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中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防疫期間,越是獨居在家,越要沉著冷靜!不要因為一時衝動而被騙!

在舉國上下為抗擊疫情增產保供、積極復工復產之際,一些不法分子卻利用疫情炮製出新型網絡詐騙套路,實施詐騙活動,侵害公民合法權益。彙總高檢院及相關部門發佈的案例,並結合相關司法實踐,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範:


1 虛假售賣口罩詐騙

不法分子謊稱可以代購或囤有N95/醫用口罩,被害人付費購買後,不法分子以各種理由拒不發貨或拉黑,以騙取錢財。

“疫”境中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 案例:2017年顏某與魯某某結識,顏某聲稱自己是富商,吹噓經濟實力雄厚。2020年1月,顏某得知魯某某有意購買一批防疫口罩進行捐贈,遂聯繫魯某某,謊稱有口罩貨源。兩人商定以人民幣166萬餘元的價格購買一批口罩,並支付16萬元及購買一部蘋果手機(價值12699元)作為“定金”。後顏某謊稱該批口罩已運抵國內,要求支付尾款。後因顏某拒絕提供運輸航班號,魯某某懷疑被騙,後報案。


2 車船機票退改簽詐騙

不法分子通過發送短信,稱“航班/列車因疫情取消,辦理退改簽可以獲得賠償”,誘騙被害人撥打短信中的電話或登陸短信中的網址,進一步套取被害人的銀行卡號、密碼等,將餘額轉走。

“疫”境中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 案例:在某高檔小區內,由夫妻檔、朋友檔組成的詐騙團伙被抓獲,詐騙分子先非法獲取乘客訂票信息,再以“機票退改簽”名義讓被害人提供銀行卡號、手機號,隨後將銀行卡輸入第三方非法網站,再讓被害人提供手機上收到的驗證碼,最後完成在非法網站上的充值完成詐騙,涉案金額近百萬元。案件因被害人報案而案發。


3 假“獻愛心”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民政部門或慈善機構,群發“獻愛心”虛假信息、或者搭建虛假官方網站,利用同情心騙取捐款。

“疫”境中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 案例:2020年1月27日,犯罪嫌疑人蔣某、孫某某以“為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募捐”為名,編造“市希望工程管理辦公室、市志願者協會”發起募捐,並附有孫某某微信及微信支付二維碼的虛假材料,在北京市西城區多地進行張貼和散發,利用人民群眾扶危濟困的善良心願,實施詐騙行為。二人當日被公安機關查獲歸案。


4 推銷假藥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衛健委、疾控中心或藥物研究機構,推廣假冒的防疫藥品或所謂“新冠疫苗”,騙取購買藥物錢財。

“疫”境中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 案例:新冠疫情發生後,犯罪嫌疑人邱某萌生了靠賣藥來騙取錢財的想法,開始冒充研究機構,宣傳推廣所謂的防疫藥品。見到疫情日益嚴重,加上邱某言之鑿鑿的再三推銷保證這種藥可以預防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被害人陳某花費近9000元購買了邱某的特效藥。後陳某老鄉質疑藥效後,陳某聯繫邱某未果,遂報案。


5 冒充老師詐騙

不法分子假冒學校、培訓機構老師發佈信息,以繳納相關網課培訓費用、教材費用等事由矇騙家長繳費。

“疫”境中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 案例:犯罪嫌疑人李某發現疫情期間不少中小學開展線上教學,老師和家長缺乏溝通,遂購買多部手機,註冊多個QQ號,購買用於收款的微信賬號,以學生家長名義加入教學群,將自己的暱稱、頭像改成和任課老師相同的方式,隨後冒充任課老師發佈信息,以繳納相關網課培訓費用、教材費用等事由,要求群內的家長掃碼繳費。收到轉賬後,李某按照“小額、多筆、快速”的作案方式,立即退出班級群,後被家長舉報案發。


檢察機關提醒您:

1、購買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或藥品,以及報名校外輔導、愛心捐助等,一定要通過正規官方渠道。

2、不點擊陌生號碼發來的網址,不回撥陌生號碼發來的電話!如有疑問,與官方客服核實確認。

3、一旦發現被騙,馬上報案!

4、用“手機管家”將詐騙號碼標記為“詐騙電話”,幫助更多身邊人防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