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4 月 29 日,江蘇省政府舉行 2019 年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佈會,發佈了《2019 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 " 公報 ")。

2019 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優良天數比率為 71.4%,PM2.5 年均濃度為 43 微克 / 立方米,較 2018 年下降 8.5%,實現雙達標。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13 市優良天數比率介於 59.2%~80.8% 之間。其他主要汙染物中 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濃度同比有所下降,臭氧濃度同比有所上升。


按照《江蘇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全省去年共發佈 7 次黃色預警、3 次橙色預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生態環境系統一手抓疫情防控,堅決守住最後一道防線。一手抓治汙攻堅,紮紮實實改善環境質量。一季度,全省 PM2.5 濃度 49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25.8%;優良天數比率 84.0%,同比上升 18.8 個百分點。國考斷面優Ⅲ比例 82.7%,同比上升 2.9 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同時,全力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省廳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生態環境部門的總體滿意率達 96.5%。

【水環境】

國考、省考地表水斷面優Ⅲ類大幅上升

水環境質量方面,不論是地表水,長江干流、支流,水質都有明顯改善。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錢江說,納入國家《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的 104 個斷面中,年均水質達到或優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為 77.9%,無劣Ⅴ類斷面,水質優Ⅲ類和劣Ⅴ類比例均達標。與 2018 年相比,優Ⅲ類斷面比例上升 8.7 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降低 1.0 個百分點。


納入江蘇省 " 十三五 " 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的 380 個地表水斷面中,年均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佔 84.3%,優Ⅲ類比例達標,且實現消除劣Ⅴ類的考核目標。與 2018 年相比,優Ⅲ類斷面比例上升 9.8 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下降 0.8 個百分點。

長江干流江蘇段總體水質為優,10 個斷面水質均為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水質總體為優,41 條主要入江支流的 45 個控制斷面中,年均水質符合Ⅲ類和Ⅳ類斷面分別佔 91.1% 和 8.9%,無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

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達到或優於Ⅲ類標準)水量為 64.84 億噸,佔取水總量的 99.5%。

【農村環境質量】

不止景美,美麗鄉村更是空氣好、水質佳

2019 年,全省在 13 個設區市中選擇了 58 個縣(市、區)172 個村莊開展了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全省 172 個村莊環境空氣質量總體較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 92.5%。全省開展監測的 75 個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中,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有 69 個,達標率為 92.0%。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同時,對全省 13 個設區市 58 個縣(市、區)開展了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評估,全省縣域農村生態狀況指數在 47.7~77.5 之間,生態狀況處於 " 優 "~" 良 " 級別的縣(市、區)佔 96.6%。

【酸雨】

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同比均略有增強

公報顯示,2019 年全省設區市酸雨平均發生率為 15.7%,降水年均 pH 值為 5.49,酸雨年均 pH 值為 4.64。全省有 9 市監測到不同程度的酸雨汙染,酸雨發生率介於 2.2%~41.9% 之間。

與 2018 年相比,全省設區市酸雨平均發生率上升 3.6 個百分點,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同比均略有增強。

【聲環境、輻射環境】

生活、交通噪聲仍是影響晝間聲環境的主要因素

去年,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社會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仍是影響全省晝間聲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全省設區市晝間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 55.2 分貝,同比上升 0.3 分貝。13 個設區市中有 5 市達到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晝間二級(較好)水平,其餘均為三級(一般)水平。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輻射環境狀況處於安全水平。

全省輻射環境 65 個國控點和 223 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太湖、淮河、長江等重點流域水體及近岸海域海水、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處於天然本底水平;重點飲用水水源地水中放射性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環境中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均低於《電磁環境控制限值》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穩步提升。

截至 2019 年底,全省共建成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83 座,其中焚燒處置設施 62 座,焚燒處置能力 156.3 萬噸 / 年,填埋處置設施 21 座,填埋處置能力 51.9 萬噸 / 年,全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 208.2 萬噸 / 年,同比增長 27.5%。2019 年,全省辦理危險廢物移入審批 625 項、危險廢物移出審批 850 項。

【生態環境狀況】

三大流域水生生物狀態綜合評價均為健康

全省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公報顯示,全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 66.1,13 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介於 61.6~70.4 之間,均處於良好狀態。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江蘇省長江流域、太湖流域和淮河流域三大流域水生生物狀態綜合評價均為健康。

2019 年,全省對管轄海域 40 個測點開展了海洋水生生物監測,30 個測點開展了潮間帶底棲生物監測。監測結果表明:浮游植物多樣性級別為 " 豐富 ",浮游動物多樣性級別為 " 較豐富 ",底棲生物多樣性級別為 " 貧乏 ",潮間帶底棲生物多樣性級別為 " 一般 "。

【海洋環境】

優良面積比例上升 41.2%,海面漂浮垃圾主要源於陸地

公報顯示,2019 年,全省近岸海域 78 個國控水質監測點位中,達到或優於《海水水質標準》 ( GB3097-1997 ) 二類標準的面積比例為 89.7%,三類面積比例為 8.3%,四類面積比例為 1.2%,劣四類面積比例為 0.8%。與 2018 年同比,優良 ( 一、二類 ) 面積比例上升 41.2 個百分點,劣四類面積比例下降 5.0 個百分點。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另外,海洋垃圾密度較高區域主要分佈在濱海旅遊休閒娛樂區、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及鄰近海域。監測區域海面漂浮垃圾主要為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木製品、橡膠、織物、紙製品和陶瓷等。與 2018 年相比,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閘西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有所上升;連雲港市連島東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有所降低。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來源於陸地,少部分來源於海上活動。監測區域海灘垃圾主要為塑料、木製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織物及橡膠等。與 2018 年相比,南通市如東縣洋口閘西海灘垃圾平均密度有所上升。海灘垃圾主要來源於陸地。

【規範精準執法】

累計下達處罰決定書 1.4 萬件、罰款 12.46 億元

去年,江蘇推行生態環境執法 "543" 工作法和現場執法 " 八步法 ",強力推進移動執法系統升級,在全國率先實現執法記錄儀全覆蓋、全聯網、全使用。出臺行政案件處理程序規定、敗訴案件過錯責任追究辦法。

開展 " 水平衡 "" 廢平衡 " 專項執法、" 錦囊式 " 暗訪執法,累計下達處罰決定書 1.4 萬件、罰款 12.46 億元,嚴肅查處了常州濱江化工園汙水排江、南京澄揚科技違規堆存大量危廢等一批典型違法案件,南京勝科水務 5.2 億元環保罰單成為國內之最。

同時,完善大氣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機制,豁免企業增加到 1278 家,這一做法已在全國推廣。


江蘇一季度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

2020年1—3月,納入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63個縣(市、區)中,地表水環境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江都區、六合區、浦口區、如皋市、高淳區、江寧區、太倉市、通州區、常熟市、海門市;

相對較差的後10位(倒1—10名)依次是漣水縣、賈汪區、銅山區、泗洪縣、沛縣、武進區、宜興市、金壇區、睢寧縣、盱眙縣。

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快的前10位(1—10名)依次是儀徵市、如東縣、海安市、如皋市、姜堰區、泗陽縣、通州區、靖江市、江陰市、常熟市;

改善幅度相對較慢的後10位(倒1—10名)依次是溧水區、江寧區、揚中市、漣水縣、句容市、賈汪區、宿豫區、盱眙縣、泗洪縣、六合區。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將結合排名情況,進一步加大對上述排名靠後縣(市、區)水汙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力度,確保全省水環境質量的穩定、持續改善。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江蘇2019環保“成績單”發佈: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近5年來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