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相信這兩天,大家在都被“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刷屏,11月2日,此事故原因公佈:系因乘客坐過站與司機激烈爭執並互毆,致使車輛失控墜江。動手“打贏”了的乘客,被法院判決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打贏”了的司機,情節嚴重造成後果的,被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刑。而那些無辜乘客鮮活的生命,像是命運開的玩笑。


從“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這種惡性事件,值得我們深刻地反思。

作為一個成年人,司機和肇事者他們應該清楚地知曉自己的行為是會危及他人安全的,正是因為他們缺乏邊界感和規則意識,才屢屢觸碰雷池。雙方在爭吵中,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非正面地去溝通解決問題,而選擇動手,很顯然兩人也缺少了最為基本的社交能力。而作為乘客本身,當我們置身事中時,也要盡全力地去保護自己,敢於站出來解決問題,避免讓慘案發生。

無論是邊界感這種規則意識,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能力,都是在我們幼兒時期逐漸建立的,通過規則,孩子們學習著自我控制、與人相處、融入環境。而規則帶來的邊界意識,自然的成為了孩子的保護屏障,這種看似無形的東西,或許才最為重要。

假如我們現在在建一座房子,如果我們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錢,都投到如何建造一個漂亮的屋頂,如何來做最精美的裝修的化,最後呈現出來的肯定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房子。但是,如果我們沒有花足夠的精力為這個房子打地基、為它做一個結實的混凝土框架,那麼,所有的這些漂亮的表面也只能是曇花一現,很難長久。

澆築水泥,打地基這些工作,看起來都不是非常體面的工作,也不是我們會大肆宣揚的一部分,但這些是我們打造一個漂亮房子的必要基礎。培養孩子就好比是這個徐徐漸進的建造房子的過程,但問題是,很多家長都只是非常想要那些漂亮的、表面的東西,而忽略了打地基的重要性。


從“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到底是什麼?其實,早期教育就是為孩子今後的人生打地基。就如同MoreCare一直所傳承的理念,對於0-3歲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構建底層能力,讓孩子身心健康、懂得愛、會社交、敢想能做、有邊界感,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基石。

有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些東西虛無縹緲,並不能看到實際的好處。確實,我們很難去考究擁有這些能力後,是否會讓孩子多學會一門語言,多掌握一門樂器或者是一種舞蹈。

教育的一個通常誤區,就是把真正的“教育”和灌輸性的“訓練”混為一談。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去發掘孩子的潛力,這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是由內而外的,教育者(家長和老師)發揮引導作用,讓孩子自由探索,激發出孩子內在的興趣和能力。這是一個雙向的環節,在孩子和教育者之間就好像一個化學反應的過程。

而訓練是灌輸性的,是單向的教育行為,這個過程通常是短暫的,是傳授與接收的過程。訓練雖然在固定的時間內,短期效果可能很好,但並不能真正地激發孩子的潛力,突破被傳授的知識。通常孩子們僅僅學會了一些固定的知識,但是卻沒人告訴他,如何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個體。

我們總是把教育裡最重要的東西忽視,等到無法挽救的時候才開始反思。只有將這些底層能力的構建,融入早期教育,或許我們這個社會,才能少一些“巨嬰”,多一些尊重。最後,惟願逝者安息。


從“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