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文化皖派畫家——宋畫中第一人

史上號稱宋畫中第一人,姓李名公麟。北宋著名畫家,古舒州人,今桐城派故里安慶桐城人。號龍眠居士,李龍眠既李公麟,字伯時,因長居於桐城郊外龍眠山下,所以又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博學多才,善於詩作,尤以善作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痺致仕,歸居桐城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維摩詰圖》等。

李公麟是北宋時期一位頗具影響的名士,其白描繪畫為當世第一。清初大家孫承澤評李公麟:“自龍眠而後未有其匹,恐前世顧(愷之)、陸(探微)諸人亦所未及也。”而鄧椿在他的《畫繼》裡說:“吳道玄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玄(吳道子)詎容獨步。”在中國繪畫技法中,線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純用線條和濃淡墨色描繪實物的白描畫法,可以說是線描技法發展的最高、最純的階段。而李公麟正是在這藝術浪尖上的弄潮兒,他使白描技法成為後人學畫所遵從的樣板典範,“猶如群龍之首”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因此,李公麟筆下“掃去粉黛、淡毫輕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畫,被後人稱為”天下絕藝矣”。

李公麟出身名門大族,家藏古器名畫法書甚多,自幼知識淵博,好古善鑑,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鐘鼎尊彝皆能考訂世次,辨別款識。行楷書有晉人風。與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為至交,系駙馬王詵之座上客。熙寧三年(1070)中進士,為中書門下省刪定官,後官至朝奉郎。居京師十年不遊權貴之門,以訪名園蔭林為樂。元符三年(1100)病痺告老,居龍眠山,號龍眠居士。一生勤奮,作畫無數,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

李公麟對於古代的美術修養極深。對古器物和古文字具有知識,曾摹繪古代的銅器並加以考訂,他參加了整理皇家收藏的古器物的工作。他的父親李虛一收藏古代畫跡很多,他都進行臨摹,並且也臨摹了很多他人收藏的名跡。他保存了很多自己臨摹前代名畫的副本。他的繪畫才能,首先表現 在他的題材的多樣性上。他擅長鞍馬、佛像、人物和山水。他在臨摹古人名跡中掌握了繪畫技法,而越出古人的技法。他畫的人物,能夠從外貌上區別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閭閻臧獲、臺輿皂隸”等社會各階層人的特點,並能分別出地域和種族的具體特點,及動作表情的各種具體狀態。

北宋的人物畫,其構形技法,到北宋後期為李公麟(1049年-1106年)發揚光大,線條健拔卻有粗細濃淡,構圖堅實穩秀而又靈動自然,畫面簡潔精練,但富有變化;題材廣及人物、鞍馬、山水、花鳥,既有真實感,又有文人情趣,而且所作皆不著色,被稱作“白描大師”。

李公麟的《五馬圖》和《維摩詰圖》標誌著單線勾勒的技法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的巨大成就。單線勾勒的寫實能力在於它有可能表現對象的形體、質感、量感、運動、空間。所以單線勾勒是一種效果明顯而高度簡潔的描繪技法。

李公麟善畫人物,尤工畫馬,蘇軾稱讚他:“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五馬圖》為其代表作。畫中五匹大馬,由五個人牽引,神采煥發,顧盼驚人。用筆簡練,馬的一舉一動,極其細緻生動地表現出駿馬運動和性情的特徵。他還發展了“白描”畫法,創造出“掃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動人”。他的作品,保存下來的不多。除《五馬圖》外,尚有《臨韋偃牧放圖》、《免冑圖》、《維摩詰像》、《十六小馬圖》、《龍眠山莊圖》、《輞川圖》、《九歌圖》、《洛神賦圖》、《草堂圖》、《蓮社圖》、《明皇演樂圖》、《農節圖》、《西園雅集圖》、《明皇醉歸圖》、《維摩演教圖》、《汴橋會盟圖》、《白描羅漢圖》、《海會圖》、《百馬圖》等

皖文化皖派畫家——宋畫中第一人

皖派著名畫家李公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