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什麼看不起蘇秦、張儀?

《資治通鑑》三十一 | 孟子為什麼看不起蘇秦、張儀?

上一篇講到了張儀分別遊說了楚國、韓國、齊國、燕國,也總結了張儀的遊說技巧。接下來,在繞了一大圈之後,張儀也準備回到了秦國,進行下一步的計劃。

但這個時候,張儀還沒回到咸陽的時候,突然間秦惠王就去世了,緊接著兒子秦武王即位。秦武王是一個比較搞笑的國君,這一點接下來的文章再提一提。

秦武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已經不喜歡張儀了,而且大臣們多忌憚、以及嫉妒張儀,所以經常在秦武王身邊講張儀的壞話。而其他的諸侯國聽說張儀跟秦國新國君之間有間隙,所以也都準備重新聯合起來,對抗秦國。

所以可以看到,縱橫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重要。各個諸侯國忌憚的,並不僅僅是秦國,更是忌憚張儀、蘇秦這樣的縱橫家。

對於張儀來說,處境也非常艱辛。好不容易遊說了各個諸侯國,眼看連橫的計謀就要成功了,合縱的計謀就要破產了,卻來了一個新的國君,而且還對他不滿意,這可如何是好?

對於一個優秀的縱橫家來說,遊說其他諸侯國是很重要的,但是能否說服自己的國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考驗自己能力的。當然,張儀也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如果秦王真的對張儀不滿,而自己又無法說服秦王,則要侍從別的諸侯國。

所以,張儀也向秦武王進獻了一個計謀,就是希望在東邊製造混亂,為秦國得到更多的封地。東邊,即韓國、魏國。

張儀知道齊王非常憎恨自己,所以自己去了魏國的國都大梁之後,齊國必定會舉兵進攻,齊國和魏國就會糾纏在戰鬥當中無法脫身,這個時候秦國再進攻韓國,進入三川,要挾天子,奪得天下,這就是帝王霸業。秦武王同意張儀的計謀,於是張儀進入魏國,齊王果然發兵進攻魏國,這個時候梁王非常恐懼。

這裡要說明一點,就是魏國之前因為獻地給了秦國,所以只能夠遷都到大梁,所以梁國、梁王都是指魏國、魏王。並不是說憑空出現了一個梁國。

張儀則對梁王說,派遣使者到楚國,接著使者再對齊王說,張儀去秦國必定會向秦王進獻計謀,要讓齊國、梁國兩國爭鬥,然後秦國奪取三川。今天齊國果然進攻梁國,所以齊國國內必定會疲憊不堪,而又跟梁國結仇,這些都是張儀的計謀。

齊王聽聞後,於是放棄了與梁國的戰爭回國。而張儀也擔心回到秦國後,下場不好,所以也留在了梁國,在梁國做了國相,一年後去世。

至此,兩個卓越的縱橫家,均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他們留給後人的這些案例,卻一直被人學習,被人評價。

張儀跟蘇秦都是通過縱橫之術來遊說各個諸侯國,從而得到名利權位,所以天下都爭相模仿。魏國人公孫衍,號為犀首,也以遊說著稱。蘇代、蘇厲、周最、樓緩的徒弟,也都遍佈天下,都以辯論、欺騙、遊說來為自己爭得功名利祿,不可勝數。這當中,蘇秦、張儀、公孫衍最為出名。

世人都說公孫衍、張儀、蘇秦是大丈夫,是君子。只要他們一生氣,所有的諸侯都會害怕,同時又能夠平息諸侯國之間的爭鬥,能力是卓越的。

孟子對此,卻有著不同的評價。他認為這樣的評價是錯誤的。孟子認為這些人非但不是君子,而且是歪門邪道,偏離正道。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儒家注重的是仁義禮。什麼是仁義禮呢?來看下《素書》中是如何說的。

《素書》:“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仁,就是指要仁愛百姓,要給予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環境,讓他們可以生活得好。

但是人總是有歪心思的,一味的仁愛,對那些壞人來說,反而會讓他們更加為所欲為,所以需要義來規範百姓的行為。做得好的,則進行獎賞。做得不好的,就要加以懲罰。就像是小孩子做錯事了,家長就要批評。如果家長的批評沒有作用,則要打屁股,告訴小孩子,做錯事是要受到懲罰的。

而為了維護仁義,則要對百姓進行教化。如何教化呢?那就是發明一整套規章制度,一整套禮樂。通過日常的訓練,讓百姓都能夠知道什麼仁,什麼是義。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制定一套法律法規,接著用權力來維護制度的權威,同時要讓百姓學習法律法規。

基於此,孟子提出了他心中的看法。作為一個君子,要行正道,處正位,能夠成就自己的志向,那麼就管理好百姓,帶領百姓一起行正道,如果不行,那麼就安守大道而不改。富貴的時候,不會過度放縱自己的慾望,貧賤的時候不會更改自己的志向,威武的時候不會欺辱百姓,這才是君子。

孟子認為他們偏離了正道,整天從事些欺辱詐騙的事情。作為君子,則要以百姓為本,以管理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為基本,這是仁德。而不是坑蒙拐騙,玩弄國君。

當然,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孟子之所以得不到重用,是因為天下已經壞了,壞到無法再用仁義來進行修補,所以只能夠用特殊的手段,這也正是蘇秦張儀等人,有發展空間的原因。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了,又怎麼會需要張儀蘇秦等人去做這種事情呢?

揚子也在《法言》當中說,雖然張儀和蘇秦學習縱橫術,在各自的國家施行,使得國家安定十幾年,但是也不能稱作是君子。因為他們是詐巧的偽人,做的是坑蒙拐騙的事情,而且目的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所以會遭到聖人嫌棄。

如果給予仁義禮的角度來看,就算是張儀、蘇秦等人做出了貢獻,也是低級的。這也就是他們會被孟子看不起的原因。


關注【稽聖】

瞭解《資治通鑑》的故事,學習古代帝王的治國理政思路,學習為人處世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