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罪項王”充分展露出劉邦的政治智慧,楚漢之爭勝負已分

公元前203年,楚漢之爭的“滎陽拉鋸戰”已經持續兩年的時間。雖然項羽以絕大多數優勢能力佔據上風,但是也顯現出疲憊之態;劉邦每次都被項羽追著滿世界跑,但是依舊是“打不死的小強”很頑固。

“十罪項王”充分展露出劉邦的政治智慧,楚漢之爭勝負已分

項羽首先跑出來用人質威脅劉邦: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劉邦心裡非常著急,可是卻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樣子:“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項王從之。最後在“平國君”候公的運作下,劉太公、呂雉等人才安然無恙的回到劉邦軍中。

項羽放走“人質”等於失去了對付劉邦的一張王牌,同時對於劉邦來說消除了對大規模對付項羽帶來所有的顧慮。(不知道候公是如何運作的,更不知道項羽心裡是怎麼想的)所以,劉邦一改往日的“貓挑逗老鼠”,準備對項羽發起全面進攻。

為了顯示自己是“正義之師”,劉邦向天下諸侯發佈“討賊檄文”-十罪項王: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項羽負約,王我於蜀漢,罪一。秦項羽矯殺卿子冠軍而自尊,罪二。項羽已救趙,當還報,而擅劫諸侯兵入關,罪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又彊殺秦降王子嬰,罪五。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王其將,罪六。項羽皆王諸將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爭叛逆,罪七。項羽出逐義帝彭城,自都之,奪韓王地,並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項羽使人陰弒義帝江南,罪九。夫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項羽是不是真的像劉邦說的那麼“不堪”?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十罪項王”充分展露出劉邦的政治智慧,楚漢之爭勝負已分

第一,負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確實是楚懷王之約。項羽自封西楚霸王把劉邦趕出關中,封為漢王。如果這樣說,項羽確實是負約。但是,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誰的拳頭硬,誰就有決定權。關中那麼大片的富庶之地,天子腳下。如果都給了你劉邦,別說項羽不願意,就是其他諸侯也不樂意。所以,項羽把關中一分為三,還是比較公正的。

第二,項羽殺宋義而自尊。宋義確實是項羽殺的。但是這屬於政治鬥爭,如果項羽沒有殺宋義,那麼反過來宋義也一定遵照楚懷王之意殺掉項羽。這在《史記》宋義發佈的軍令中能體現出:凡是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倔強不服從指揮的人,一律處斬!這針對的就是項羽。憑什麼我殺別人就有錯,別人殺我就應該被歌頌?

第三,不報告,擅自入關。項羽和劉邦同遵懷王之約,西進滅秦。人家項羽只是先救趙,然後滅秦。“入關”是項羽西進滅秦的“分內之事”,何錯之有?

第四,燒秦宮,挖皇陵。秦宮確實是項羽帶人燒的,這個《史記》中有明確記載。但是項羽有沒有挖秦始皇陵有待考證,現在秦始皇陵不是完好的保存在“兵馬俑”的腳下嗎?

第五,殺子嬰。這是劉邦慷慨激昂指責項羽的一大實證。曾經劉邦剛剛攻入咸陽時,對如何安置秦王子嬰也讓他頭疼。身邊的人勸劉邦殺之,劉邦沒有殺。項羽來了後,殺了秦王子嬰,所以遭到劉邦指責。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寇,武裝鬥爭哪有不死人的?

第六,坑殺秦軍二十萬。真不愧是白起之後的又一“殺神”,不是屠城就是坑殺。但是劉邦的重點在於痛恨項羽“王其將”。投降的秦軍被坑殺,秦軍的三個將領卻被項羽裂土封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而這三王的封地就是劉邦夢寐以求的關中之地。

第七,項羽分封不公。為了引起各諸侯王的“共鳴”,劉邦指出項羽分封不公。關係好的封地多,財物多。關係比較遠的封地小,財物少。不論真假,諸侯王心裡開始怨恨項羽。

第八,逐義帝。項羽把義帝趕出彭城,自己自立門戶。把韓國一分為二,一部分分給梁王,剩下的都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就這也是項羽的罪。

第九,殺義帝。殺義帝不是項羽親手做的,但是不知道英布、吳芮等人是不是受項羽指示才殺義帝的。其實,項羽殺義帝等於為劉邦做“嫁衣”。要不然,後來劉邦怎麼稱帝?但是,劉邦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項羽做的明明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但是在劉邦的嘴裡卻成了被討伐的理由。

第十,總結。你項羽這麼多的罪狀,人神共憤,天地不容。我劉邦今天要替天行道。

“十罪項王”充分展露出劉邦的政治智慧,楚漢之爭勝負已分

項羽的十大罪狀,有真有假。經過劉邦聲情並茂的演繹,彷彿全部都是真的。劉邦與項羽的決戰還沒有開始,勝負已見分曉。劉邦的政治智慧令項羽望塵莫及。但是,實話實說,項羽所做的正是每個人都想做卻不敢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