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刷屏,但你的誤解可能更深!

<table><tbody>“勞動教育”刷屏,但你的誤解可能更深!


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勞動教育成為全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


但現實中,勞動教育常常淪為日常教學中簡單的任務、單純的體力性教育、技藝學習,甚至異化為娛樂活動、懲罰及馴化手段。對勞動及勞動教育內涵的把握不到位,使目前勞動教育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tbody>/<table>

1

只教會學生某些簡單技藝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勞動教育畸變為技藝學習,在一些學校給人參觀的“勞動教育Show”裡體現得最為充分。一些學校最愛給來訪者展示的,往往都是孩子們的手工藝品,例如陶藝、手工、剪紙……許多展覽可謂琳琅滿目,蔚為壯觀。憑良心說,孩子們學會這些手工製作,意味著既動腦、又動手,手工課既是勞動教育,又是審美教育,開好這些勞技課程也並不容易。不過,如果勞動教育只是教會學生某些簡單手藝,且在技藝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於材料的節省使用、對勞動價值的切身體認,以及對勞動者尊重等勞動價值觀的教育付之闕如,則勞動教育的本質已不復存在。

2

片面追求“遊戲化”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有些學校為吸引學生而開展有趣、精彩的勞動活動,這樣做雖然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但是,到田間地頭、到工廠車間的所謂“勞動教育”就蛻變為一種純粹的娛樂活動。“少爺小姐”式的走馬觀花,多了觀光的輕佻、少了教育的厚重。

這一類型嘻嘻哈哈的“勞動教育”,遠離了對於勞動、勞動過程、勞動成果及勞動者的起碼敬畏。這種勞動教育其實質是一種“勞動觀光”,已經與有意義的“勞動教育”完全無關。

盧梭認為只有親自參加勞動,根據經驗瞭解它的全部複雜性、艱鉅性,學生今後才能判斷某一生產部門的社會意義。因此,如果不把勞動看成一種認真付出的過程,將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傾注在勞動過程中,並收穫一定的結果,就無法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情感,更無法培養對所獲得的生存資料的珍惜。

3

光幹活,沒收穫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如今,勞動教育在中小學轟轟烈烈地開展。然而,不少學校的勞動教育幾乎等同於體力勞動。這也導致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不認同勞動教育,認為自己將來是靠知識、拼技能,並不需要憑體力在社會立足,學校的勞動教育價值不大。

更有甚之,有些學校組織學生去荒地拔草,使得學生將拔草勞動看成一種苦役,這種“有勞無教”的勞動體驗加深了學生對體力勞動的排斥。

勞動的體驗必須完整,讓學生看到勞動的結果,讓他們由於通過自身勞動取得勞動成果而感到滿足。如果僅僅停留在拔草,而沒有讓學生體驗到拔草對於樹苗成長的意義,這項勞動體驗就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帶領學生去種麥苗,就要讓他們看到麥苗長出莖葉、抽穗、收割的過程,甚至讓他們看到麥粒變成食物的過程,這時候產生的愉悅感不僅僅來自於獲得外在產品,更是體驗到勞動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現在的孩子趕上了物質充裕的時代,他們衣食無憂,不知稼穡之艱,他們的眼界更為開闊,自我意識也前所未有地強烈。如果勞動教育還沿用傳統的體力勞動,讓學生體驗吃苦流汗,顯然難以讓他們深刻理解勞動的意義。

如今,勞動的功能逐漸轉向使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獲得存在的價值感和意義感等功能,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於青少年來說,完成勞動未必能比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價值感和存在感更多。因此,要達到通過勞動能夠全面育人的目標,開展創造性勞動勢在必行。

4

把學習和勞動對立起來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近些年來,勞動教育重新被提升到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並列的地位,因此一些學校轟轟烈烈地開展勞動教育實踐。

然而,一些教師將知識學習與勞動教育看成是對立的,認為學生勞動佔用的時間多了,學習時間就少,學業成績就會下降。在這種思維主導下,教師經常理所當然地侵佔本該屬於勞動教育的時間。

事實是,學習本身也是一種勞動,學習是認識性腦力勞動。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教育從學生坐在課桌後面讀書時就開始了,課桌是一種最複雜的機床,使兒童、少年和青少年感到無所用心是可恥的,懶惰和遊手好閒是可悲的,讓學生確立這種認識是教育上最難做到的事”。

學習是一種促進智慧和雙手的努力相結合的勞動,在這項勞動中,學習是勞動,而知識則是勞動努力的結果。

5

懲罰,美其名曰“勞動教育”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在一些老師那裡,勞動變成了某種懲罰手段,自認為這一懲罰形式既避免了體罰等引起的倫理爭議,又可以讓學生得到合理規訓,是一個“不錯”的教育手段。於是,每當中小學生犯錯,班主任就可能宣佈:罰檫黑板或者打掃衛生一週!

當本來具有正面、積極價值的勞動異化為一種處罰手段使用時,被處罰者對於勞動的體驗就自然與行動被強制、自由被剝奪等等負面、消極的心理感受建立起聯繫,勞動也就必然被視為一種痛苦的、應當儘量避免的人生經驗。而勞動一旦被受教育者看成負面的心理體驗,勞動的寶貴价值也就被完全遮蔽了,又如何能夠發揮其積極的“教育作用”呢?

