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戰國時期,張儀為秦國一生的貢獻

張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論:戰國時期,張儀為秦國一生的貢獻

大秦帝國之縱橫劇照

傳說他與蘇秦同為鬼谷子的高足,而“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曾任秦相,封武信君,後來長期為秦國效命,從事遊說離間諸侯的活動。他極力倡導連橫之事,努力瓦解齊楚同盟,為秦國最終實現各個擊破立下大功。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完成學業之後,就去遊說諸侯。

論:戰國時期,張儀為秦國一生的貢獻

大秦帝國之縱橫劇照

張儀出師後就求見了魏惠王,希望他能夠給自己一個職位,可是魏惠王聽了張儀的遊說後並不心動。張儀求職不成,十分苦惱。此時卻收到了蘇秦的人的勸說,讓張儀去投奔蘇秦,蘇秦看在同門情誼上,一定會重用你的。張儀覺得有道理,就開始趕往趙國去見蘇秦。其實這完全就是蘇秦的計策,他在趙肅侯的手下做事,為趙肅侯提出了合縱抗秦的策略。但是秦國會如何行動他也料不準,需要一個有能力得到秦惠王重視的人在秦國去。想來想去也只有師門的張儀最合適,於是就派人勸說張儀歸順自己。

論:戰國時期,張儀為秦國一生的貢獻

大秦帝國劇照

秦惠文王即位以後,繼續堅持孝公時代“任人唯賢”的方針,許多外國的士”紛紛投向秦國。公元前329年,張儀來到秦國,被秦惠文王拜為客卿,直接參予謀劃討伐諸侯的大事。這時公孫衍擔任秦國的大良造。公元前328年,張儀與公子華帶兵攻打魏國,一舉拿下魏國的蒲陽城。張儀乘機推自己的連橫政策出籠,建議秦王把蒲陽歸還魏國,並且派公子繇到魏國去做人質,而他將利用護送公子繇入魏的機會與魏王接近,遊說魏王投靠秦國。入魏後,張儀對魏王說:“秦國對待魏國可是真心實意的好啊!得到城邑不要不說,反而又送人質來到魏國,魏國怎麼說也不應對秦國失去禮節呀,應該想辦法來報答一下吧?”“怎樣來報答呢?”魏王問道。“秦國只喜歡土地,魏國如果能送一些地方給秦國,秦國一定會把魏國視為兄弟之國。如果秦魏結成聯盟,合兵討伐其他諸侯國,魏國將來從別的國家取得的土地肯定會比送給秦國的土地多很多倍。”魏王被張儀說動了心,於是把上郡十五縣和河西重鎮少梁獻給了秦國,從此秦魏和好。張儀的連橫政策首戰告捷。至此,黃河以西地區全部歸秦所有。

論:戰國時期,張儀為秦國一生的貢獻

大秦帝國之縱橫劇照

在《史記·張儀列傳》中就記載了張儀是如何一步步瓦解合縱聯盟,而促成了連橫勢力的。張儀輔佐秦惠王,受到秦惠王的重用,逐漸掌握了秦國的軍政大權。出使各國後,先是拉來了魏王這個大頭,然後又欺騙楚王和齊國絕交,使得齊國、趙國、燕國三個國家叛出合縱轉而連橫親秦。張儀為秦國謀得的這些連橫勢力,在一定程度上拉攏了秦國和各國的關係,也粉碎了一部分秦國的敵人。張儀回到秦國後,向秦惠文王稟報了情況,秦惠文王念其功勞卓著,遂封其為“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其後不久,秦惠王死亡,其子蕩繼位,稱武王。武王自幼討厭張儀,群臣嫉妒張儀的又趁機向武王進讒言,張儀也害怕大禍遲早降臨,因而用計辭掉相位,奔魏。

論:戰國時期,張儀為秦國一生的貢獻

大秦帝國之縱橫劇照

公元前310年,張儀病死。至此,一代縱橫家張儀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小編個人拙見,如有不同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