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成為攝影師之前,傅擁軍的閱歷異常豐富:他開著“老解放”跑過長途,給縣文化局當過司機,甚至做過交通警和民警。他還偷偷攢錢買下尼康 90x,走到哪背到哪,一步步改變了人生。

這次來到海綿演講,傅擁軍要和你分享他如何利用攝影,讓陌生人發生關聯,促進社區生活的改變。

點擊查看:

大家好,我是傅擁軍,是浙江傳媒學院的老師,也是一個攝影師、策展人,還是一個貌似會燒菜的大廚。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中國攝影之鄉”——麗水做的一個“在地藝術項目”。

以藝術的名義,搞點好玩的事

所謂“在地藝術項目”,其實就是一群人來到一個地方,以藝術的名義搞點事情,當然這個事情可能會比較好玩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2年前,麗水攝影節的組委會邀請我去麗水老城區做一個展覽。他們提了個要求:希望這個展覽要跟當地的居民產生些關係。

我接受這個任務後,就有了一個主意:我可以利用自己的一些資源,把國內外那些拍城市,特別是拍小巷、衚衕拍得特別好的攝影師請來,把他們的作品放到這個小巷居民的家門口來做展覽。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按理說這個方案還是可行的,但是後來我自己否決了這個方案。我這次在小巷裡面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小巷裡面拍的,甚至也可以讓小巷居民也參與其中。有了這個方案之後,後來我們就做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先給大家看一下,當時還是挺好玩的。

這個老奶奶是這個小巷裡面年紀最大的一個人,她100歲了,正好那段時間是她的生日,我們就把她的照片背到了全小巷最高的樓上,為她送上祝福。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4個關鍵詞

拉近了我們和小巷居民的距離

我們這個活動是一個工作坊的形式,我向全國招募了21位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攝影師、藝術家。在工作坊開始的時候,就給大家提了4個關鍵詞:

第一個就是“禮物”,我說:“我們要抱著送禮物的心態,去做這個展覽。這個展覽做得好不好,做得成功不成功,不是由專家說了算,不是由評委說了算,而是要讓小巷居民喜歡。如果小巷居民喜歡我們這個展覽,那麼這個展覽才是成功的。”

此外,我們還想著要為這條小巷做點事情。很多的老城區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就慢慢消失掉了,所以我們就想要為這個小巷做一個有溫度的影像檔案。這個影像檔案最終呈現是1個紀錄片和一份畫報2個形式。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我們為這七條小巷的每一條都做了1份畫報,讓從來沒有機會上報的小巷居民登上了小巷的封面,他們的故事被刊登在小巷畫報上。

這個小巷畫報到底受不受居民喜歡呢?我們是每家每戶發行的,發行的第二天早上我起床特別早,鑽到小巷裡面翻遍了所有的垃圾桶,為的是看一看小巷居民會不會把這個扔掉,但是那天我沒有找到一本畫報,我覺得大家還是蠻喜歡這個畫報的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最後還有一個最關鍵的關鍵詞是“調查表”,這個調查表給我們的這個項目挖掘到了很多很多的故事。我們設計了很多小巷居民參與的活動,對居民開放「藍曬攝影工作坊」。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一對父子他們他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手跟手”放在一起,因為藍曬這個活動,必須要在太陽下曬18分鐘,後來他們得到了1張非常珍貴的照片。這個父親說:“

如果不是這個活動,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和兒子雙手接觸這麼長時間。

找到麗水野生網紅

我們請他教大家做操

因為我們調查的深入,在這個小巷裡面發現了一個“網紅”。這位“網紅”大爺每天帶著大家在麗水的公園裡做操,他的這個操,我覺得是非常有用,我也跟這位老爺爺學了幾招,我覺得特別適合坐辦公室的人,大家有空也可以跟著訓練一下。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我們為他拍了視頻,也讓他專門去小巷裡去給居民表演,錄下了這支視頻,而且還給他出了一本秘笈。這本秘笈也是面向每一戶人家發行,最後供不應求,最近我們又再版了,加印了1000份。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負責這條小巷的學員的名字叫李佳琦,當然不是那個網紅李佳琦,是中國美院的李佳琦。(笑)她的表現非常出色,挖掘到了很多的故事,剛才那個老爺爺也是她“挖掘”的。

最令人驚喜的是她挖掘出了小巷裡的麗水最古老的照相館——真吾照相館。在一個閣樓裡面還找到了珍貴的照片,這些珍貴的老照片,我覺得都可以放到麗水的攝影博物館珍藏。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我們在麗水攝影節期間,專門重啟了“真吾照相館”,而且還為這些老照片出了一本專輯。

