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一个不谙世事的待嫁的姑娘,聪慧、美丽大方,却偏偏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场主家庭,她不甘心,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像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邂逅一位高富帅的王子,从此过着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

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她,老天爷让她遇到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她在稀里糊涂中嫁作人妇。婚后,她才发现,现实的婚姻和她理想的爱情相距甚远,这种极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的心态,使她变得躁动而不安,她开始嫌弃自己的丈夫,平淡寡味的婚姻生活使她愈加渴望激情和奢华的生活,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动下,她出轨了。

著名法国作家福楼拜在他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中,讲述的就是已婚妇女爱玛为了逃避现实平淡的婚姻生活,因偷情而迷失和自甘堕落,最终导致自杀的悲剧故事,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民众的追捧,而福楼拜却被法庭提起诉讼,原因就在于当局者认为福楼拜的这本《包法利夫人》内容太过“伤风败俗”,最后,以福楼拜胜诉结局。在我看来,这一点恰好证明了《包法利夫人》是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有人认为《包法利夫人》是不适合年轻人去读的,毕竟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对爱情的理解是单纯的、美好而无暇的,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有亵渎纯洁之爱的嫌疑。而我认为,只要是满了十八岁的成年人,无论男女,都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它能提醒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慎重对待自己的爱情,爱情固然美好,但没有百分百理想的爱情,不要被过度“包装”的爱情迷惑或冲昏了头脑;它能警示所有已婚人士,当浪漫的爱情回归到平淡琐碎的婚姻生活时,一味的逃避和向外求并不能解决婚姻中存在实际的问题,也带给女性以思考:在婚姻中如何才能摆脱精神上的贫瘠,更好的实现独立


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聪慧能干而又美丽的爱玛,为何会嫁给老实懦弱的查理.包法利.夏尔?

已有家世的乡镇医生夏尔到贝尔托庄园给老农场主鲁奥先生治疗腿伤,在鲁奥先生家府上贝尔见到了他的独生女儿爱玛,美丽大方的爱玛让贝尔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夏尔更加殷勤的去给鲁奥先生探望病情。没过多久,夏尔的妻子,不幸离世,鲁奥先生为了感谢夏尔对他的细心照顾邀请他来庄园散心,一老二去中,夏尔发现自己爱上了爱玛,于是,鼓起勇气向鲁奥先生提亲,经父女同意后,夏尔与爱玛闪电般成婚了。

福楼拜笔下的爱玛青春靓丽,落落大方,聪明且能干,她在一家修道院受过贵族式教育,多才多艺,在环境的熏陶下,她自带一种高贵而迷人的气质,这样的女孩,如果运气佳的话,嫁一个如意郎君是极有可能的。

但命运好像故意要捉弄她,偏偏她嫁的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男人,而且还是一个丧偶的男人。

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爱玛的选择呢?

首先,一个人的选择与她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息息相关。

爱玛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一位小的农场主,家境还算殷实,13岁那年,爱玛的父母把爱玛送到了一所修道院寄宿女校念书 ,她在那里接受者贵族式的教育。她爱教堂的花卉、宗教的音乐,并在浪漫主义小说的熏陶下成长。这使得生在闭塞乡村的爱玛,终日沉浸在文字承载的浪漫情绪里,渴望拥有像小说里那样浪漫奢华的爱情。

母亲离世后,父亲把爱玛接回了家,帮助父亲打理农场的爱玛又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繁琐的农活常常让她感到烦闷和惆怅。

当爱玛遇到包法利先生的时候,她以为他就是身骑白马的王子,来拯救她离开无趣的农村。

面对夏尔对父亲的提亲,爱玛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夏尔成了她的救命稻草,在她心里,压根没仔细考虑这个男人是否适合自己。

其次,爱玛本身单纯的性格加上她不敢挑战父亲的的权威。

婚前的爱玛,是一个单纯,美好的女子。

结婚之前的爱玛,温顺乖巧,从不和父亲顶嘴;缝垫子不小心扎破手指头,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两下,刻画出她俏皮、可爱的性格特征;她在修道院读书回来会把自己的艺术作品送给父亲;虽然她在乡下并不开心,但她依然会照顾好父亲的整个庄园;她很时尚,从衣着上的讲究到新式的发型,她都追逐城里人的潮流。她总是把夏尔送到第一级台阶。她心里对爱情无限向往但同时又保持着传统的矜持

