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罪项王”充分展露出刘邦的政治智慧,楚汉之争胜负已分

公元前203年,楚汉之争的“荥阳拉锯战”已经持续两年的时间。虽然项羽以绝大多数优势能力占据上风,但是也显现出疲惫之态;刘邦每次都被项羽追着满世界跑,但是依旧是“打不死的小强”很顽固。

“十罪项王”充分展露出刘邦的政治智慧,楚汉之争胜负已分

项羽首先跑出来用人质威胁刘邦: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心里非常着急,可是却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最后在“平国君”候公的运作下,刘太公、吕雉等人才安然无恙的回到刘邦军中。

项羽放走“人质”等于失去了对付刘邦的一张王牌,同时对于刘邦来说消除了对大规模对付项羽带来所有的顾虑。(不知道候公是如何运作的,更不知道项羽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刘邦一改往日的“猫挑逗老鼠”,准备对项羽发起全面进攻。

为了显示自己是“正义之师”,刘邦向天下诸侯发布“讨贼檄文”-十罪项王: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项羽是不是真的像刘邦说的那么“不堪”?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十罪项王”充分展露出刘邦的政治智慧,楚汉之争胜负已分

第一,负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确实是楚怀王之约。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把刘邦赶出关中,封为汉王。如果这样说,项羽确实是负约。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谁的拳头硬,谁就有决定权。关中那么大片的富庶之地,天子脚下。如果都给了你刘邦,别说项羽不愿意,就是其他诸侯也不乐意。所以,项羽把关中一分为三,还是比较公正的。

第二,项羽杀宋义而自尊。宋义确实是项羽杀的。但是这属于政治斗争,如果项羽没有杀宋义,那么反过来宋义也一定遵照楚怀王之意杀掉项羽。这在《史记》宋义发布的军令中能体现出: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倔强不服从指挥的人,一律处斩!这针对的就是项羽。凭什么我杀别人就有错,别人杀我就应该被歌颂?

第三,不报告,擅自入关。项羽和刘邦同遵怀王之约,西进灭秦。人家项羽只是先救赵,然后灭秦。“入关”是项羽西进灭秦的“分内之事”,何错之有?

第四,烧秦宫,挖皇陵。秦宫确实是项羽带人烧的,这个《史记》中有明确记载。但是项羽有没有挖秦始皇陵有待考证,现在秦始皇陵不是完好的保存在“兵马俑”的脚下吗?

第五,杀子婴。这是刘邦慷慨激昂指责项羽的一大实证。曾经刘邦刚刚攻入咸阳时,对如何安置秦王子婴也让他头疼。身边的人劝刘邦杀之,刘邦没有杀。项羽来了后,杀了秦王子婴,所以遭到刘邦指责。自古以来,成者王侯败者寇,武装斗争哪有不死人的?

第六,坑杀秦军二十万。真不愧是白起之后的又一“杀神”,不是屠城就是坑杀。但是刘邦的重点在于痛恨项羽“王其将”。投降的秦军被坑杀,秦军的三个将领却被项羽裂土封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而这三王的封地就是刘邦梦寐以求的关中之地。

第七,项羽分封不公。为了引起各诸侯王的“共鸣”,刘邦指出项羽分封不公。关系好的封地多,财物多。关系比较远的封地小,财物少。不论真假,诸侯王心里开始怨恨项羽。

第八,逐义帝。项羽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自立门户。把韩国一分为二,一部分分给梁王,剩下的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就这也是项羽的罪。

第九,杀义帝。杀义帝不是项羽亲手做的,但是不知道英布、吴芮等人是不是受项羽指示才杀义帝的。其实,项羽杀义帝等于为刘邦做“嫁衣”。要不然,后来刘邦怎么称帝?但是,刘邦的高明之处就在于:项羽做的明明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是在刘邦的嘴里却成了被讨伐的理由。

第十,总结。你项羽这么多的罪状,人神共愤,天地不容。我刘邦今天要替天行道。

“十罪项王”充分展露出刘邦的政治智慧,楚汉之争胜负已分

项羽的十大罪状,有真有假。经过刘邦声情并茂的演绎,仿佛全部都是真的。刘邦与项羽的决战还没有开始,胜负已见分晓。刘邦的政治智慧令项羽望尘莫及。但是,实话实说,项羽所做的正是每个人都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