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寫在最前


原本想寫完羅pd的系列綜藝,再陸續更一些看過的書評。

夜晚看到平如去世的消息,恰逢清明節和舉國哀悼日。這讓他的離去,更為觸動。


深夜重新翻讀《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心中平靜翻滾著眾多思緒。


僅以此陋文,送別平如。

深謝他筆下的涓涓故事,和懷揣的不朽愛情。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依照世俗的規矩,怕是要稱呼他們為“爺爺奶奶”。

只是,書題和文體都是以“平如”的口吻,在細述他和美棠的往事。

看書的人,入書隨俗,照舊以名諱稱呼他們。


平如自幼飽讀詩書,後從事編輯,加上對美棠的情動於中,整本書娓娓道來。

除了他倆的故事,還夾雜著平如九十年的人生之所及。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書分七個部分,分別是少年時、從軍行、點絳唇、攜手遊、十字街頭、問歸期和君竟歸去。

書尾附錄了平如和美棠的書信往來,命名寒來暑往。


少年時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平如少時家境富足,門第書香。美棠家亦然。


氣派的倚松山房,十三進的前宰相府,文雅講究的父輩,敦厚慈愛的母親,活躍相伴的姊妹弟侄,簇擁心細的傭人,平如的少年時光總是喜樂安穩,豐厚又敦實的樣子像極了連環畫上的日子。


而美棠的少年時光,自有精彩,卻又滿是小小的跌宕不平。誤食鹿茸不省人事,被溺愛偏食殃及肺部感染,和姐姐玉棠“勾心鬥角”,夜裡偷錢春節拜年以求紅包,和閨蜜寶珍跳舞逛街著姐妹裝,二十歲的青春羨煞現在的青年。


除了這些,平如還細細記錄下幼時吃的鹼水粽子、中秋月餅、虎皮鴨子、薯粉肉丸、小炒、骨子。惦念不忘的幾樣,他總會和美棠日後自己動手或買相似的東西,一嘗解饞。只是味道總不如前。


16歲的平如,曾立在家鄉的太平橋吹風,看天光江滔神迷。

“然後數十載人生傾瀉而下”

幾十年後,他重回故地,再次立在太平橋,景緻依舊,心下安寧。


從軍行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1940年,抗日戰爭第三年,平如考入軍校。

因喜拿破崙,報了炮科。


再後三年,平如母親去世。

畢業後選擇了第100軍,因其駐紮在江西,他決心先祭奠母親,而後殺敵則戰死無憾。


隨後常德會戰、衡陽會戰、湘西會戰、攻打邵陽,直至日軍全面投降,他隨部隊駐守邵陽。


任姓炊事兵、李阿水、無名步兵,沒有鋼盔護頭,沒有武器防身,被日軍擊中倒在戰場,隨地掩埋,英雄到處是青山。


23歲的平如,曾被圍困在山頭,聽著炮火聲,靜靜想,“這裡也許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吧?有藍天,有白雲,有莽莽青山,死得其所啊”。


點絳唇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平如和美棠訂婚成親。


看他的敘述,彷彿和他共同經歷了這一場喜事。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走進天井,瞥見對著小窗塗抹口紅的美棠。天氣很好,薰風拂面。

聽美棠捲起報紙,唱起流行歌,《夜來香》《莫忘今宵》。

和美棠逛街,吃吊爐燒餅,去湖濱公園散步,買回來過時的古董碗。

著淡黃軍裝,看美棠披潔白婚紗,鞠躬蓋章拍結婚照。


如平如言,六十年來人世沉浮如飄萍無定,然而當時的光線怎樣伏上這一簷一柱,至今歷歷在目。


攜手遊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新婚的平如和美棠,在動亂年間尋求著謀生之所。

走過的那些地方,到了筆下,卻又成了不見銷煙的生活。


徐州,空軍俱樂部街角清甜的梨子,好吃的油條,美棠第一次做的肉圓子;

臨川,金字塔樣的炒藕絲,和美棠唯一一次的吵架,冷戰持續兩三個小時後不了了之;

樟樹鎮,可口但菜量極大的樟樹餐廳,拎著熱水瓶追火車;

柳州,滾熱而鮮的魚甡粥;

貴陽,路邊的粽子,冠生園的早茶;

安順,六角亭的房間,真好吃的韭菜合子,黃龍洞,八佰春小店的米粉,板栗,烤玉米棒子,1949年舊社會的最後一次賞月;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對於我們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許多微細小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緣故地就在心深處留下印記,天長日久便成為彌足珍貴的回憶。”


