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放过了敌国的臣服之君,却没有放过劝谏的忠臣,落得国破家亡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仅存在于君主之间的智慧,而且还有观其君主收用的人才是否贤明和忠心耿耿。这样的综合实力还远远不够,君与臣之间的信任和忠义还需要相互扶持才能让国有力量更为强大,如果君主不信任忠臣,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臣子有谋逆之心也可能导致朝野动乱。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放过了敌国的君主越王勾践,却没有放过劝谏自己的忠臣伍子胥。最后在越王勾践的出其不意中,吴王夫差战败反过头来向越王勾践求和无果后自杀。

君王放过了敌国的臣服之君,却没有放过劝谏的忠臣,落得国破家亡


伍子胥到吴国当谋士。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本土所出的子民,伍子胥的家族本来是显赫之家,但因为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杀害,气愤难当的伍子胥只能逃亡,来到吴国发奋图强报楚平王的杀父之仇。伍子胥依靠着自身的谋略想尽一切办法帮扶吴国的公子光取得了吴国的王位并在吴国的国力强盛时,伍子胥又扶持公子光去攻打楚国并取得了胜利。

君王放过了敌国的臣服之君,却没有放过劝谏的忠臣,落得国破家亡

伍子胥反对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和谈。

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对阵的前期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导致越王战败,越王勾践自身也处在困境之中。后来越王勾践开始老实本分地听从范蠡的建议向吴王夫差求和,以待更好的时机崛起。

当时的越王勾践和文种向吴王夫差求和,起先吴王夫差并不同意越王勾践的求和,而且当初的伍子胥也极力的反对吴王夫差同意越王勾践的求和。可是当越王勾践一家人去给吴王夫差当服侍和差使时,吴王夫差却心软了。伍子胥再怎么反对也无济于事,只得听从吴王夫差的旨意行事。

君王放过了敌国的臣服之君,却没有放过劝谏的忠臣,落得国破家亡


范蠡利用反间计,离间吴王夫差对伍子胥的信任。

本来吴王夫差对伍子胥的能力还是非常看重的,但由于范蠡跟随越王勾践到来吴国,表面范蠡和越王勾践一样忠心不二的效忠吴王夫差,但背地里范蠡却利用伍子胥把儿子寄留在齐国的事实,离间夫差和伍子胥之间的信任。吴王夫差猜疑伍子胥将自己儿子寄放在他国是对吴国不忠的表现,吴王夫差猜疑伍子胥将后代寄放在他国是随时随地都想反叛吴国的行动。加之范蠡背后的小动作让吴王夫差在伍子胥经常性的刚直劝谏却让吴王夫差逐渐反感伍子胥的做派,最后吴王夫差彻底不信任伍子胥,赐了一把剑让伍子胥挥剑自刎。

君王放过了敌国的臣服之君,却没有放过劝谏的忠臣,落得国破家亡


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没有戒备之心,导致最后家破人亡。

在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的三年后,越王勾践利用吴王夫差不在国内,前往诸盟会盟商讨政务吴王夫差没有对越王勾践有任何的防备措施。越王勾践便趁着吴国国内空虚时,越王勾践起兵讨伐吴国,吴军大败,吴王夫差反过来向越王勾践求和,越王勾践却回拒了,四年之后夫差兵败自杀。

君王放过了敌国的臣服之君,却没有放过劝谏的忠臣,落得国破家亡


结语:

君王在国与国之间争斗的时候往往求贤若渴,就像越王勾践落魄时对待范蠡的敬重和吴王夫差早期攻打越国时器重伍子胥。但是一旦国家稳定后,原本帮助国君的功臣却容易成为君主事业发展的怀疑对象。范蠡和伍子胥虽然同为楚国人,却帮助他一个能臣不仅要有德才兼备的品格,更应该保有一颗警觉之心,不能贪图功成名就的快感,而是应该在为难来临时懂得审时度势的明哲保身。

原文盗版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