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前言:

在医学上,将人的体型大致上分为3种:即瘦长型、均匀型和矮胖型。

为了更直观的理解这三个概念,我做了以下一张简易图: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我们没有兰州拉面,只有牛肉面!”

每当听到这句话,我就会扶着额头沉默很久,很久……

在兰州,如果说面条在捞进碗里之后,你叫它“兰州拉面”,这样很明显是“外行”。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但是当这碗面没有捞进碗里,甚至还没有下在锅里的时候,它就可以叫……你先搬个小马扎,我们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这碗面的故事!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1)

一个地方的美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代表着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智慧。

要是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兰州拉面的创始人老有智慧了:

既有“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的技巧和耐力,又有“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美观与精致,还有10秒左右出一碗面的便捷与迅速。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2)

突然觉得,老祖宗说的得话很有哲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这些年,我也走了不少的地方,看了不少地方的人。同时也吃了不少地方的牛肉面,但是没有一家牛肉面能和兰州本地的面媲美。

是技术不够吗?是原料的选取不合格吗?

都不是。

(3)

《晏子春秋》中的“南橘北枳”正是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兰州拉面”和“牛肉面”的“恩恩怨怨”可能就是这么简单:

兰州人更注重的是捞在碗里、端上桌的面的味道和口感,外地人更注重的是拉面师傅的制作时的手艺和形态。

所以外地人有着对“兰州拉面”和“牛肉面”的一视同仁,因为它“叶徒相似”;兰州人有着对“兰州拉面”和“牛肉拉面”的不屑一顾,因为它“其实味不同”;

“橘子”没有错,“淮南”和“淮北”也没有错。

红白喜事大把拉面

山西省东南部有一个叫做“襄垣县”的小县城。襄垣县有一种主要用于红白喜事的特别“大气”的面食,叫做“襄垣拉面”,又叫“大把拉面”。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它有多大气?

还记得本文开头的“瘦长型、均匀型和矮胖型”三种人体体型吗?这三种体型又被称为“无力型、正力型和超力型”(这是医学常识,质疑的朋友百度一下)。

不要着急,这些内容真的和襄垣拉面有关系。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1)

我们先看看“大把拉面”是怎么做成的:

拉面师傅把揉好的面搓成长条,双手托起面的两端,离开案板,开始“溜条”:师傅两手举起张开,高度过肩,然后使劲一摔,迅速的把两手并拢,面条就像上了发条一般,自己打着转拧成了麻花的形状。然后师傅把两只手里的面拿在一只手中,另一只手快速地抓住“麻花”的另一头,开始重复之前的动作。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这样反复操作至面条粗细均匀,再把它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双手各执面条一端,左右晃动,用力抻拉,拉开,并拢,再拉开,再并拢。一般拉至7扣(对折一次为1扣),或者8手(拉一次为1手),就可以下锅了。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2)

这时候,这把拉面是2×2×2×2×2×2×2=128根,

但是不要忽略了,这一把面就能下一锅

或许对于兰州拉面来说,这种根数的面只不过是“小儿科”,不说如今的餐饮业界被定义为14扣(16384根)的龙须面(龙须面的世界纪录超过了20扣,有百万根之多,20扣为1048576根),单是11扣的“毛细”,就已经2048根了。

但是不同的是,这种特别“大气”的拉面,扣数或根数显然不是衡量这把拉面好与坏的标准作为红白喜事中的主食,它显然是把份量与效率放在第一位。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3)

可能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除了这几张图中的拉面师傅手中的拉面的份量比较多之外,几位拉面师傅都是“超力型”的体格,因为制作襄垣拉面真的很费力。

如果你认为襄垣拉面只有分量多,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活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兰州拉面和襄垣拉面以及他们各自的师傅: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兰州拉面制作时有添加拉面剂,襄垣拉面没有;兰州拉面制作时手指勾在面的中点以保证面条的粗细均匀,襄垣拉面因为刚开始拉时溜好的面太长,只能目测中点;兰州拉面一次下一碗,襄垣拉面一次下一锅;襄垣的师傅可能不会拉兰州的面,但是兰州的师傅一定不会拉襄垣的面……

这些对比不是说孰强孰弱,但是足以说明襄垣拉面不是靠“大力出奇迹”就可以制作完成的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4)

拉好面下锅时,师傅两手架着拉面,走至灶台边,使劲摔最后一下,把没有“面头儿”的一端下在锅里。接着用腾出来的一只手,快速的掀一下另一只手中的面,把另一端也掀进锅里,把“面头儿”留出来,这一把拉面就算是完成了。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至于剩下的捞面等工作,那就是吃面的人需要自己“独立完成”的事了。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那么“襄垣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

如果兰州拉面是艺术品,那么襄阳拉面就是力量和艺术的结合。或许“超力型的技巧”正是限制了襄垣拉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无论如何,这锅上袅袅飘起的,总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我是李贰为,一个“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面”的西北汉子,期待您的订阅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