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梁新永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書法家吳玉如贈吉良晨先生墨寶。吳玉如在天津南開中學與周恩來同班,書法界稱其書法為“上上神品”。

拳學正軌系列


清明將至,這是瞰春的季節。

儘管北方春天的腳步走得慢一點,但如果登臨覽勝,撲面而來的一定是綠上枝頭,禾苗茁壯,燕子呢喃,花開田野的春之畫卷。

萬物復甦,生機盎然。但曠世悲情下,心碎一地。儘管春臨門庭,又見炊煙,然而疫情肆虐的餘威尚在,居家令並未完全解除,人們還不敢隨意釋懷,解放自己,盡情地投身湧動著勃勃春潮的自然懷抱。況且有生以來第一次遭逢清明不能赴陵園祭掃的禁令,只能在憑窗瞰春中遙寄哀思,緬懷親人,追憶先賢。

前幾日吉師兄仲齡看到我寫的紀念師爺陳濟生和師父和西青的文章,感慨陳詞:“師弟借疫情足不出戶的這段時間,安心坐下來揮筆寫出這麼好的文章,而且具有文史記憶價值,尤其是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寫得清晰明瞭。難得你有心把老一輩歷史記下來,恭為廣大喜武者曉。只可惜我早就有此意,很想把父親這一生的可貴之處用文字記錄下來,讓更過的人從中收益,但總是未能如願。”我沉思良久,慨然允諾:“師兄所言,都是掏心窩子的話。前輩的事蹟知者寥寥,能通過公眾媒體廣為傳播,進而發揚光大者更是寥寥。近來政府一道居家令讓我暫離商海,只好宅在家裡伏案完成早就構思好的一些文章。這些文債欠之甚久,該還了。吉師叔匆匆辭世,到現在我都緩不過勁來。一位敬仰的師叔,一位壁上龍泉夜夜鳴的武者,一位德高望重的重量級人物,需要紀念的東西很多啊。”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楊式太極拳楊澄甫一脈北派重要代表崔毅士先生

吉良晨是我拜訪、討教比較多的一位師叔。從最早走訪西直門外南小街老式獨門舊居開始,先後輾轉三地,但凡進京總要藉機登門造訪。回首往事,仍歷歷在目,彷彿昨日情景。吉師叔是鑲白旗滿族烏里布額爾吉氏人,一九二八年出生,字曉春,晚號蟄龍,因此將書屋冠名為蟄龍居。師叔髫發勵志,幼承庭訓,薰陶私塾,繼承家學,勤勉自修,砥礪情志,攻讀國學,研習醫道,鍛鍊武功,學有所成。

師叔是典型的道中之人。這不僅是因為太極拳源自道家張三丰,而且中醫的源頭也在道醫。師叔在其八十壽典時曾感慨自敘:“餘致力攻讀國學,研習醫道,鍛鍊武功,吐納行氣凡七十有年,從醫問世瞬間亦已六十春秋,思之雖未深得其中三昧,然而早已步入杏林門庭。”所以談師叔的文武之道,首先得先談談師叔的從醫之道。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

師叔是名冠京畿楊派太極重要代表崔毅士的高足,也是中國響噹噹的名老中醫,不僅懸壺濟世,而且是多位國家政要的保健大夫。早年先後拜河北雄縣袁鶴(晚清御醫)、山東惠民韓琴軒(民間世醫)、福建閩侯陳慎吾(傷寒大師)、北京大興宗維新(金匱大家)為師。師叔深知武功行氣與中醫之道密切相連,他的學業完全出自家傳、師授和自學。二十一歲投身醫道,懸壺濟世於京城,不敢固步,更不敢自負,效竹虛心,自擬“務勤不惰,學習不怠,臨證不已,深化不息”四“不”語句作為座右銘,長期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工作,擅長中醫內科疑難雜症,尤對養生保健延緩衰老之術頗有研究。對於學術探討孜孜不倦,終日忙於診務、寫作,為祖國中醫藥事業不遺餘力。撰有《臨證治驗錄》、《內經藏象》、《金匱心得》、《太極拳圖說》、《形意真義》、《中國氣功萃義》、《中國氣功探秘》等百餘萬字手稿與講稿,並多次赴美國、日本、泰國、菲律賓、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講學傳道,弘揚國粹。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國之名醫

