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唐朝繪畫中的人物多是貴族和宗教形象,宋代繪畫中的人物則更多的來自底層。宋代畫家之所以對底層社會人物傾注更多的關注,源於其時代對人自身價值的重視以及人文關懷的提升,《村醫圖》就是一幅最能體現宋代畫家人文關懷的作品。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立軸,絹本,縱68.8釐米,橫58.7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村醫圖》又名《灸艾圖》,為南宋李唐所創一幅風俗人物畫,描述走方郎中(村醫)為村民治病的情形,是中國最早以醫事為題材的繪畫之一。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細緻觀摩《村醫圖》,一個郎中弓著腰,手持艾條,專心致志地在患者背後施灸;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畫面中央是被灸得呲牙咧嘴的病者,他的眉頭緊鎖,雙目圓睜,肌肉緊繃,髭鬚根根豎立,衣裳散亂地圍在下身;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病者對面一位老婦人將其胳膊緊緊地鉗制,還配合郎中按住患者的手腳,使他不能動彈;她身後一個只露出半個腦袋的人,面露同情之色;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一少年使勁地按住灸治者的臂膀,且用眼斜睨著老醫。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畫面右側的藥童手持一貼膏藥,恭敬地站在一旁,像是隨時聽候差遣。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整個畫面都有一種緊張的氣氛,患者表情異常痛苦,郎中治療專注鎮定,抓按患者老婦人非常用力,兩個少年或恐懼或擔心,拿膏藥的童子非常認真。不難看出,作者對當時下層勞動人民是寄予了很大同情,這也是他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美學導師蔣勳曾講過《灸艾圖》,認為“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灸艾圖》對生命本身的關懷已細緻入微,把看病難這個話題訴諸丹青的時候,也給我們帶來一些重要啟示,那就是社會需要健全的醫療制度和完善的醫療體系。

宋畫《村醫圖》:具備人文關懷,醫療才有溫度

李唐《村醫圖》局部

古代底層人物在遇到疾病之時,根本不能像貴族一樣享受到很好的醫療條件。於是在落後的農村,鄉間郎中、赤腳醫生便成為當時醫療的主要保障力量,然而這種保障力量微乎其微。有學者統計了有生卒年的宋人壽命,發現生活於社會上層的人平均壽命為64.5歲,整個宋朝的人均壽命不超過三十歲。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底層社會人民的壽命遠遠低於上層社會,這多半和鄉村、底層的低下醫療水平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