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大蕭條-下篇-崩盤之後

在《1929大蕭條-前篇-危機之前》中寫道,美國股市經過10年的上漲,在1929年9月3日達到了最高452點。在9.3號後,雖然呈下跌趨勢,但期間漲漲跌跌,還算正常,成交量,發行量和經紀人貸款都表現的非常不錯,投資熱情不減。

到了10月中下旬,市場開始變得敏感起來,當時股票報價機經常滯後於行情的情況,又加劇了這種敏感。原來行情火爆上漲的時候,人們買入,往往到了收盤後,才發現自己大賺了一筆,好像問題不大。但在下跌的時候,由於很多人加了槓桿,如果報價速度跟不上,在收盤後,可能會發現自己已經爆倉了。所以一旦發生大幅下跌,人們發現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拋掉自己手中的股票。

崩盤

10月24日星期四,史稱1929大恐慌第一天,剛開盤時,還很正常,只是成交量有點大,突然股價開始下跌,報價機又一次的落後行情變化,到了上午11:00,股市陷入了瘋狂的拋售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拋售股票,11:30股市已經完全任由恐慌擺佈,芝加哥和布法羅交易所已經關閉,自殺的消息傳來,已有11名知名投機者自殺身亡。12:00華爾街的銀行家聚集在摩根公司總部開會決定拯救股市,13:30紐交所副總裁理查德惠特尼走到交易大廳,買入美國鋼鐵股票,恐慌得到了緩解,股市開始反彈。但收盤前,由於消息傳導的滯後,從全美各地湧來的賣盤,使得市場再一次的疲軟。全天下跌12點,成交超了1289萬股,是之前正常交易量的三倍以上。

10月28日星期一,股市再次暴跌49點,10月29日,恐慌又一次來臨,股市下跌43點,成交量達到了1641萬股,超過了黑色星期四。下跌趨勢已經形成,如果說第一星期是“屠殺”無知的新手,從第二星期,實力雄厚的老將開始紛紛倒下,無人可以阻擋股市的進一步下跌。

2019年11月13日指數收於224點,較9月3日最高點下降了一半。其後開始了溫和的反彈,到了1930年4月份反彈中止,6月份又開始了下跌,一直跌倒1932年7月8日最低58點,距1929年最高點下跌了87%。

崩盤後的反應

護盤

股市剛開始下跌的時候,人們相信實力雄厚的“大人物”會聯合起來,阻止股市的下跌,並將股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位置,至於大人物是誰?有些人相信是大投機商,有人認為是銀行家,也有人想到了投資信託公司。剛開始,這些大人物確實採取了一些措施,特別是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經常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但隨著股市的下跌,大人物們發現,在人人想拋售股票的時候,進行護盤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開始放棄護盤,拋售股票。

安撫

股市繼續下跌,雖然護盤是不可行的,但安撫一直在進行。總統、商業大佬、交易所、上市公司、銀行家和經濟學者持續的向市場進行喊話。總統胡佛堅持認為“國家經濟狀況基本健康”,洛克菲勒罕見的公開講話“我和我兒子相信國家的基本經濟形勢是健康的.......所以這幾天買入了一些健康的普通股”,高盛公司的沃迪爾宣稱經濟形勢“毫無疑問是基本健康的”。哈佛經濟學會聲稱蕭條不會發生經濟“前景看好”。交易所宣佈進行賣空調查,上市公司宣佈進行分紅,總統組織召開了一系列經濟形勢分析會,與會的工業大佬都宣稱經濟形勢不錯,各大媒體紛紛報道,甚至把總統描述為“政治工程學”專家,使人們相信白宮不會坐視不管,而會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當然隨著股市的進一步下跌,沒有人再相信這些鬼話。

尋找替罪羊

隨著股市的下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華爾街就是藏汙納垢的地方,要對此負責。民主黨上臺後,於1932年4月開始由參議院下屬的銀行與貨幣委員會進行全面的調查,先後對交易所及其會員,知名交易商和銀行進行調查。調查發現在股市下跌中,他們同樣損失慘重,紐交所及其會員的道德水平似乎比全國水平還要高。當時普遍的流行的內幕、造假、坐莊和職務犯罪並不難被發現,委員會先後指控逮捕了紐交所總裁理查德惠特尼,大通銀行總裁米爾切等人,雖然他們同樣是損失最慘重的人之一。

加強監管

面對股市亂象,分別在1933年和1934年通過了《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要求公司要充分的披露信息,內部交易、坐莊、虛假交易、散佈虛假消息和其他操縱市場手法全部受到法律禁止;成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交易所進行監管;聯邦儲備委員會授權對保證金比例進行管理,必要時可以提高到100%,禁止保證金交易;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必須分業經營;至此,證券市場結束了自律的管理狀態,開始接受華盛頓的監管。

崩盤的後果

股市開始暴跌,自殺的新聞一直吸引人們的眼球,但並沒有證據表明,股市的下跌導致自殺數量的明顯提升。但股市的暴跌,實實在在的讓很多人的信譽掃地,人們不再相信所謂的“大人物”,不再相信經濟學家,不再相信華爾街;另一方面,1920年代貪汙盜用公款炒股成風,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其加速的暴露出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原本只想冒點小險,掙點小錢,但越陷越深,股市的崩盤,帶來了致命的損失。

股市的崩潰,帶來了大量銀行的倒閉。對於華爾街的”大人物’來說,還有能力承受這些損失,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個再小的銀行倒閉,也意味著有很多人的積蓄清零,重新陷入了困苦和貧窮;

大崩盤之後發生了大蕭條,並且持續了10個年頭。1933年國民生產總值只有1929的1/3,直到1937年,經濟總量才恢復到1929年水平,又迅速下滑,直到1941年,國民生產總值依然低於1929年。1930年代,平均每年有800萬人失業,其中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大約每4個人中就有1人失業。

大蕭條的原因

股市崩盤的原因

比較容易解釋:投機過熱。1920年代美國經濟長期繁榮,人們的積蓄增多,情緒樂觀,更多人有資本且願意拿出一部分錢進行冒險,這是所有泡沫發生的基礎。1920年代,收音機的普及,使人們可以聽到“大人物”像朋友一樣的聊天,更願意相信“大人物”會帶領他們一起發財致富,願意把錢交給或借給“大人物”進行投資,助長了投機的熱潮。

大蕭條的原因

非常複雜,且沒有定論,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的疊加:經過10年的繁榮,經濟進入下行週期;經濟結構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過多的依靠投資拉動經濟;股市崩盤後,有錢人減少,控股公司和信託公司無力進行投資,為了分紅刺激股市,進一步的壓縮投資,銀行結構不合理,一家破產,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一批銀行破產,發生擠兌;貿易順差太大,隨著各國貿易政策的收縮,出口減少;

更重要的是,當時經濟知識欠缺,政府死守著“平衡預算”的教條,特別是隨後上臺的民主黨,出臺的各項政策,幾乎都在加劇蕭條的發生。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失業是個人的過錯,是自身不夠努力造成的。但當時的情況是,無論你怎麼努力,都可能養活不了一家人,使得很多人陷入了無限的自責和困境中,生活一片暗淡。

本文參考《1929大崩潰》、《偉大的博弈》、《債券危機》和《光榮與夢想》等書籍。

1929大蕭條-下篇-崩盤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