轴对称,疏密有序,尊卑有别,使得群体建筑中主要建筑位于中后方,规模髙大,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形体较小,整体高低错落,产生良好的节奏和韵律。建筑内、外部空间和单、群体造型的完善与丰富,是两宋时期在建筑艺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城市景观环境出现艺术化、园林化的趋势。在《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在御道两边有着如斯美景,繁华如绣。

中也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权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瓷搁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

如今,说到具体的中国古代建筑形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宫殿建筑、贵族官僚的第宅以及平民百姓的住宅

宋代的宫殿建筑

总体来说,宋代宫殿宏大壮丽,金碧辉煌,代表了当时人们住居建造的最高水平。据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汴京宫殿》记载:

京师开封有八卦殿,此殿有八门,门外各有树木,筑有假山,无一相同。假山石皆嵌空,石座亦穿空,与石窍相通。皇上欲有所往,与所幸美人自一门出,"宫人仙衣壮士扶轮,一声水辟历,则仙乐竞奏,云间,石窍间脑麝烟起如雾"。

宋代建筑的奢华程度,是现今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比如,大门省玉虚馆阶前以玉石建造,殿上椽柱一色,皆用金饰,炫耀夺目。而宋真宗营造玉清昭应官,更是广集天下名木、奇石、颜料、漆等建筑材料,据载每日动用役使的工匠就达三四万人。

被认为

宋代宫殿还原图

贵族官僚的第宅

与唐代建筑相比,宋式建筑斗拱比例缩小,数量增多,装饰性也有所增强。而且,宋代的建筑造型更富于变化,组合形体日趋丰富。与唐代建筑的浑朴雄阔风格不同的是,宋代贵族的第宅院落极尽精饬妍丽。

在宋代,有钱的达官贵人和富商们往往是一掷千金,营造自己的宅第和园林,并进行豪华装修。对此,北宋时的司马光就批评说:"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国、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催意所致,无复分限。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愈厌常而好新,月异而岁殊。" 南宋宁宗嘉泰初,由于社会以风俗侈靡为好,上层官方不得不诏令官民营建办公用房和住宅,一定要遵守官方的规定,务从俭朴。

被认为

宋代高楼建筑

平民百姓的住宅

限于财力的主要原因,平民百姓的住宅,因限于财力等原因,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内部装饰等,很难与上述这些贵族官僚及富家大族的住宅攀比。城中居民由于地价昂贵,无力购置一块称心的土地建房,即使是有钱购置地皮,能够建得起房屋的也是寥寥无几。比如,在南宋都城临安,家中有财力可以盖房屋的,千万之家中不过一二。在盖屋以后,还能有生事者又是屈指可数。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居民只能租房子而居,数十个人局促于一隅,拥挤不堪。

被认为

平民的住宅

不过,在宋代时期,砖瓦也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北宋李诚《营造法式所载,砖型有十三种;而瓦则按质分为素白、青棍、琉璃三大类,按功用又可分为筒瓦、板瓦、脊瓦三类。筒瓦在宋代有六种,覆于两行板瓦之间,不仅具有束水功能,而且因其上面往往作有纹饰,故又有装饰的功用。从文献记载及出土的实物来看,其图案种类甚多,除传统的动植物、神像、文字(一般多为吉祥语、宫殿或官署名等)外,还增加了龙凤、花草等花样。


03、宋代建筑:技艺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宋代时期的传统营造技艺在历史的进程中延续、发展,至今传承。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无论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社会风气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说到宋朝,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这是一个伟大的时期;而说到建筑,宋代建筑也给我们呈现了一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灿烂巅峰"!

被认为

宋代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