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每當提起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個茶壺配若干個茶碗”時,許多男同胞都會羨慕得眉飛色舞,遙想當年三妻四妾,夢中意淫老婆成群。當然,如此心花怒放一定不能讓老婆看到。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事實上,我國從先秦時代起,一直都實行一夫一妻制。

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雖然康熙有四位皇后,乾隆有三位皇后,但也是一個皇后死了之後才另下立一個。

男同胞肯定不服了:“說好的三妻四妾呢?

別急,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和我們今天的一夫一妻制有很大區別,因為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不要以為妻妾都是老婆,看了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後,就會發現,原來妻和妾在家中的地位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首先,妻和妾的出身不同。

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更有賢妻美妾之說,妻子以品行賢德為重,而妾更看重色相皮囊。即使是普通平民,妻一般也出身正經人家,而妾的出身多半寒微,有的出身貧苦人家,有的出自青樓,否則也不會委屈自己去做小伏低給人做妾。偶爾也有出身較為富裕的妾,但富裕家庭的女兒肯定是到更富貴的人家才肯屈就做妾。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正妻王氏

《知否》中,盛紘的正妻王氏出身尊貴,她是當今天子的老師、內閣府大學士的嫡出二小姐,她當年嫁給盛家算是下嫁。因此,盛紘雖是一家之主,也懼她三分,當然不是怕王氏,而是敬畏王氏孃家的身份背景。

而寵妾林小娘就不同了,她出身於落魄的小官宦人家,只因林小娘的母親去世前,將女兒林噙霜託付給了盛家老太太,老太太便將她養在身邊。林噙霜因是罪臣之女,以前過著貧苦寒酸、遭人白眼的生活,進了盛府後便捨不得離開富貴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出身勇毅侯府的老太太深知“寧做平民妻,不做帝王妾”的道理,想為她尋一個人品身世清白的普通人家嫁為正室,只要夫君疼愛她,便能得一生幸福。可林噙霜眼高於頂,根本瞧不上寒門小戶,她寧可給富貴人家做妾,也不願去清貧寒門做正妻。於是,她暗自謀劃,憑藉自己膚白貌美氣質佳、溫柔多情有才藝,順利勾搭上盛紘,一躍成了受寵的愛妾林小娘。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寵妾林小娘

只可惜心機深沉如林噙霜,就算千方百計達到目的,即便20年盛寵不斷,她的身份地位也無法和正妻相提並論。

其次,妻和妾的入門方式不同。

古代娶妻要經過三媒六聘,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繁瑣的程序,明媒正娶後才能進門。

皇家迎親的禮節更為等級森嚴。清朝皇帝大婚,只有皇后才能從皇城的正門——大清門抬進來,依次經過天安門、午門,再進入後宮,這套程序體現了夫妻地位平齊。其他嬪妃,只能從皇宮後門的神武門入宮。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因此,古人都說“娶妻納妾”,妻子是娶來的,妾是納來的。“納”就是接收的意思,花錢可以買來,自然也可以賣出。

由於妻妾地位懸殊,丈夫納妾不會動搖正妻的地位——何必跟一個下人計較?按照封建倫理,妻子不妒才是賢良美德,因此,很多正妻會親自出面為丈夫張羅納妾事宜,以示自己通情達理。比如《紅樓夢》中賈赦的妻子邢夫人,親自向賈母求鴛鴦為妾。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王安石的妻子也曾花費90萬錢為丈夫納妾,約合今天70萬。

要知道,在北宋時期,普通人家納妾的花費相當於今天的15萬左右。

想來70萬納來的妾,必是色藝俱佳的。

再次,娶妻和納妾的條件不同。

通常,古代男子到了結婚年齡就可娶妻成親,但很多大家族都規定“男人四十不納妾”。

《大明律》規定:“凡男子年滿四十而無後嗣者,得納妾。”

就是說,如果男子娶妻後,四十歲還沒生兒子,這時候才可以納妾。

從中可以看出,納妾的主要目的是給主人生孩子,妾只是個生育機器。

不過,現實中有很多法律空子可鑽,只有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官階地位,除了納妾,還可收養女子、家妓。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白居易晚年曾蓄養家妓百餘人,他常邀人飲酒,家僮在旁伴奏,歌妓載歌載舞,享受快意人生。

