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三年前的武漢,戈恩還在說:“中國將成為全球汽車市場增長的最大驅動力,我們對東風雷諾的長期前景充滿信心。”當著戈恩的面,竺延風也明確表示:“東風雷諾是東風公司佈局‘十三五’的重要增長點,是東風大家庭最具活力的新成員。”

可就在2020年4月14日,東風集團股份發佈公告稱,雷諾擬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東風集團股份,東風雷諾則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也就是說,東風與雷諾的七年“聯姻”即將結束,東風雷諾也將以全新的面貌示人。

曾經創下經營首年實現盈利、兩年逼近十萬輛產銷規模的東風雷諾究竟經歷了什麼?東風與雷諾的七年攜手又因何難以為繼?

緣起戈恩

談起七年前東風與雷諾的攜手,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卡洛斯·戈恩。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2016年2月1日,恰逢中國農曆節氣“小年”,戈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與東風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聚首武漢。他們共同開啟東風雷諾的“加速跑”,那一天,東風雷諾在華首家工廠竣工,第一款國產車型科雷嘉就此誕生。

從2013年底東風雷諾合資簽約敲定,到這座雷諾-日產聯盟全球標杆工廠建成投產,僅僅用了兩年時間。

毋庸置疑,“速度”是當時戈恩最期望在中國市場看到的,緣由眾所周知——中國市場正逐漸成為全球車企的聚焦地。尤其是戈恩看到東風英菲尼迪在中國的優異表現後,東風雷諾的進度又一次被催促。對於戈恩來說,東風雷諾是其邁向雷諾-日產“聯盟”東風的關鍵一步。

“新工廠是東風雷諾邁出的重要一步,雖然它是後來者,但我們希望它能成為增量的貢獻者。”當時,戈恩其實已經看到全球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的苗頭,但所謂的大趨勢並沒有影響接下來東風雷諾在中國市場的火力全開。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他曾豪氣沖天:“未來幾年,雷諾會將重心轉移至中國,無論工廠建設還是產品投放,我們將投入更多資源,大力推動雷諾品牌在中國的發展”。

事實也曾如此。翻開2015年廣州車展的那一頁歷史,首款車型科雷嘉正式亮相,跟它一同出現在舞臺的還有當時紅極一時的范冰冰。東風雷諾這一擲千金為品牌造足了聲勢,海報上那一句“一臺擁有賽車基因的SUV”直接敲定了個性的品牌調性。隨之而來的,是銷量一路攀升。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在科雷嘉與科雷傲兩款國產車型帶動下,2017年,東風雷諾累計銷量約7.22萬輛,同比增長140.6%,當年10月底就已提前完成全年銷量目標。這讓東風雷諾信心大增,一路乘勝追擊向著年銷10萬輛發起挑戰。這本是個情理之中的決定,但市場卻毫不留情。

無事遂人意

如果2018年沒有出現那組“28年來中國市場首次負增長”的駭人數據,可能東風雷諾也不至於如此迅速的走上下坡路。

彼時,中國品牌的崛起如雨後春筍,SUV又是一條維繫生命線的主動脈,加之合資品牌不斷下探,整個汽車市場明顯進入了殘酷的存量時代。這時候,只有兩款SUV車型且定位小眾的東風雷諾競爭力逐漸減弱,東風雷諾的增速神話破滅。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2018年東風雷諾跌幅超30%,相較於年初制定的十萬目標直接折半至5萬臺。之後便有如慣性一般節節敗退,2019年時銷量更是暴跌63%,只賣出1.8萬臺。

東風雷諾的癥結能全部歸結於大環境嗎?當然不能,東風雷諾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自從2016年東風雷諾推出兩款車型後,便出現了三年的產品空檔期,再次見到東風雷諾發佈新車已經2019年了,可惜,姍姍來遲的雷諾E諾與科雷繽再難激起市場的火花。

