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01 長期血糖控制不好卻沒感覺?為何腳上傷口難癒合?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梁奶奶是典型的“醫從性”較差的病人:自從5年前在醫院體檢中發現有糖尿病之後,剛開始的幾個月還按時的吃藥以及到社區監測血糖情況,但是她逐漸發現:不吃藥也沒什麼不舒服,吃了藥也沒感覺哪裡舒服,於是自己便停了藥,雖然還偶爾去扎手指看看血糖情況,波動在10~12mmol/L左右(空腹),但是久了之後也不在意了。可是近1個月來,她不小心刮傷了右腳腳背,雖然是一個較小的傷口,但是遲遲不癒合,甚至比之前擴大了,雖然周圍偶爾有“膿液”流出來,但是梁奶奶卻並不覺得痛,這也是被家人發現後才送過來看的。

“醫生,這點小傷是怎麼回事啊?怎麼那麼久了還沒好呢?”

“你這可能是糖尿病足了,住院觀察下吧!”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傷口最後會需要住院觀察治療?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慮:

糖尿病足是什麼?

它會有什麼危害嗎?

如何進行防治?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從下面內容來了解:

02 首先,糖尿病足是什麼?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顧名思義,與糖尿病拖離不了關係,它指的是發生於糖尿病患者的與局部神經異常和下肢遠端外周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感染、潰瘍和(或)深層組織破壞。患者從皮膚到骨與關節的各層組織均可受累,嚴重者可以發生局部或全足的壞疽,需要截肢。糖尿病足處理不當會導致病情急轉直下,嚴重者會致殘,甚至死亡。

與正常人不同的是,由於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如果長期控制不佳,血糖水平處於偏高狀態,在受到外傷感染時,傷處部位則對於細菌等微生物來講是一個相當好的“營養場所”,而且在治療上,由於糖尿病病人多伴有周圍血管的病變,導致藥物效應較正常人要低,因此,糖尿病病人在形成糖尿病足上有著巨大的“優勢”。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目前認為糖尿病足的發病因素主要與感覺運動和自主神經病變、周圍血管病變、 關節活動受限和局部壓力增加有關。而常見的促進糖尿病足潰瘍發生和發展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 糖尿病病程超過 10 年或長期血糖控制差;
  2. 穿不合適的鞋、足部的衛生保健差或有足潰瘍既往史;
  3. 神經病變的症狀(足部麻木、感覺、觸覺或痛覺減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變的症狀(運動引起的腓腸肌疼痛或足發涼) 或神經和(或)血管病 變並不嚴重而存在嚴重的足畸形;
  4. 神經病變的體徵(足部發熱、皮膚不出汗、肌肉萎縮、鷹爪樣趾、壓力點的皮膚增厚)和(或)周圍血管病變的體徵 (足部發涼、皮膚髮亮變薄、脈搏消失和皮下組織萎縮);
  5. 糖尿病其他慢性併發症(嚴重腎衰竭或腎移植、明顯的視網膜病變);
  6. 其他的危險因素 (視力下降、影響了足功能的骨科問題如膝、髖或脊柱關節炎、外翻等) ;
  7. 個人因素(社會經濟條件差、老年或獨自生活、拒絕治療和護理、吸菸、酗酒等) ;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對於有高風險足潰瘍危險因素的患者,一旦發現存在足潰瘍、足大皰或者局部皮膚髮紅髮紫,必須謹慎處理,及時尋求醫療幫助。

03 與普通傷口比起來,糖尿病足有什麼危害?

臨床上並不少見糖尿病患者因各種原因引起糖尿病足後,再加上處理不及時或者不當,導致最終需要截肢的後果。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實際上,由於每位糖尿病足患者的發展過程長短不一。許多患者發生表淺性神經性潰瘍,如果沒有感染或者缺血,潰瘍可存在很長時間而沒有惡化。但在臨床中常見到許多患者在數年或者數十年糖尿病病史的影響下,往往伴有糖尿病相關性的周圍神經血管病變,在出現足部潰瘍時或數月而並不感覺到疼痛不適,因不影響日常生活便不去治療。

這時若有感染的發生,可使病情迅速加重,尤其是發生急性骨髓炎、深部組織感染時,壞死性筋膜炎可導致組織感染和壞死如雪崩樣發展,威脅肢體, 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下肢和足部的缺血使潰瘍難於癒合。如果下肢血管嚴重狹窄、部分閉塞,患者潰瘍周圍組織呈現暗黑、蒼白甚至青紫色,足部疼痛明顯。足背、脛前、脛後和腓動脈等中等以上動脈閉塞時,將發生局部甚至全足壞疽,最終導致需要截肢。感染和缺血性病變多同時存在,互相影響。嚴重感染時細菌可以形成細菌栓子堵塞小動脈,造成壞疽,動脈血管狹窄使局部組織缺血缺氧,白細胞、抗生素等抗菌成分不能到達感染部位,使得感染加重,更難以癒合。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04 最後,糖尿病患者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

當了解糖尿病足帶來的重大危害後,對於每位糖尿病患者來說,日常的防治措施則顯得尤為重要,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長期血糖偏高沒感覺?腳上傷口卻十分難癒合,醫生:注意糖尿病足
  1. 心理狀態:正確認識糖尿病,瞭解其基本知識並接納。
  2. 飲食管理: 強調飲食、管理重要性,做到熱量平衡,營養平衡,確保血糖良好平穩控制;
  3. 防止意外受傷: 保持良好腳部衛 生,每天檢查腳部有無損傷。視力不好的患者請家人幫助剪趾甲,請專業人員修腳;
  4. 保持個人皮膚衛生,保持皮膚完整性良好,防止損傷,長期臥床者要注意翻身,使用褥瘡氣墊,防止壓傷;
  5. 自己密切觀察足部血運、皮溫及感覺,看有無皸裂、水泡等,如有出現,及時就醫;
  6. 積極治療周圍神經血管病變及糖尿病引起的一些其他相關併發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