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褚集鎮洄東村第一書記沈懷軍

安徽網蚌埠消息 2014年10月,沈懷軍同志受組織選派到懷遠縣褚集鎮洄東村擔任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五年多來,他緊緊圍繞精準扶貧中心工作,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責任和使命,始終與黨委政府保持一致,帶著對農村的熱愛和群眾的感情,立足崗位,主動作為,為改善洄東村的環境、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盡心盡力。

一、深入調查研究,理清發展思路

洄東村位於懷遠西北部,北淝河北岸,地處偏遠,距縣城約55公里,被稱為“懷遠的西伯利亞”, 2014年該村總人口3810人,貧困戶110戶,貧困人口248 人,實有耕地面積6500畝,人均佔有耕地面積1.71畝。他到村後,為做到精準幫扶,與村民同吃同住,走訪老黨員、老幹部、群眾代表、致富能手,與他們拉家常、徵求他們對村裡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與他們增進感情,消除隔閡,真情溝通,做農民的知心朋友,知民情察民意,積極協助村“兩委”班子成員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摸清底數,對洄東村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結合洄東村實際,謀劃和理清了洄東村的發展思路。

二、加強組織建設,建好戰鬥堡壘

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不快,關鍵車頭帶”。脫貧攻堅工作要有成效,必須打造一個富有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的村兩委班子,把成員才能團結在一起,擰緊一根繩。作為駐村工作隊長,作為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他以黨建為抓手,緊抓村兩委班子隊伍建設,按照 “黨建引領,精準扶貧”的要求,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層黨組組標準化建設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黨建工作,加強黨員管理和制度化建設,提升黨員素質,指導洄東村加強自身組織建設和釐清思路,找到適合本村的發展途徑,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村兩委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提升村幹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隊伍,2017年度、2018年度洄東村連續兩年被評為褚集鎮綜合工作先進村、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村。

三、履行扶貧職責,因人精準施策

他駐村後,心繫貧困戶,把貧困戶當作親人,深入貧困戶家中,瞭解其家庭情況、存在的實際困難、致貧原因、脫貧需求,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切實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結合每戶實情,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

貧困戶張明同,建檔時妻子智障,閨女張玉花讀初中,全家3口人擠在一間30平方米左右瓦房內,屋內環境髒亂差,生活極度困難,針對張明同家的實際困難,他積極幫助該戶申請實施危房改造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並與包組村幹部一起監督房屋施工,解決了住的問題,住進了寬敞整潔的住房;針對張玉花上學,他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積極幫助申報教育補助,併發揮幫扶單位優勢,通過單位到所讀學校全面瞭解就學情況,鼓勵其好好讀書,安心就學,確保貧困戶家中子女教育上得起學、上好學。2016年夏,張玉花初中畢業,畢業去向拿不定主意,對此,他根據其考試成績和家庭狀況,建議報考懷遠師範學校幼師專業,三年畢業就業,實現一人上學就業,脫貧致富一家。

貧困戶趙金甫,建檔時,無兒無女,唯一住房破陋不能居住,平時住在長期外出務工的弟弟家,幫其照看糧食,長期以嗜酒度日,對生活沒有希望,針對其情況,他多次入戶與其談心,首先幫助趙金甫申請實施了危房改造,讓他住進了自己的新家,同時鼓勵趙金甫發展養殖業,幫助其申報項目補助,減少家庭支出;另一方面幫助趙金甫申請公益性崗位就業,有了穩定工作,增加了趙金甫對生活的期望,一改過去以酒度日的狀況,在2018年順利脫貧。

四、發展集體經濟,改善村容村貌

他始終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幫扶工作重心,認真聽取群眾意見,謀劃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洄東村地方優勢,爭取資金項目,發展特色產業,努力形成“一村一品”,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一是充分利用選派資金,以村集體資產投資企業參與企業經營發展,每年為村集體帶來1.6萬元收入;二是依託蔬菜專業種植合作社,發展瓜果蔬菜大棚,出租給種植大戶,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約5萬元收入;三是光伏扶貧,建成了村級60kw電站一座,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約6萬元左右的收入;四是結合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將村秸稈承包給打捆收儲企業,既解決了秸稈禁燒壓力,變廢為寶,又每年能為村集體帶來約2萬元左右的收入;五是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今年秋季種植中草藥金銀花24畝,下一步根據市場行情,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通過多措並舉,2016年洄東村貧困村出列,洄東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過去的“空白村”發展到2019年約15萬元,下一步將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契機,進一步壯大壯強村集體經濟。

俗話說得好,“要想福,先修路”。2014年剛駐村,洄東村只有兩條主路為水泥路,其他進村入戶路還是砂石路或土路,造成了“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腿泥”,給村民生活和生產造成了極大不便,尤其時村小學搬遷後,小莊、前橋的孩子上學必經路仍為土路,對此,他與村兩委商議,積極爭取農村公共設施維護工程項目,硬化道路,方便村民出行。五年來在縣委組織部和鎮黨委、政府的關心下,洄東村實施村村通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等基礎設施項目,硬化道路14公里,修建生產路、灌溉渠和疏通溝渠,極大改善了洄東村生產、生活條件,為下一步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路修起來,環境也要好起來,駐村幫扶來,他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積極開展村莊美化工作,爭取幫扶單位縣生態環境局的支持,對溝渠兩側進行平整,在村道路和溝渠兩側種植約梨樹等經濟樹木,綠化了環境。

真心為民,民必理解;誠心為民,民必擁護。他的真情服務、真誠付出,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擁護。洄東村的村民們說,沈書記到村後,水泥路多了,莊稼灌溉不愁了,農民生活越來越好了,沈書記為村裡發展做的好事、實事,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是我們的好書記。

在洄東五年多的駐村日子裡,他入戶走訪,訪貧問苦,用真心聆聽村民心聲,用實幹履行莊嚴承諾,用激情點燃村民心中致富的希望。(李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