家妓的地位次於妾,比婢女地位高一些。有的是終身制,也有的只服務幾年。

老年的白居易替年輕歌妓著想,忍痛“放妓”,不想白白辜負她們的青春年華。

最後,妻和妾的身份地位不同。

在《說文解字》中,妻的解釋是“與夫齊者也”。

就是地位和丈夫平齊。妻是家庭的女主人,能支配家中財產和下人。

妻只能有一個,妾卻可以有多個,具體數量取決於家庭的經濟條件。

而妾,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有罪女子”。

在甲骨文中,妾的寫法是: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上面是刑具,下面是一個“女”字,就是戴刑具的女子。

妾的身份實質是奴婢,妻的身份是主人。

納妾是需要正妻同意的。有時,妻子過門時帶來的陪嫁丫鬟,也會成為丈夫的妾。比如,王熙鳳帶來的平兒,就是賈璉的侍妾。

《知否》的開篇,盛家竟然是妾室林小娘掌家,這是極不正常的。所以,就連老太太都指責盛紘“寵妾滅妻”。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千金小姐出身的王氏自幼驕縱,從沒受過生活的捶打,她是個頭腦簡單、心直口快的當家主母,她如果心情不爽,就逮誰罵誰,甚至直接衝到林小娘房中,上前就是一耳光,打得甚是響快爽利。盛紘身為當家老爺,也不敢當面對她不恭,只能背後再盡力安撫林小娘。

後來,林小娘犯了家規,王氏趁機處置發落,險些將她賣給人伢子。

明代法律規定:妻打妾,只要打不殘、打不死就無人問津;而妾打妻,卻要杖一百。

可見,妾的身家性命都捏在正妻手中。

  • 妻和妾的待遇天壤之別。

反映明代世俗生活的《金瓶梅》中。正妻吳月娘地位最尊貴,其他人都稱她為“姐姐”、“上房”、“娘”。她出門坐大轎,其他的妾婦只能坐小轎,連眾妾中最驕橫得寵的潘金蓮也不得不服服帖帖地說:“娘是個天,俺們是個地。”

有一次,潘金蓮在西門慶與吳月娘之間偶爾插話,被西門慶訓斥:“賊淫婦!還不過去!人這裡說話也插嘴插舌的,有你甚麼說處?”金蓮羞得滿面通紅,只得抽身出去。

由此可見,家中妻妾之間地位懸殊。

在西門慶的眾妾中,孫雪娥排在第四,平時“單管率領家人媳婦在廚房上灶,打發各房飲食”,也就是說,她只是個“廚娘”班頭而已,因為她是奴婢出身的妾。

《紅樓夢》裡,賈政的正妻王夫人的月例銀子是20兩,妾室趙姨娘卻只有2兩,相差10倍。

  • 在古代,即使妻子死了,妾也不能上位成為妻子。

唐朝法律規定:“妾乃賤流”“以妾及客女為妻,徒一年半”。

假如將妾升為妻,就是觸犯了刑律,兩口子都要服刑一年半,而且事後照樣得遵法離婚。

  • 妻和妾生育的子女,身份地位懸殊。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妻子生的子女叫嫡出,妾生的孩子叫庶出。庶出子女,稱呼父親的正妻為大母、嫡母。而對自己的生母,只能稱為親母或生母。

在談婚論嫁時,很多大戶人家會挑剔嫡庶出身。

《知否知否》——細數古代婚姻中妻和妾的大不同

《紅樓夢》中,貴為公爵府三小姐的探春,無論模樣、能力均在眾人之上,也曾氣惱自己是庶出。

王熙鳳曾感慨:不知將來哪個不挑剔嫡庶的娶了探春,才是撿到了寶。


通過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說“多妻制”是不準確的。按照古代儒家禮法,一個男人只能娶一個正妻,正妻在妻妾中擁有最高地位,掌管家庭內部事務,被稱為主母,她所生的子女叫嫡出。

對於妾來說,古代婚姻就是“霸王合同”,女人既沒有選擇權,也沒有否決權,更沒有人權。即使是貴為皇妃的文繡,雖然錦衣玉食,也有說不出的苦楚,一進入民國,她就迫不及待地和溥儀辦了離婚手續,因為那不是人過的日子。

還好,隨著文明的進步,廢除了舊社會完全以男人為中心的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

然而,今時今日,還有人用古人的倫理衡量今天的婚戀關係,有的男人以“外面彩旗飄飄,家裡紅旗不倒”為榮,有的女人對丈夫的尋花問柳,獨創了一套自我催眠的說辭:“反正我們家是男人,我們不吃虧!”

大清已經亡了100多年了,還以為自己活在清朝,也太不拿自己當文明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