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偶寄》讀書 2 什麼吸引我想風捲殘雲的啃讀?

何謂生活?生活是我們朝九晚五剩下的那一部分,也是我們對生活本身的態度。

《閒情偶寄》讀書 2 什麼吸引我想風捲殘雲的啃讀?

書中自有顏如玉

民國時有不少文人愛讀此書呢,林語堂,周作人都曾有引用過的。作者在《閒情偶寄》的凡例裡說自己著本書有“四期三戒”。一期“點綴太平”,一期“崇尚儉樸”,一期“規正風俗”,一期“警惕人心”。其中“點綴太平”和“警惕人心”是舊時著書人的行話,我們不必理會,而“崇尚儉樸”和“規正風俗”則是確然可見的。

《閒情偶寄》讀書 2 什麼吸引我想風捲殘雲的啃讀?

難道這是傳說中李大師的畫像?

書中最能見出李漁的有趣來的,正是在“崇尚儉樸”四個字裡。用李漁的話說:“凡予所言,皆貴賤咸宜之事,既不詳繡戶而略衡門,亦不私貧家而遺富室。”其實李漁在書裡,更多的是在眷顧貧者,苦中作樂的意見隨處可見。在卷六“頤養部”裡,分“行樂”“止憂”等六個章節。

前幾卷裡,多是家居瑣細,妝奩器玩,居室飲食,花草樹木,無所不及,而且所述極為詳盡,將自己的獨特的審美情趣融會其中,令人歎為觀止。

李漁是深知精神勝利是人類的本性,然而人們總是用不得法,相較者總是為他人居多。李漁的“更為親切”四字,可見他的精神勝利法還是比較高尚的。不唯如此。我們這些讀魯迅長大的人,對精神勝利深惡而痛絕之,以為這是人性裡最墮落的秉性。然而李漁的這一句話,細細品味,更有所得——精神勝利若用得“得體”,還是好東西——他對生活的藝術理解之深可見一斑。篇末言“此皆湖上笠翁瞞人獨做之事,筆機所到,欲諱不能,俗語所謂‘不打自招’,非乎?”這種自我解嘲讀之令人哂然。

《閒情偶寄》讀書 2 什麼吸引我想風捲殘雲的啃讀?

400多年前的李漁畢生在文苑裡辛勤耕耘,著作車載斗量,為後人留下了六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他思想解放,觀念先進,才大數奇,多才多藝,富有創新,是中國文學史上運用文體最多的作家,也是中國文化史上涉足領域最廣、成果最為豐富的文學巨匠,特別是在文藝創作、戲曲理論、編輯出版、園林建築、書法繪畫、醫學頤養、文化產業、文化休閒、生活藝術等方面都有獨到的見解,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閒情偶寄》一書行文接近於當時的白話,簡單易懂,另外,他幽默風趣,把枯燥的養生理論說得有滋有味。為此,他的養生理論無論在當時還是以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35年,林語堂英文版《吾國與吾民》給該書以極高的評價,認為該書是“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

《閒情偶寄》讀書 2 什麼吸引我想風捲殘雲的啃讀?

李大師對於傢俱設計講究至極

本書是我木工傢俱設計的靈感來源,感謝作者李大師的啟迪。書中專門講傢俱的部分,設計了好幾種很有意思的傢俱。而且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實用與美學兼顧。開卷後我們一起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