在李佳琦同學的挖掘下,我們還發現了這條小巷裡面的一位“美人”。她其實是這條小巷最受歡迎的人,我們這個項目結束會在麗水的一個老宅子裡面做一場分享,放映我們的紀錄片。然後這個美人說:“我們一家都是音樂家,我們能不能到這裡來做一個晚會。”後來我們就真的在小巷裡面給她做了一個晚會。這是當時在現場的演出視頻。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是一座有200年曆史的老宅子。演出的那天,整個老宅子吸引了中外很多朋友到這裡來看這個晚會,我覺得這是這個老宅子人數最多的一次。

晚會結束之後,就播放咱們團隊做的紀錄片,因為這個紀錄片拍得比較實驗性,加上那一天天氣比較冷,觀眾走了很多。那一天是我整個活動最失落的時候。

這就是我第一次在麗水小巷做的事情,我下定決心:有機會一定要回來。

帶著23位學員進駐小巷

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到居民家裡“混吃混喝”

兩年後,當我再次被邀請到麗水小巷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就決心在動態影像上、在紀錄片上做一點事情,而且要好好的做。於是,我們今年也向全國招募了學員,都是來自於不同學科背景的學員:有學歷史學的,有學編導的、還有專業學攝影的。

但是我們今年就留了一個關鍵詞:“讓我們真正有關係”。

國慶節那一天,我們一幫人進駐到小巷裡。我安排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讓 23 位學員進入到小巷居民家裡,然後要在他們家裡面陪他們一起看閱兵,並且還要在他們家“混吃混喝”,必須要拍下照片發到我們的群裡,如果誰沒有做到,我們就要罰款50塊。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但是那一天沒有人罰款,就在那一天我們利用看閱兵的方式,接觸了很多小巷居民。既拉近了關係,也挖掘到了很多的故事。我們後來把這些故事整理成紀錄片,在麗水的一個電影院放映。

我們設計了電影票,邀請小巷的居民到電影院裡面來看電影。我在放映的時候暗中觀察,很多的小巷居民看到由他們自己本色出演的電影,有的人真的默默在流淚。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後來放映結束的時候,有1位女記者在採訪,她自己都忍不住哭了,大家要知道,把記者弄哭,其實是挺難的,因為他們見的東西多。後來大家給我們的紀錄片打分,好評分是8.5分,現在我們準備把這個紀錄片進一步完善。

我們有一個理想:想把七條小巷的紀錄片真正放到院線上映

經過我們的調查發現,其實這2年變化還是挺多的。第一年來拍的時候,小巷裡幾乎看不到時尚的東西,但是這一次就發現小巷裡面有一個網絡直播公司,裡面有20多位非常漂亮的女主播。後來我們給這個女主播按照他們的要求拍下了女主播的照片,這些照片也送給了他們。

這個是傳媒學院的一個女學生在小巷裡拍的,她拍了一個《小巷——“床上的童年”》,這些小孩站床上比身高,這張床就是他們的秘密基地。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小巷居民中,藏著很多詩人

還有一個叫劉斌的同學,他是學歷史學的,他挨家挨戶走入到小巷居民的家裡,用做實驗的方式,整理出小巷居民所寫的詩,我覺得那些詩特別好,雖然我的普通話不是特別好,但是我每次看到這些詩就忍不住想要念。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位老太太(上圖)其實是雙目失眠的,我覺得她的這個詩寫得太棒了。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是一個叫葉娜娜的小朋友寫的: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葉娜娜的媽媽,我其實2年前的時候就拍過她,那個時候她還能夠走路,但是這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就只能夠坐在輪椅上了,她得了小腦下垂症,醫生說她不能夠活過50歲,她現在在43歲。

他們家裡太需要她了,我今天在海綿演講。我也想,如果說我們在今日頭條的朋友裡面,如果有這方面的醫學專家能夠幫到她,可以來聯繫我。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我們後來做了這個詩集,把賣詩集的不多的錢捐給了葉娜娜一家。

這個展覽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就在我們那一天布展的那一天,剛剛下了一點小雨,我就看到一個女孩子,她拿出紙巾來擦這個老奶奶的照片。

然後我走過去就給她說:“謝謝你。

她說:“不用謝,這是我的外婆。”

我就問她:“你喜歡這張照片嗎?”

