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不知各位茶商或者茶友在喝茶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茶葉可以說是中國的標籤之一了。在馬可波羅時代,茶葉在西方叫“東方樹葉”,和“China”瓷器齊名。

那這傳統茶葉是否有可能成為一個支柱產業,像麥當勞,星巴克那樣銷往全球呢?


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先說我的觀點:我認為以現有的規模水平,要成為支柱產業還遠遠不夠,為什麼這麼說?

雖然現在我國的茶葉產量已經達到了280萬噸,但市場的銷售水平已經遠遠跟不上產量了,茶葉過剩嚴重。

中國的茶葉生產其實和很多傳統產業一樣,發展是很非常落後的,基本以散戶和小農為供貨主體,雖然是茶葉出產大國,但是人均產茶量是很低的,因為做不到標準化統一化。而像立頓這樣的大型茶企出售的紅茶,不管在什麼地方買,它可以做到口味都是一致的,這歸功於他高度集約化的生產過程。中國各個門類那麼多茶葉,也都是茶農自己種,然後各種小作坊自己生產,最後也只是掛了其他牌子而已。


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這可以從那些所謂的國產名牌,每年出產茶的口味卻可能不一樣看出來。無法標準化就無法規模化,無法規模化就無法成為支柱產業。

在過去以農業為主的時代,茶葉進出口可以屬於支柱產業。但自工業革命後,農業以成不了主體,傳統茶葉成為支柱產業幾乎不可能。


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所以,我認為想要發展傳統茶葉,只有推進標準化,摒棄複雜的傳統,將茶文化驟減化,越簡單明潔的東西才能傳播得越快,越容易被大眾接受。現在的茶行業也是有下沉發展的跡象。

說到這個,小罐茶雖然在茶圈名聲不好,但他確實做到的品牌化,標準化,這是現在的茶企所沒有的。

傳統禮品茶行業受制於人群,價格,實際上它的定位應該是處於全行業最頂端的一層,任何一個行業,最頂層的雖然單價高,不過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並不是最大的部門。


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但如果把茶行業拓展出去,包括了其他再加工產品,那麼這個市場的潛力還是非常巨大的。

中國茶產業發展,其實是對時間與空間的經營,眾多廠商在地理空間的理性選擇,形成了地理聚集型產業鏈。以我的觀點,加強產品地域聚集性,深化企業的產業鏈,加快完善茶葉的地理標準和國家強制標準,是發展重點。


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產業的聚集化,可以吸引更多上游企業入駐,分攤採購成本,吸引下游供貨商來本區域展銷,從而降低供貨成本,也有助於技術的創新。

近來,茶葉的品牌意識也有增強,比如大益茶、小罐茶等國貨高端品牌的興起。但總體而言,中國的茶葉行業理念仍然相對落後,

雖然各位茶客都不喜網絡買茶,但現有形式決定了茶葉市場,向集約化、品牌化、電商化等方向發展,這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我說傳統茶葉成不了支柱產業?


在最後,各位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提出來歡迎討論,

覺得文章有幫助可以點個關注,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