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阶段,地图学也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绘制了一些具有相当水平的地图。盛唐时,地图绘制已很发达,全国上下都专设绘图机构,由尚书兵部职方郎中掌管全国地图的绘制。先是规定各州郡每三年造送图一次,以后又改成每五年送一次。中央政府根据各州府造送的地图,编绘成全国性的地图。唐代对地图学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贾耽。其代表作为《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海内华夷图》各一轴及《地图》十卷。在原陇右山南沦陷于吐蕃后,唐王朝对那里的“

境土难以区分”,为完成统一大业、迫切需要绘制关中陇右图,此图由贾耽承担。贾耽承接此任务后,按裴秀的制图六体原则绘图。不能在图上反映的内容则以文字著述。

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另撰《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六卷、《吐 蕃黄河录》四卷、此后贾耽又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尺完成了《海内华夷图》,该图宽三丈,高三丈三尺。唐代全国版土绘在约十平方丈的面积内,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图》大10倍,但此图包括有域外部分的内容。《海内华夷图》具有历史沿革地图性质,图中古代都城、国都用墨色标明,当今州县都用朱色标明,开创了“古墨今朱”分色编绘历史地图的先例。以后李兆洛的《历代地理沿革图》和杨守敬的《历代疆域形势图》等,以至现今由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都是遵循这个原则绘制的。《海内华夷图》原图已散佚,但据此缩绘的《华夷图》却赖于石刻面保留下来了,成为我国地图学史上最珍贵的传世全国地图之石刻。

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地图在公元6世纪初梁代已经出现,它对保存和推广地图起到很好的作用。唐宋时期把一些著名的地图刻在石碑上,使它们能传世,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地图学的重要资料。流传至今的著名石刻地图有以下几种:《华夷图》。在西安碑林保存。这是一块伪齐刘豫阜昌七年(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刻的石碑,碑的两面分别刻着《华夷图》和《禹迹图》。在《华夷图》中,山、水、州、府等都用符号详细标明,如水系中突出表现了黄河、长江、珠江、辽河、红河以及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青海湖、居延海等。州府名称、居民点注记有400多个。地图的内容丰富,但位置不够准确。图右下角注:“其四方蕃夷之地,唐贾魏公图所载,凡数百余国,今取其著闻者载之。”

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说明这幅图上,对域外的一些小国家没有标出,在图幅内容方面,也有省略的地方,但图上又保留了不少唐代的地名。据此有人认为《华夷图》是以贾耽《海内华夷图》缩编的。是唐宋地图的代表性佳作。《禹迹图》。此图刻在《华夷图》石碑的另一面。该图采用“画方”绘制,横方70,竖方73,总计5110方。每方折地百里,合1500方。因绘法比较精密,海岸轮廓、河流位置和形状较《华夷图》更为接近实际。《禹迹图》上约有380个行政区名,标注名称的河流近80条、山脉70多座、湖泊5个。据考证,《禹迹图》绘制年代当在北宋元丰四年至绍圣元年(1081~ 1094年),是我国目前保存下来最早带有网格制图的地图。

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这种以西晋裴秀“制图六体”为理论依据,按数学原理,有一定比例绘制地图的先进方法,一直沿用到清代。而《禹迹图》作为我国现藏的第一幅有数学概念的科学地图,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地图。《九域守令图》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在四川荣县发现的石刻地图,现存四川省博物馆。该图是一幅以县为基层单位的全国行政区域图,比例尺为一寸折百里。图上共有1400多个行政区名,州县相对位置大体正确。海岸轮廓已接近今图。《九域守令图》是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荣州剌史宋昌宗所刻,上石的时间比《华夷图》《禹迹图》略早。《平江图》。宋代平江城(今江苏苏州市)地图,为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李寿朋主持刻绘,现存苏州市博物馆。

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图碑高277厘米,宽142厘米。该图南北方向,比例尺为1:2500,东西向约1:3000。图中刻绘了城墙、护城河、平江府、平江军、吴县衙署及街坊、寺院、桥梁等。其中桥梁多达305座,均注桥名。《平江图》绘制兼顾了平面的精确度和建筑物立体效果,使整幅图面很精致。城内水道表示十分详细,东西与南北向大小河道纵横交错、河道与街巷伴行,突出反映出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图中以不同的象形符号表示近250座不同的建筑物。平江城、内城、宫城分别用不同符号表示,并在城边简略地表示城郊名胜。平江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图中几百个平江府城区建筑与上千个地名反映了宋代江南城市建设的实况,是研究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珍贵资料。

古代地图学的成就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怎样的变化发展?

此图按比例绘制,刻绘精细,是我国现存古代地图中的精品。《地理图》,南宋輿地图,原为黄裳向嘉王赵扩进呈的八幅图之一。约绘于南宋绍光元年(1190年)。后王致远在四川获此图,带回苏州,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刻石,以传永世。现存苏州市博物馆。作者黄裳是在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半壁江山沦于异邦的形势下绘制该图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披图则知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宋史·黄裳传》),唤起人们关注北部半壁江山,实现统一。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我是“女王大人i”,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