初見師叔,欣喜中油然而生一種發自心底的欽敬。師叔凜凜一軀,眉清目秀,儀表堂堂,儒雅倜儻。繡口一開,便是一部國學大典。說古論今,記憶驚人,引經據典,俯拾皆是,真乃難得一見的學養豐厚之人。談拳論技,搭手說藝,句句說到心坎上,招招點到骨髓裡。動作示範,盡顯大家風範;展示絕技,令人歎為觀止。

記得有次專程赴京拜訪師叔,遇逢一國家級媒體採訪師叔,而且看到多位有約在先的求醫者依次等候在外室。我與師叔友善,促膝長談,已非一日,每次見面總是待若親朋,尊為貴賓。師叔見我遠道而來,喜上眉梢,更不當我為外人,邀我內室就坐,陪醫在側。並移步案頭,遞給我一份新寫的文章。我喜不自勝,一飽眼福,並籍此以緩等候之寂。師叔則以醫者仁心之態,傾心診病,並穿插著接受媒體記者的採訪,不知不覺已過去兩三個時辰。

目睹師叔這一忘我診病的場景,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梁啟超在其著名之作《飲冰室》中引用莊子之意而廣為傳頌的名言“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師叔時年已經八十高齡,為了治病救人,依然醫者仁心,白首操勞,不知老之將至,展現出白雲恰意,清泉洗心的精神境界,真是心期坦蕩,醫貴大德,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與夫人鞠桂貞和三子吉仲齡

師叔醫術高超,妙手回春的事蹟,不僅耳聞,且多親歷,至今思之,仍感慨萬端。那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了,我因公務羈旅京城,業務往來中偶遇一曹姓領導罹患糖尿病,精神不振,四處求醫,皆不湊效。她位居要職,是北京市三八紅旗手,日理萬機,很難脫崗休息。因為延捱時日,自然病情趨重,痛苦萬端。俗話說“貧無達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我雖助之無力,但很想輸誠示好。想到師叔是國之名醫,且近在身邊,何不幫忙推薦,倘能對症去疾,有益於人,亦或有助我突破眼前困境,不辱使命,完成單位組織的重託。

師叔接聽了我的求援電話,說:“我在參加國家藥品評審的會議,要求不得外出,更不能吃外飯。你大老遠來了,還牽了這大的一個駱駝(意思是帶來了一個無法拒絕的大事情),我給部領導請個假,看能否允准。”或許是太極拳的面子大吧,當師叔說及與我同為楊門太極崔毅士一脈的傳承者,竟然破天荒地同意了。我興高采烈地在正宗的北京全聚德訂了餐,師叔餐中問診切脈,開方並醫囑。我清楚地記得有兩味藥需要外購,一是荸薺,也就是馬蹄果,當時在市場上能夠買到。另一個是豬胰子,實際上就是豬的胰腺。為了買到豬胰子,我專程跑到五棵松的肉聯廠採購。說來真神奇,這位領導在按方服用後血糖的加號立馬去掉了兩個,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我至今還後悔沒有將這個神奇的藥方抄寫下來,後來為此還拜訪過師叔的三子我師兄吉仲齡,問及該藥方的出處,惜未能如願。前輩的妙手驗方,一經錯過,萬難再求,每每思之,感慨良多!師叔名重醫界,聲名遠播,單位多位患者經我介紹赴京求醫,拜會師叔,無不藥到病除。叔叔名聲一時鵲起於金城蘭州,至今談起,仍覺無上榮光。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拜祭楊式太極拳開山鼻祖楊露禪師祖,即興獻藝。

梁新永,文化學者,職業經理人,蘭州大學客座研究員。楊露禪門下崔毅士一脈嫡系代表和西青先生入室弟子,非物質文化遺產靜功纏絲太極拳傳承人。


一代名醫吉良晨的文武之道(上)

吉良晨先生墨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