婚前的爱玛,是一个单纯,美好的女子。再加上夏尔的提亲父亲是同意的,没有任何的社会经历以及对父亲的屈从,使爱玛缺少自己的主见,只好听从安排。


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婚后的爱玛是如何在一次次出轨与抛弃中,从一个囚笼辗转到另一个囚笼,最终被欲望逼着滑落至堕落的深渊的

  • 现实和理想的冲突

婚后的爱玛和夏尔完全是两种不同状态。

夏尔满足于现状,享受每天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而爱玛对这样的生活却是无比的失落。

在爱玛看来,婚后的夏尔木讷而又不解风情,他见识短浅、谈吐刻板,不会游泳,不会比剑,爱玛拿骑马术问他,他无言以对。爱玛抱怨丈夫,不懂她的小资情调,不懂浪漫,她也恨丈夫不能给自己带来上流社会的生活。

对于爱玛来说,人生最大的追求有两个,一是爱情,二是精致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

而理想越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婚后爱玛才发现丈夫夏尔根本不是自己的这盘菜,他既给不了自己想要的爱情,也给不了自己想要的体面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夏尔和爱玛受人之邀参加了一次豪华派对,派对会场富丽堂皇,热闹非凡,参加者非富即贵,爱玛第一次亲眼见识到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那个她只能在书中读到的世界。

回到家的爱玛,面对现实生活,再也提不起精神,她心理感到愤愤不平:那些派对上的贵妇人哪一点比她强?那些女人,腰比他粗,举止比她俗,可她们偏偏是侯爵夫人。她只有恨老天的不公平了。

这次经历使得爱玛的落差心理更加的明显,也激起了她内心的欲望,上流社会奢华气派的生活场面,王公贵族,夜夜笙歌,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让爱玛心之神往。


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 爱玛的两次出轨

参加派对之后的爱玛终日郁郁寡欢,为了让妻子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夏尔放弃自己行医4年之久,已小有名气的地方托斯特,搬家到一个叫永镇的小镇。

在永镇,爱玛遇见了魅力四射的年轻书记员莱昂,她坠入了爱河,和莱昂相见恨晚。可是,年轻的莱昂因为少男时的胆小,终究没有回应爱玛的心意,而是远赴巴黎求学。他的离开让爱玛失去了爱的曙光,从此闷闷不乐。

就在这时,爱玛遇到了风流成性的罗尔多夫。罗尔多夫把爱玛当成猎物,他的手段更是让爱玛飞蛾扑火般的赴汤蹈火。但是,风月老手的罗尔多夫很快便厌倦了爱玛,爱玛被无情抛弃,之后她大病了一场。

这时,书记员莱昂再次出现了。经历了巴黎灯红酒绿的莱昂早已不再是当年羞涩胆小的年轻人,他变得深谙世事,风流倜傥中又多了几分成熟。这次相遇后,莱昂决定找回昔日的爱情,主动向爱玛示爱。

爱玛稍作犹豫后,便投入了莱昂的怀抱,得到爱情滋润的她,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为了讨情人的欢心,她主动慷慨的为莱昂提供奢侈的生活,甚至不惜去借高利贷。

就在她无力偿还贷款求助于他时,莱昂却急于与她划清界线。走投无路的爱玛,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找到昔日的情人罗尔多夫借钱求助,而罗尔多夫不但没有借钱给她,还狠狠的羞辱了她一顿。

绝望的爱玛回到家中,服毒自杀。

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 爱玛的悲剧有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时代的因素

有人说,爱玛的悲剧,在于她遇人不淑。她人生中遇到的三个男人,丈夫不理解她,另外两个情人把她当作玩物。

可在我看来,爱玛的悲剧恰恰是自身的性格所致,源于她缺少独立的人格,源于她的爱慕虚荣和精神世界的极度匮乏,完全无法独立,她极度渴望爱情、渴望奢华的生活,渴望走进她编织的童话梦境,她会催眠自己,对那些荒诞和危险,选择视而不见,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一个又一个男人。

当她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她没有半点想过要通过自身来改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公主梦幻中,期待有一天白马王子来拯救她。

当她内心寂寞的时候,她也从未想过要如何提升自己,而是寄希有一个男人来给予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

爱玛的悲剧,不在于她没有遇到一个可以给她带来幸福的男人,而在于她不明白,真正幸福,不靠依附于任何人,而在于自身的努力和经营。

然而,爱玛并不知道,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没有谁能成为谁永远的依靠。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只能独自面对生命的黑暗深渊断崖绝壁

