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种植 科学生产

数字平台帮咱种下“慧种田”

4月13日,山阴县安荣乡八步堰村村民徐继富一早就坐在了宏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听说宏远公司引进了一套数字服务系统,可以规划全年农事,尤其是春耕备耕,今天他就是来一探究竟的。

“你的这块地,4月15号的时候温度能达到13℃,如果在这一天播种,发芽率将会大大提高。根据去年的数据,这块地今年有50公斤肥就可以了……”徐继富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技术员小祝的讲解,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15号,开种,50公斤肥”等字样。

让徐继富好奇的这套系统就是“慧种田”数字农业平台。平台上线后,山阴县宏远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第一时间就订购了该平台提供的所有专业服务,并对下辖的16个专业合作社开放了该平台。为了使各个合作社的负责人能够熟练使用平台,宏远公司特地举办了培训会。

通过培训会,各个合作社的负责人一下开了眼界。从耕整、播种、种植、植保、收获到粮食烘干存储,数字农业平台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依托互联网、物联网与大数据实现了集成与互联。通过农田测量、定位信息采集与智能化农业机械配套,为全年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施肥、播种、喷药、灌溉等管理和业务决策。“这下种啥、咋种,数字平台都替咱操心啦!”徐继富感慨地说。

本报记者任永亮 本报通讯员武丽伟

晋源区全面推广晋祠大米大棚育秧新技术

今年计划再增加种植面积1000亩

本报讯(记者丁园 李兆民 通讯员杨润德 王惠林)阳春三月,天气转暖,又到一年育秧时。4月11日上午,在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花塔村育秧大棚内,一条自动化育秧生产线正不停地运转。经过播施底土、喷淋给水、播撒种子、覆盖浮土后,育秧盘通过传输轨道被一盘盘送至大棚内。这是太原市水稻种植首次大规模采用机械自动育秧生产新技术,这意味着晋祠大米标准化生产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已有45年水稻种植经验的花塔村村委会副主任任福贵谈起机械化大棚育秧技术感受颇深:“以往水里育秧时30多人一天只能育秧15亩,采用机械化育秧后,十来个人一天就可以育秧150亩左右。”任福贵告诉记者,由于大棚育秧不受季节影响,可精准控制调整秧苗的生长速度,一般情况下一周时间秧苗就会出土1公分,40天左右就可以插秧了。同时机械化大棚育秧显著降低了秧苗的感病率,插秧后成活率可达到95%,并且机械育出的大棚秧苗插秧时不用进行二次换苗,秧苗返青生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去年我们在一小部分区域进行了机械化育秧的试用,水稻亩产量由原来的800斤上升到1200斤。这种省时省力、成本低产量高的生产方式,为我们稻农带来了新希望。”

今年以来,晋源区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打造”的思路,通过加大资金、技术、管理、设备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晋祠大米帮扶政策,包括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施用有机肥;加大水源地保护,完善灌溉水渠、田间道路配套建设,推广机械化生产作业;聘请农业专家科学进行田间管理;统一现代化加工、包装,全面实施晋祠大米质量标准化生产,极大调动了稻农种植积极性,今年全区计划再增加种植面积1000亩。

“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村成立了晋祠大米股份经济合作社,购买自动化育苗、插秧、收割机械,投资200万元建立晋祠大米加工厂,还建起占地30亩的温室大棚育秧基地,实现了从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到加工一体化的全时段、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花塔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平自豪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