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疫苗再次出現,醫藥行業要反思

對於博鰲銀豐康養國際醫院違法接種疫苗的處罰,海南官方通報出來了,只罰款8000元難免受到民眾的質疑。當地藥監部門此前在檢查中發現此事後,海南博鰲銀豐康養國際醫院停止了違法接種疫苗,但沒有追查疫苗來源和通知受害人。

目前市面上的HPV疫苗主要有三種,分別為二價、四價和九價,其中九價HPV疫苗在預防宮頸癌效果方面最優。九價HPV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完成3劑次接種程序後,相關型別的血清抗體陽轉率幾乎可達100%。

假疫苗再次出現,醫藥行業要反思

藥品關係到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如此惡劣的行徑,公民的生命權,健康權何以保障?醫藥行業高利潤是正常的,因為它有高風險。既有醫藥行業自身風險,也有體制帶來的風險。新藥研發失敗風險很高,但是這種風險藥企可以預見並管理。藥品關係生命,品質別說不能將就,哪怕很微小的紕漏也不能有。別的行業次品可以打折賣,但質量打折的藥品就是謀財害命,名聲臭了的藥企甚至永世不得翻身,這也是醫藥行業固有風險。

  醫療體制也會給醫藥行業帶來風險。如果藥品審評和監管不透明,就會有人去幹“走捷徑”的高風險行為。大醫院對當地醫療市場都有“壟斷”的意思,疾控中心更是掌握了疫苗廠家的命根子。“以藥養醫”要徹底消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藥企就容易受到誘惑或壓力而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去攻關。

假疫苗再次出現,醫藥行業要反思

  醫藥行業也有些制度很糟心。藥品招標“雙信封”的初衷是好的,但最後都變成“唯價格論”,價格低但質量不咋的的藥反而更容易中標,沒啥療效但回扣高的藥臨床更受歡迎。長生的百白破疫苗中標價也較低,有可能是中標之後為了保利潤而偷工減料,反正安全性檢查能過就行,效價就不達標了。長期這麼搞,好孩子也學壞了,這些都是醫藥行業的體制風險。

  醫藥行業自己的問題可能更大。過去幾十年做藥賣藥發家的人很多,但心裡想的都是自己怎麼多賺錢快賺錢。你去看看醫藥行業最知名的“全國藥交會”就知道,幾十萬醫藥人聚會交流,關注的焦點的都是利潤空間、醫保目錄和招商條件,很少有人深入瞭解產品質量,關心臨床數據(也許就沒有)和不良反應。

假疫苗再次出現,醫藥行業要反思

  大家都是生意人,品種好壞的標準就是掙錢難易,道德底線日益模糊,膽大能賺錢就是學習的榜樣。“只要我能發財,哪管身後洪水滔天”。逃稅、竄貨、給回扣都不稀奇,膽子大的做假藥材,賣回收藥,生物製品脫離冷鏈,生產投料不足,亂改工藝和生產記錄等觸動行業底線的事也屢有發生。

  因為這些特點,醫藥行業固有的脆弱性就需要特別小心。一個內部舉報,一篇自媒體文章或者一部電影,都能讓一家大公司幾十年的名聲或者財富毀於一旦。可惜很多醫藥同道並沒有看到這一點,總是心存僥倖:我幾十年都這麼幹的,應該沒事;我們有人撐腰或者是當地利稅大戶,動不到我們。在互聯網時代,還真沒有哪家企業能長期一手遮天。

  除了意識到醫藥行業的敏感性,醫藥企業需要立即對研發、生產、流通、營銷和法律等所有業務環節進行風險排摸,建立風險預警和預防機制,通過改變模式和加強管理,消除致命性的風險,減少常規風險。在內部建立能隔離風險的防火牆,演練危機應對體制,以防止局部風險瞬間吞噬全公司。

假疫苗再次出現,醫藥行業要反思

  但無論用什麼新模式或者搞危機應對,醫藥企業最重要的是在管理層和員工中樹立“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規則,敬畏科學。套用一句醫藥界最響亮的名言:藥物是為人類而生產,不是為追求利潤而製造的。只要我們堅守這一信念,,利潤必將隨之而來。

  這句話本來是說給國外藥企聽的,現在中國藥企更需要停下來聽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