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詩書送瘟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導讀: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對廣大中國人民來說,是團聚、歡樂、思親、念故、情感的代名詞。上下五千年,春節給了我們太多深邃的寓意,這裡有家的溫馨、親人的牽掛、幸福的祈望、美好的祝福,春節成為一年中“年味”最足的時刻。

而庚子年,看似普通的金鼠之年,卻有著別樣的不平凡。遙想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庚子賠款成為壓垮滿清的最後一根稻草;1960年,中國三年自然災害;2020年,又遇新的疫病……

疫情就是命令,需要全國人民密切配合。雖然足不出戶使得這個春節“年味索然”,然而我們卻可以在關注疫情動態、服從統一安排的同時,靜下心來,點一縷清香、泡一杯熱茶,翻開書卷,讀些詩書,讓內心的“春”熱起來,願早日把“瘟神”送走。


共讀詩書送瘟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靜下心來,點一縷清香、泡一杯熱茶


詩裡的春節

春節的年跨度是比較長的,從臘八開始到正月裡,再到元宵、二月二,都帶著不同的春的氣息。

臘月初,家家戶戶準備開始打掃衛生,喜迎新春。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也預示著春節的序幕拉開。這裡我們不妨讀讀清代詩人蔡雲的《吳歈》: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曆頒來仔細看

在臘月廿二、廿四、廿六年關時刻,位於東南沿海的福建莆田,家家戶戶一般會選擇一個天氣晴朗的農曆雙日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又稱“掃巡”,闔家以嶄新氣象迎接新春佳節,有《莆仙風俗竹枝詞》為證:一年一度一清塵,且喜今朝事事新。好把家珍分位置,留將潔淨送神明

每年的除夕凌晨,在莆田民間還舉行了“辭年”儀式。家家戶戶都會在家裡擺一張供桌,桌前掛一面繡著“金玉滿堂”等紅桌布,擺上“十味”“六齋”“五果”“三牲”“三茶”“三酒”等祭拜貢品,有《辭年》為證:

年華薄暮歲將新,是日家家拂舊塵。酒果香陳司命醉,燃燈直達帝城春

除夕之夜,一家人齊聚一堂守歲,開懷暢飲,共祝新年。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很高興,拿著壓歲錢、穿著新衣服、放著煙花,嬉鬧為樂,蘇軾在《守歲》一詩中寫道: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

新春伊始,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於耳,氣勢如虹。王安石在《元日》一詩中,將這份春節喜慶的氣氛展現地淋漓盡致: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古代詩人雖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筆下留給我們的春節詩詞卻經久不衰,永不褪色。這些簡單的詩句,不僅是歷史知識,更是歷史的風貌,還有一段段歡迎的春節記憶。讓我們也將這些詩句傳唱下去,給每年的春節帶去暖氣、喜氣。


共讀詩書送瘟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詩裡的鬥爭

新年裡,我們的確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並不會嚇倒我們。讓我們發揚鬥爭精神,克服困難,砥礪前行。

鬥爭的意志,鬥爭的奉獻,是直面問題向前走的前提。清代鄭板橋四十歲中舉人、四十三歲中進士,四十九歲出任山東範縣知縣。為官期間,鄭板橋愛民如子,時遇荒年,他不顧別人阻撓,開倉貸糧,令百姓寫借條,救活萬人。

居官十年,板橋發現自己立功天地的抱負難以實現,於是歸隱之意與日俱增。六十一歲那年,他辭官回揚州賣畫,寫下了《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一刻,新的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點燃。在近百年裡,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中華兒女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毛澤東於1956年6月回到闊別了32年的韶山,看到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非常欣慰,留下一首詩作:

《七律·到韶山》寫道: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是的,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鬥精神值得讚揚,中國人民戰天鬥地的風貌必須歌頌。這是中華兒女的“鬥爭奉獻”。

1935年,紅軍向婁山關挺進,在紅花園與黔軍遭遇,傍晚時分終於把這座雄關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隊順利通過,這也是紅軍的第一次大勝。毛澤東同志即興寫下《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中國的革命即使如此,不管道路多艱難,都需要我們凝心聚力、團結一致,飽有進取的熱情,有敢勇於鬥爭的勇氣,在行動中堅定鬥爭方向,在困難面前磨礪鬥爭意志,在險陰面前錘鍊鬥爭本領,在犧牲中體味鬥爭奉獻。


共讀詩書送瘟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詩的飛花令

詩是中華審美文化的精粹,它有著音樂性和節奏美,有著整齊的語言、固定的形式,有著凝練的用詞。我們學詩,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應該將其作為審美教育、人格教育、氣質和修養提升、語言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

學習詩詞有許多有趣的方法,比如經常在電視裡看到的“飛花令”。這是將我們學詩的過程加強鞏固與運用的有效方法,能幫助我們鞏固“認讀加背誦—認知加背誦—理解加背誦—鑑賞加背誦—鑑賞加判斷”

的學習閉環。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規則也很簡單,根據所出的題目進行對答,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定好的字出現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當然,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作。

《中國詩詞大會》上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場飛花令,應該是關於圓周率的“最有詩意”的解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是的,圓周率後的每一位數字都要有一句詩句與之對應,要在短短的幾秒甚至微秒內就要脫口而出,實在是需要巨大的詩詞儲備量和反應能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我們的選手做到了,最終獲勝的並不重要,重要的參考者們將這片詩心傳遞下去了。這就是詩詞的魅力。


共讀詩書送瘟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中國詩詞名篇名句賞析


以詩送瘟神

這些關於詩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從小到大的語文課上、閱讀書目中,甚至文化類的電視節目中都能遇見。如此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詩詞名句,早已流淌在每位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我們不僅要會背,更要學會品鑑詩詞、培養詩心。

正巧,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等語言類節目為我們開啟了古今詩詞相通的時光隧道。而這本由李定廣教授編著的《中國詩詞名篇賞析》(上下冊)更能有效幫助我們瞭解詩詞背後的獨特內涵、審美意義、當代價值。

希望讀這本書,能讓我們在詩的殿堂裡走得更遠,學會擁抱詩意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