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孫中山的婚約中,宋慶齡為何署名“宋慶琳”?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1915年10月24日,在日本東京車站,一位50多歲的老人在凌晨的夜幕裡佇立著,他等來了一位年輕的女子。這名女子穿著鑲著花邊的西式服裝,典雅而富有氣質,陪同她的是這位老人的女兒。這位老人就是孫中山先生,她等來的這位美貌女子就是宋慶齡。

這次,宋慶齡是在僕人的幫助下逃離父母的,為了愛情,她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航船。在1914年,宋慶齡接替了姐姐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她掩飾不住心情,向朋友去信表達了接近了革命中心的興奮。那時候,孫中山正處於政治的低谷,二次革命失敗之後因為分歧,他與其他同志漸生隔閡。也是在這時候,宋慶齡的愛情漸漸從偶像式的崇拜中萌生出來。

與孫中山的婚約中,宋慶齡為何署名“宋慶琳”?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梅屋夫人也是二人婚姻的見證人

但是,婚姻計劃遭到了宋家的強烈反對,他們眾口一詞勸說宋慶齡放棄這個念頭,宋父宋嘉澍更是把宋慶齡軟禁起來,但是此時的宋慶齡已經無法從愛情中抽身,她決定作出人生中重要的決定,一個背離父母之命的決定。

終於,她來到了東京。第二天,孫中山與宋慶齡就找到了日本律師和田瑞,在他的見證之下,二人簽訂了婚約。在婚姻當中,出現了兩次“宋慶琳”的字樣,在官方公佈的關於宋慶齡女士的解釋中說道,簽名“宋慶琳”只是因為“琳”比“齡”更容易書寫。

與孫中山的婚約中,宋慶齡為何署名“宋慶琳”?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婚約

在葛繼聖老先生所著的《百年潮》中,詳細的介紹了宋慶齡女士曾用過的另外三個名字,其中一個是“宋慶林”,源自宋嘉澍對於林肯的尊崇,宋慶齡的護照上也曾用過“宋慶林”,因此這也是她早期所用的官方名字。另外一個名字便是“中山瓊英”,是同中山先生婚後所用的化名。“宋慶琳”這個名字只是出現在上述的婚約中。

如果論書寫難易,“林”似乎比“琳”更簡單。當事人的解釋我們要尊重和認可,但是細細想來,“宋慶琳”三字中也許隱藏著更為豐富的情懷。當時孫中山已經成為袁世凱重點通緝的“要犯”,不得不再一次亡命日本。同孫中山聯姻,也意味著將自己的名字印在了袁世凱的通緝名錄當中。婚約是嚴肅的,顯然簽名“宋慶琳”是得到孫中山支持甚至要求的,這也顯示了孫中山對妻子的關愛和擔憂,如同他用一把槍作為結婚禮物一樣,在生死關頭的婚姻並不是凡人所理解的。

與孫中山的婚約中,宋慶齡為何署名“宋慶琳”?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二次革命

簽名“宋慶琳”也是宋慶齡對家人的保護,雖然她背離了父母最初的意志。但是,阻撓女兒的婚姻不也是出自最純情的父母之愛嗎?他如何捨得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同自己年齡相當、處事幾十年的老朋友呢?在得知宋慶齡逃出禁室前往日本之後,憤怒的宋嘉澍日夜兼程趕往日本卻見到二人已經完成婚事,據說無助的他見到孫中山之後,向其下跪三次,懇請孫中山照顧好女兒。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父親內心的煎熬和掙扎,也看到了一名革命者的理智和顧全大局。

與孫中山的婚約中,宋慶齡為何署名“宋慶琳”?原因沒有那麼簡單

廣州蒙難之後

宋慶齡曾說“他們可以說我不是孫夫人,但沒人能夠否認我是父母親的女兒”。在逝世之前,宋慶齡留遺囑將自己葬於宋氏墓地,而不是中山陵,她希望永世陪伴父母,彌補一生之憾。

一個“琳”字,彰示了革命夫妻的甘苦與共,也傾訴著感人至深的父女長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