梁文道说:“一个女人必定要有本身过好日子的才能,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器械,这很主要。”

好男人往往更注重女人内心的力量。因为女人最迷人的地方是内心的独立。独立的女性,才会有真的光芒。你没有自己的思想,就没办法赢得别人的尊重与欣赏。

爱玛经历侯爵家那场美轮美奂的舞会,认识了那些豪门子弟和贵妇人,便沉醉于他们对奢侈的生活当中,在家里心想着灯红酒绿的场景,夜里做梦向往那种生活,她的心随着他们飞向了都市巴黎。

她订报纸,了解关于巴黎的一切,一字不漏的阅读所有首场演出、赛马、晚会,她知道了服装新潮,好裁缝的地址,歌剧院的日程。她还研究欧仁。苏作品里房间排场的描写,读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作品,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的欲望。

她对上流社会的浮华生活羡慕不已,甚至处处效仿。

她按上流社会的规矩教女仆,她给女仆做坏的菜起别致的名字,给烛台叠纸托盘,给自己的长裙编漂亮的边饰,她在壁炉上摆上一对蓝色的玻璃花瓶,装饰上可爱的小饰品。

如果爱玛是真心热爱生活,倒也无可厚非,可事实上,她不过是用繁华奢侈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她通过外在的容貌和物质来支撑自己的自信心,通过虚幻的爱情来唤起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可是,对于一个精神上匮乏的人来说,无论是物质的奢华还是甜蜜的爱情,不过是望梅止渴,无法使其拥有真正的幸福感。

于是,欲望的膨胀让爱玛越陷越深,虚幻的妄念和精致的生活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使她愈加闷闷不乐,对丈夫和周围的一切越看越不顺眼。

最终,爱玛在追逐物质的浮华和虚幻爱情的路上滑落至堕落的深渊。

其实,对于一个精神世界充实的人来说,有理想和自己的追求,经济独立和爱情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也许她的生活水平不高,也没有那么美丽,但她有学识和涵养,有内在,令她充满了内在美。也因此即使她有先天条件的不足,她也不会抱怨与哀叹,反而接受自己的不足,坦然面对生活的遗憾,努力去提升自己,用心的去经营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并且充实。

爱玛的悲剧,不在于她没有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而在于她没有信仰和追求,终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爱玛不明白,人生的幸福,不来自于光鲜亮丽的外表,不来自家境殷实的背景,也不来自一个百般宠溺的情人,而是来自于自身精神世界的充实

毛姆说:"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却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

只有物质简单,精神丰富,我们才能剔除掉生命中那些不需要的东西,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可是,我们又怎能说爱玛的悲剧完全是自己赞成的呢?爱玛处于法国革命以后的浪漫主义的春风当中,她的浪漫性情源于她儿时所接受的修道院教育,可以说社会造就了爱玛的虚荣,同时,享乐主义盛行的资本主义社会造就了像罗尔多夫、莱昂一样的人物,他们道德败坏,玩弄女性。因此,也可以说爱玛的悲剧是社会和时代所造成的。

从《包法利夫人》看婚姻:独立的女性,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那么,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如何才能在婚姻中摆脱精神的贫瘠,更好的实现独立?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爱玛身上的一面却不自知,对美好的生活向往热切,却整日面对平凡甚至庸常的生活;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幻想,却总被现实的鸡毛蒜皮惹得唉声叹气。

一方面,这种对婚姻认识的不足,容易使人对婚姻生活产生倦怠或者失去信心。另一方面,我们又都是凡人,对于婚姻和爱情仍然是每个女人期待的一种美好东西。

而如何在婚姻中保持独立,不断收获成长始终是值得所有女性朋友思考的问题:

首先要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如果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那么就会处处依附于另一半,那么,你在婚姻中就会时时处于被动的地位,当你想要买一件东西时,你就不得不伸手向另一半伸手要钱,久而久之,在这样的婚姻中,你就难免要看对方的脸色行事。因此,结婚后,尽量不要做家庭主妇,不要忘记工作。

其次就是精神独立。做自己,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圈。多接触能激励自身正能量的人,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多阅读书籍,阅读是情感陶冶,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个人修养。丰富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好工作家庭和休闲时间,同时保持运动。

结语:“努力的修炼自己,做个内心丰富的女人,像男人一样靠智慧打拼活出精彩的人生,是每个围城里和围城外的女人获得幸福的不二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