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因貿易而生 因貿易而興

外高橋:因貿易而生 因貿易而興

今天的看浦東,我們去北面,走進外高橋。因貿易而生、因貿易而興,這片土地集聚許多重量級跨國企業,有著多樣式的貿易模式,奔流不息的貿易流、物流、資金流在此形成高密度的貿易量。浦東開發開放推進中,這個離世界最近的地方,對貿易便利化持續不懈地追求和創新。

外高橋位於浦東北面,1992年,這裡出現中國的第一個保稅區;2004年,第一個保稅物流園區也在此誕生;2013年,這片區域成為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楊高北路上,海鷗門已矗立近30年,見證著區域的發展變遷;貿易,是這裡不變的主題。

外高桥:因贸易而生 因贸易而兴

張秋平2006年來到物流園區,主管倉庫的進出口業務。這些年,園區的物流企業由最早的8家增長到近百家,最高峰時,進出區貨值達到1012億美元;他主管的這個倉庫也見證了這一改變。

“可以說就十幾件貨,很少很少。我們的(服務)對象以前國內的比較多,現在基本上是跟境外、跟老外做生意。”

貨物的進出間,外高橋也成為許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站。

施坦威公司很早就進駐了外高橋,銷售總監吳堅剛入職時,企業只做國內市場鋼琴分撥,僅2、3家代理商,而如今因著自貿區貨物進出、資金流動便利化水平提升,施坦威把中國公司變為亞太總部,鋼琴從這裡分撥至亞太各國,離岸業務也興起,吳堅不僅要管理國內的二三十家代理商,還要分出更多時間來打理國際業務。

鋼琴從德國漢堡發往新西蘭,憑海運提單等單據,就可以走企業開在上海自貿區的賬戶。這樣兩頭在外的轉口貿易,已佔到施坦威亞太業務的三分之一。

貨物不再直進直出,貿易,在外高橋,正從單一邁向複合,企業在變,園區也在變。雖然張秋平的"世界"還是這個1萬平方米的倉庫,但這個"小世界",也已然不同。

跨境電商的業務,這幾年慢慢增多,去年,園區跨境電商單量完成290萬單,成為當年上海增長最快的區域。從大宗貨物轉向海淘日用品等小件管理,張秋平很喜歡這種變化。

外高桥:因贸易而生 因贸易而兴

“以前比較粗獷,現在越活越精細,說明我們的物流,週轉率就非常快。”

今年,園區正準備轉型為綜合保稅區,以前不可操作的貨物拼裝、分包、加工業務都能在倉庫裡順勢開展。

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倉庫主管張秋平說: “希望我們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分揀、加工、配送中心。”

張秋平覺得自己的崗位正越來越重要。

而吳堅的事業也在不斷向前。去年底,他一手打造的施坦威之家在淮海路開業,這是他們在上海的第一家旗艦店,接著還會有第二、第三家;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勢必進一步加大。

外高桥:因贸易而生 因贸易而兴

施坦威鋼琴亞太有限公司亞太區銷售總監吳堅說:“在位於外高橋保稅的總部,對於零售業務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接下來在全國進一步拓展零售業務就有了強心劑,有了信心保障。”

在外高橋,進出口貿易幾乎和每一個人休慼相關,移動的集裝箱一定是這裡最親切的風景。2019年,港區集裝箱吞吐量3907.3萬標箱,是20年前的42倍。進出口額已達到1541億美元,20年來,以年均19%的增速上漲。在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保稅區企業與223個國家和地區發生進出口業務往來。商品銷售額、工商稅收、海關稅收佔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比重均超50%。希望繁忙的港區,一直見證區域的繁榮。

【點擊鏈接觀看完整版視頻】

更多系列報道》》

東西南北中看浦東:永不停歇的陸家嘴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慧瑩 師玉誠 顧克軍 視頻編輯:周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