她說:“我非常喜歡這張照片。”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然後這個女孩子什麼話都沒有說,但是那一刻我知道,其實她可能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外婆在想著這些事。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個展覽在現場也有很多人留了言,我特別喜歡這一句留言:“每一個字,都是生命的花朵。

小巷糧倉裡放電影

讓居民穿越回80年代

我們這個展覽還做了很多對於小巷空間的展覽。我覺得建築的空間與空間之間,其實也能夠折射出小巷居民之間的關係。我們發現小巷裡面有一個糧倉,這個糧倉是70年代的老建築,但是到了今天它的功能已經發生了改變:裡面堆放著 4 戶居民家的雜物——他們捨不得扔掉的東西。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後來我們就在這個糧倉裡面放映了一場80年代在麗水拍的一個電影《喜鵲嶺茶歌》,我們找了一臺電視機。然後和這些居民的雜物擺在一起。這也是一個裝置,吸引了很多麗水的居民來參觀,讓他們短暫地回到另一個時代。

當我在招募工作坊學員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要求,我說你們到這裡來不是一個創作者,而是一個志願者。我們要幫小巷的居民整理他們的家庭相冊,給他們在自己的家門口做展覽。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張大照片是浙江傳媒學院的一位女生收集的。是一個奶奶手機裡面拍的孫女的照片,她手機裡有1000多張孫女的照片,然後她把這些照片拼成了一個肖像。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次家門口的展覽,很多的照片都是居民自己拿出來放在自己的家門口做的。

小巷裡的好裁縫去世後

我們給她養的花辦了展覽

另外我們在小巷裡面發現,家家戶戶都種了很多的花、很多的植物,這些植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小巷裡居民種的這些植物,有的是從老家帶來的,有的植物是可以燒菜的,有些植物是可以當藥用的,有的植物是可以泡茶喝的,所以我們做了一番調查,在小巷的盡頭做了這麼一個展覽。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這是2年前我在同一個地方拍的一張照片,上面掛著一些衣服。這裡原來是一個裁縫店,這是一個女裁縫她做的一件衣服掛在門口。這一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我發現這個裁縫店的門都是關門的,然後有一天我就見到了男主人,然後我就問他:“這幾天你怎麼不開門啊?”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那男主人聽到我問他的時候,他的眼睛就紅了。他說他老伴3月份的時候因為心肌梗塞就離開了,我當時也挺難過的。

我後來才知道這個女裁縫的人緣很好,她也很愛生活,她在自己家的陽臺上種了很多的花,所以後來我就在她的陽臺下面做了一個關於花的展覽,這些花都是她自己種的,我覺得也是她自己的作品。

這個展覽也算是對這一位小巷居民普通生命的懷念吧。這個展覽做出來之後,很多的居民過來看了之後都會說:“太可惜了,這個人是很好的。

開啟「小巷代言人」計劃

讓大家的生意做得更好一點

最後我們在這個小巷的盡頭放了一張我自己的照片,為什麼要放這樣的一張照片呢?小巷有很多的小店,我們做了一個「小巷代言人」計劃。因為這些小店其實是小巷裡面的一個連接點,聯繫居民之間生活的一個連接點,我們想要把他的生意做得更好一點。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我們就為一家油鍋菜、排骨店、李字包子店都做了代言。這家李記包子,吃了又想吃,如果有機會到這裡去買包子吃,你們說是傅老師推薦來的,買一送一。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沒想到我這張照片後來也成為了參觀的打卡的地方,你看這傢伙居然想要來偷菜。

傅擁軍帶著23個學生在麗水小巷搞藝術,結果被小巷居民“教育”了

我們給七條小巷的每一條小巷都建立了微信群。就在一個“桂山路”微信群裡,有人發上了這張照片,因為我們在這裡舉辦了這個展覽,他們自發組織在一個叫姚家大院的破敗大院裡邊,把曾經在這裡住過的人都召集起來,一起拍了一張全家福。我看到這張照片我覺得挺欣慰的,我覺得我們這個活動真的可以把大家的關係拉得更近一點。

小巷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值得看的,我覺得只要你真正的走進這七條小巷,去傾聽、去凝視,那麼這條小巷不單只是一條小巷,而是一條美術館。

來的時候,我們那個野心勃勃,希望這是一件送給小巷居民的禮物,但是我們走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是小巷居民給我們送了一份終身難忘的禮物。如果還有機會我們還會繼續。

來看展望的人很多,很多人給我提出了建議,他說:“傅老師,你能不能到我這些新的小區做類似的項目。”因為他們覺得那些高樓林立的小區,更需要這樣的禮物。

在這裡我想要問一下在座的現場的觀眾,你們覺得可不可以?

如果說可以,我就開始準備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