6

家長一日體驗式“假放手”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在一些小學,學校花費時間和精力組織校外勞動實踐,要求家長放手讓孩子參與,活動中,家長都儘量保持冷靜,但一些細節還是不小心暴露出“本性”來。比如,孩子拿著鐵鍬植樹,和同學一起賣力幹活,鞋帶鬆了,卻自然地讓媽媽過來系;休息時間,家長積極主動地幫孩子領來午餐,處理好一切雜事,讓孩子多休息。這些看似心疼孩子的的行動,無意中“剝奪”了學生自我服務的體驗機會。

日常的自我服務勞動恰恰是貫徹勞動教育持續性原則的途徑,然而,這些在學校和家庭中往往受到忽視。

不管日後從事何種生產勞動,自我服務都將成為他的義務和習慣,也是培養人遵守紀律、通過自己動手來滿足個人需要,養成尊敬他人的習慣。當學生毫不費力地拿到食物時,很難要求他們尊重食物,尊重勞動。

家長要對孩子的勞動給予肯定和鼓勵,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造自己動手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到滿足自我需要的快樂,在勞動中一層層夯實他們的成長基石。

7

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種地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提到勞動教育,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從幼兒園到大學,似乎每一個學段的孩子都在種地。幼兒園孩子認識植物,中小學生體驗播種到收穫的樂趣,到了大學,一些學校開展勞動教育,也採取開闢校園農場修勞動學分的方式,勞動教育常常和“下地幹活”4個字聯繫在一起。

我們不否定體力勞動、體力勞動者的重要性,同時,也應明白勞動教育不等同於“學工學農”,不能只停留在體驗層面,它包涵更廣泛的教育內容,各學段應有所側重,根據不同學段、年級學生的需要及特點,開設前後呼應、銜接得當的勞動課程。不同類型、不同地區的學校也應因地制宜。

比如,城市學生可以去追蹤快遞小哥的一天,體驗社區公益性服務。高年級學生可以通過職業體驗、職業規劃等形式,將個人發展融入到社會發展中。

如何科學、系統地開展勞動教育?

不妨試著從下面這份1-18歲勞動教育清單著手。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家務篇

家務是家庭裡最自然的勞動場景,針對各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很多家務勞動值得嘗試:

1-3歲:家務是最好的遊戲

1. 獨立吃飯,使用勺子或筷子。

2.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3. 選擇喜歡的衣服,學習穿脫衣服、鞋襪,疊放回原位。

4.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鍊兒童觀察力。

5. 嘗試撿豆子、剝雞蛋等鍛鍊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6. 整理、歸類玩具。

這個階段,兒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這是他們探索周圍的方式,可以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儘可能提供嘗試的機會。

4-6歲:在家務中發揮想象力

7.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8. 參與烹飪,製作蛋糕、餅乾、雪糕等。

9.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10. 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11.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12.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這個階段,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相比玩具,他們可能對真實的生活用品更感興趣,可以多鼓勵他們嘗試新鮮事物。

7-9歲:在家務中掌握獨立自主能力

13. 手洗簡單衣物。

14. 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電飯煲等家用電器。

15. 嘗試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等。

16. 擇菜、剝蝦,洗碗筷。

17. 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個人床品。

18. 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

這個階段,兒童能夠掌控的事情越多,他們的安全感和自我驅動力越強。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19. 掌管一部分家庭財政,比如安排家庭購書支出等。

20. 組織安排家庭活動,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購買節日用品。

21. 定期組織家庭會議。

22. 管理五一假期間的家庭開支,結束後做數據分析,給出建議。

23. 擬定五一家庭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

這個階段,兒童需要被賦予更多的平等權利,可以讓他們一定程度參與家庭決策。

學校篇

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陣地,豐富、有趣的勞動課程、活動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生活能力,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它還會成為學校的特色和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學階段

1. 根據年段開設家務課程,學習基本生活技能。

2. 邀請社會勞動者進課堂,為學生介紹職業故事。

3. 舉辦“跳蚤市場”,感受創業樂趣。

4. 開闢“校園農場/校園瓜果基地”,提供勞作機會。

5. 開設理財課程,瞭解各種理財方式的利弊。

6. 創設校園“激勵崗”,在教師辦公區、校園景觀區等專門設置“勞動執勤崗”,通過競聘的方式產生“勝出者”,親身體驗勞動的自豪感。

7. 建立學校包乾區域制度,讓班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級管理中保證人人有崗位。

8. 蒐集生活中的智慧小技能,挑選喜歡的技巧進行分享。

9. 開設創課工坊,探究科學與技術的奧秘,瞭解技術對生活的利弊影響。

10. 優化評價體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實踐。

中學階段

1. 社會調查,瞭解職業。

a.最近一個月附近菜市場、超市,哪些食物(蔬菜、水果、肉類)價格有較大變化?為什麼會變化?

b.媒體報道“ 90 後進入職場跳槽平凡,38% 應屆畢業生半年內離職”,是否真實?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c.除了在人才市場、招聘網站投簡歷外,現在有哪些新興的求職方式?

d.哪些傳統行業已經逐步退出市場?哪些傳統手工業正面臨失傳危機?

e.採訪身邊的人,問問他們“為什麼而工作?”梳理自己對於“工作”的理解與感受。

……

2. 鏈接社區、企業資源,為學生打造職業體驗基地。

3. 提供學生職業機會評估:瞭解各種職業特點,找到與自己個性、能力匹配的職業類型。

5. 研究一項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並通過微紀錄片、PPT介紹等方式完成一份行業報告並分享。

6. 完成一份自己的職業規劃書。

7. 舉辦校園模擬招聘會,進行求職演練。

8. 瞭解勞動者權益與義務,結合勞動糾紛案例進行分析。

9. 鼓勵學生開辦校園“學生公司”,嘗試自主設計創業項目並實踐。

10.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綜合整理自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新網相關報道

圖 | 包圖網

在這裡,見證教育無限可能!

“劳动教育”刷屏,但你的误解可能更深!

新浪微博:@教育導報1988

地址:成都市上南大街49號吉祥大廈6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