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军武次位面】:红色星空

1982年9月24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及香港问题的时候,他义正言辞的说道,"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还是李鸿章!"这句话令撒切尔夫人无法反驳,威慑她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收回香港的坚定意图,还有这番对李鸿章生平的定论。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眼中的李鸿章都是割地赔款的主事者,然而在西方人眼中,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李鸿章是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甚至排在德国宰相俾斯麦与美国总统格兰特的前面。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在西方历史学家的评价中,李鸿章是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首

李鸿章师从曾国藩。他拜入曾国藩门下的时候,曾国藩已经开始办洋务了。这时候中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已经回来著书立说了,在他们的影响下,新一代如李鸿章的思想早已有了巨大的进步,因此他敢于抛弃旧制,学习西方国家的强国理论。作为伟人,李鸿章身上的这种进步行为是十分鲜明的。李鸿章是考生出身,曾国藩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还给了他锻炼军事能力的平台。据史料记载,李鸿章常常睡懒觉,曾国藩便每日清晨召集幕僚开会,人不齐不商议,李鸿章迟到几次以后就再也不敢晚起了。其后李鸿章在安庆组建淮军,军制上更接近新式陆军,战力十分强悍,基本上控制住了今天的江浙沪地区。太平天国被平定以后,曾国藩害怕生乱遣散了湘军,李鸿章则保留淮军抵御外敌,在这点上,他的眼光比曾国藩看得更远,这是他思想进步的体现之一。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组建淮军凸显出了李鸿章的军事才能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兴办洋务则是李鸿章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体现

天津教案之后,曾国藩病重,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人签订《中日友好条约》,这是他第一次与外国人交锋,仅此他已经意识到日本未来对中国的威胁了。因此他主导的洋务运动中,把强兵摆在了首要位置。《清史稿·李鸿章传》中写道:"中兴名臣,与兵事相始终,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这里虽然说得是他武功之下还有文治之实,但同样能体现出他是以军事成果闻名于世界的。所有的这些军事成就都可以用来证明一点,那就是李鸿章不是投降派,更不是卖国贼,而是最坚定的主战派。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追讨中,固然有李鸿章一定的指挥失策问题,但这同样不能证明他有任何的投降派倾向。美国总统格兰特打赢了南北战争;德国总理俾斯麦建立了新式陆军,统一了德国,打败了法国;李鸿章建立淮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又建起了新式海军。世界公认在兵事成就上,他的成绩是大过前二者的,可惜败仗抹杀了一切。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源不在李鸿章,失败的责任却全部落在李鸿章身上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马关条约》签署的场景

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彻底失败。相比于八国联军,被日本人打败了是中国最无法接受的事实。一朝战败,清政府再无翻身之力,李鸿章的最后生涯,就在这各项战败条款的签署中度过了。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想尽办法与敌人争斗。在日本马关,李鸿章坚决不同意割地,然而日本人佯装进军京师,吓得清政府首先崩溃,李鸿章无计可施,只得妥协。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十分敬重李鸿章,将李鸿章视作前辈,李鸿章被日本激进分子刺杀,身上中了一枪。伊藤博文十分有愧,遂将原定的3亿两白银减为2亿两,李鸿章听罢,说能不能让我多挨上几枪,这赔款全给免掉吧。《辛丑条约》谈判中,他借助义和团的威胁,迫使各国放弃割地。条约签署之时,庆亲王奕劻颤抖不能落笔,李鸿章便说,这世界上最难写的字,莫过于在战败条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王爷你年轻,路还长着呢,老臣替你签。话语未毕,奕劻已是泣不成声。在七十九岁的高龄下,李鸿章仍旧贯彻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不为名不为利,希望以一己之力替清政府背下这个黑锅,他早已有了千古传骂的觉悟。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辛丑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写成了一个肃字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积贫积弱,但晚清还有一位十九世纪的“世界三大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