在市場競爭最激烈的這三年中,為什麼東風雷諾卻成了“小透明”?東風雷諾忙著做什麼?展開時間軸,東風雷諾的人事變動頗為頻繁,“主導”這一切的是雷諾在華事業發展的核心人物——戈恩。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2018年11月,戈恩因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在落地成田機場後便被東京地方檢察院特搜部逮捕。消息爆出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巴黎市場雷諾汽車股價一度暴跌5.2%。

雷諾董事會召開緊急會議,對外宣佈仍然保留戈恩在雷諾的職位,同時任命米其林集團CEO塞納德擔任雷諾董事長、現雷諾集團首席運營官蒂埃裡·波洛雷擔任臨時的首席執行官。

9個月後,雷諾又任命克洛蒂爾德·德爾博斯接替波洛雷擔任首席執行官這一職務。由於雷諾在全球市場的利潤下滑,今年2月,克洛蒂爾德·德爾博斯表示,在三年內削減至少20億歐元的結構性成本,並且承諾“將對其在中國合資公司的資產進行評估,並進行成本控制”。

這顯然與戈恩“大力推動雷諾在華髮展”的觀點背道而馳。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此外,戈恩被捕一事也對雷諾日產聯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要知道,雷諾從前在中國市場的得意,正是雷諾日產之間的相輔相成才使雷諾獲得生產成本上的優勢,從而賺取更多的利潤。

當成本殺手戈恩與日產關係發生裂痕,加之雷諾內部持續發生人事動盪,對本就在中國處於邊緣化的雷諾算得上是致命一擊。

“分離”在所難免

雷諾在華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可能2015年竺延風的一席話已經劇透了今天的結果,他說,東風雷諾現實和設想有差距,3年10個億元投入,壓力很大。他希望“合資過程中,要了解法國人文化理念”。

很可惜,市場沒有這家年輕的合資公司任何喘息的時間,也沒有多少調整的機會。過去兩年,東風雷諾市場表現一落千丈,可謂從峰頂到谷底的垂直下跌。而市場大環境變化、雷諾-日產聯盟人事動盪、雷諾首腦連續更迭等無數因素,都在讓這家企業從“全面出擊”直接轉變成“無心戀戰”。

事實上,從今年以來,‘雷諾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聞就沒有間斷過。不久前,東風雷諾市場銷售副總裁兼市場銷售部部長的離職曾引發外界諸多猜測,之後外媒的一則“日產和雷諾將計劃終止那些幾乎沒有盈利希望的產品和業務”的報道,又把東風雷諾在中國的命運畫上了大大的叉號。直到今天雙方發佈公告,才正式宣佈這7年的過往即將成為過去。

對於雷諾而言,還能在中國這片沃土上重燃希望嗎?

坦白講,東風雷諾命運的終結,其實不管對於東風還是雷諾而言都是最好的選擇。在大環境沒有出現回暖跡象的時日裡,新冠肺炎的突襲又讓全球車企都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此時此刻,維穩現金流是當務之急。

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必定要求集團業務更加聚焦,東風與雷諾對合資公司所做出的選擇也算是情理之中。

東風與雷諾的“七年之癢”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雷諾在中國就此走到了盡頭,雷諾集團回應稱,目前是將電動車和商用車這最強的兩塊業務放到中國市場。具體比如e諾車型將由易捷特公司主導,金盃復興計劃也已經提上日程。乘用車業務在中國依然有很多可能性,比如恢復進口車業務,甚至是獨資建廠等等。

此外,東風方面也告訴汽車頭條APP:“東風雷諾工廠正進行升級改造,強化智能製造,力圖將其打造成為智能製造生產基地,而原東風雷諾員工也會得到妥善安置。”

在過去的七年裡,尤其是過去三年裡,每一位東風雷諾人奮戰與堅守的意義,並不會因為任何公告而改變。東風雷諾的結束,只是東風與雷諾在中國市場的另一次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