十字街頭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輾轉又輾轉,一次不成再尋他法,平如的謀事不循章法,雖然奔波不斷,父親辭世,好在孩子出生,生活總在繼續。


平如美棠開過切面店,虧損嚴重,關店告終。

應徵測量隊和糧食局,終因“歷史原因”不得錄用。

和同學賣幹辣椒,卻忘記去除盤子的重量,虧本作罷。

看到招生廣告,上了三個月會計夜校,習得會計。


生活裡自然少不了好吃的,鍋貼餃子、油炸豆腐回味無窮。

跳舞、看電影、買菜卻不識空心菜和韭菜、為孩子做畫冊,隨著兒女的降生,兩個人的日子也愈發滿滿當當。


而美棠依舊不改狡黠,聽到“巴甫洛夫的無痛分娩法”,淡淡問道“他是男的,還是女的?”。平如答,“男的——”。

她狠擰平如大腿一把,得到“痛!”的回答後,淡淡回答“女人生孩子,你們男人怎麼知道痛不痛”。


放在今日,也是女性主義的懟人金句。


然而,隨後平如開始勞教生涯,也開始了與美棠和家人長達22年的分別。


問歸期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這一段是年輕讀者不甚熟悉的內容。

前面的日子即便更為久遠,卻可以想象。

而平如勞教,美棠獨自持家的畫面,卻很難勾勒出具象的場景。


從1958年到1980年,22年光陰,卻是平如筆下薄薄十幾頁的書畫。


搬鋼鐵掙了5角錢的9歲長子。

看到換錢的傢俱被隨便扔地流淚的三子。

拴著鈴鐺睡覺想送別父親的小女。

搬水泥做苦工落下腰傷,卻省錢不去看病的美棠。

被人翻臉勢利相待的美棠。

無處求助,半夜下跪禱告蒼天的美棠。

變賣了所有首飾和值錢家當的美棠。

在生產組備受信任喜愛的美棠。


而平如除了差一分錢寄不出的家書,和神奇恢復的腫脹雙腿,剩下的全是縫補妙招、勞動時讀誦英語、蚊帳裡練小提琴指法、挑著重重的年貨探親……這些苦中作樂的往事。


想來也對,如果不如此,又如何去抵擋22年的分離歲月呢。


君竟歸去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美棠離去。


這部分都是瑣碎的平如和美棠的事情,很想樁樁件件一字不改謄抄在此。只因每一個細小背後都藏著刻骨深情。


因患疾病,平如在家裡自制了腹膜透析的空間,每天一次,一做就是四年。

美棠想吃馬蹄小蛋糕,87歲的平如深夜騎車買回來,她卻不想吃了。

病重住院,擔心針管被拔危險,被綁住手的美棠高喊“莫綁我呀”,平如聞之心如刀割。

美棠偶爾清醒,叮囑女兒“要好好照顧爸爸”。

搶救中的美棠,看到平如,留下最後一滴眼淚。當日安詳離世。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追悼美棠,平如輓聯:

坎坷歲月費操持,漸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慟今朝,君竟歸去;

滄桑世事誰能料?閱盡榮枯,從此紅塵看破,盼來世,再續姻緣。


2020年,平如離世。

平如和美棠的故事,至此再無後續。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或者,如果真如大衛伊格曼的話,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心跳停止時,下葬時,和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遺忘時。


那麼,我們看過,我們記得世間曾有過平如和美棠。

而這些故事流傳碾轉,一如平如和美棠永在世間。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如果看過他倆的故事,如果曾目睹雲彩般的人。

如果曾見過皎月般的愛情,又怎麼忍心放任自己,拿著量尺,去那滿地汙泥中挑揀替代品呢?


清明節,告念故人。


送別平如,去見美棠。

也問慰逝去的親人長輩,我們總會天上再見。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寫在最後


好友曾讓up薦書,當時極力推薦了這本,寫了大段的推薦語。

其中還隱隱記得的是,平如美棠像極了up的爺爺奶奶,過著普通又極不平凡的一生。


今早收到她轉發的一篇悼念平如的文章,知她不曾忘,更覺他們故事的力量。


修修剪剪忐忐忑忑,終於發出這遲到一天的送別。

在此,把這本書推薦給每個人。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送別平如,美棠天上見—《平如美棠》書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