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

清朝“晉商旅蒙第一號——大盛魁”的創始人王相卿,是山西省太谷縣人,但如今的太谷人對這位從太谷走出的清代企業家知道的很少,其實大部分人不知道,其中原因是王相卿早年就到了蒙古地區經商創業,一直在大盛魁任大掌櫃,很少回山西太谷,他在蒙古去世後才將遺體運回太谷安葬。王相卿的子孫們在武家堡村曾經修建有大片宅院,如今已經找不到了,現在將王相卿的一些資料整理如下,希望太谷能有更多的人知道這位傳奇人物。

從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

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

清朝“晉商旅蒙第一號——大盛魁”的王相卿原來是太谷縣北洸村人,自幼父母雙亡,隨出嫁武家堡的姐姐生活,來到武家堡。他不甘寄人籬下,聽人說走西口能賺大錢,他就辭別姐姐要到外邊去闖蕩闖蕩,姐姐心疼兄弟,但事出突然,來不及給他準備更多的東西,就把給丈夫剛做好的鞋子拿出來,送他上路。王相卿走後,姐夫回到家中,得知情況,責備妻子給弟弟帶的東西太少,追了出去,想給弟弟一些盤纏。王相卿發現姐夫追來,誤解姐夫要向自己追回新鞋,情急之中,脫下鞋子,光腳板跑得更歡,於是,武家堡留下一句趣話:“王相卿,赤腳板跑到歸化城。”

其實,王相卿最先去的並不是歸化城,而是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的殺虎口。當時正是康熙東征噶爾丹期間,殺虎口是徵西大軍的屯集地和出發地,王相卿在那裡為徵西大軍服務。他和祁縣來的張傑、史大學一起到軍營裡做飯,順便給部隊買菜,和當地老百姓熟慣起來,於是,他們就在殺虎口開了個小鋪子,叫“吉盛堂”。以後大軍出征蒙古的烏里亞蘇臺,王相卿等人隨軍進入蒙古地區。他們在做伙伕的同時,很快和蒙古人混熟了。“吉盛堂”的生意也做大了一些,他們就把“吉盛堂”改名“大盛魁”。王相卿這個人頭腦靈活,善於交際,他學會了說蒙古話,和蒙古人上自王公下至牧民都處得很融洽。一位蒙古王爺的女兒得了絕症,王相卿將故鄉的特效藥“龜齡集”獻給王爺,治好了公主,王爺就把女兒許配給王相卿的三兒子。這樣,大盛魁在蒙古草原取得了許多特權,他們可以代王公向牧民收稅;可以發行“印票”(一種貨幣代用卷,可放高利貸);可以代蒙古王公籌辦進貢皇上的禮物;可以在朝廷和蒙古王公間傳遞信息,辦理往來事務。加上王相卿等人注意聯繫蒙古牧民,把生意做進蒙古人帳篷裡。人們說:“大盛魁上自綢緞,下至蔥蒜,無所不營。”買賣越做越廣,越做越大。康熙西征勝利班師後,大盛魁總部從烏里亞蘇臺移到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大盛魁就在歸化紮下根來,它雄踞北方,佔領了對蒙貿易的壟斷地位,後來,又參與到晉商“萬里茶路”,對俄、對歐的國際貿易中,被稱為中國“第一旅蒙商”,曾擁有員工六七千人,駱駝兩萬匹,有人形容:“大盛魁的本金,可用五十兩的元寶,一個接一個從庫倫(今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擺到北京。”可見其財力雄厚,勢力廣大。

從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

史大學 王相卿 張傑

王相卿參與創始了大盛魁,並一直擔任大盛魁的大掌櫃,至晚年,基本在蒙古生活,很少回太谷來,其經營業績也主要在蒙古地區,但他發家後,其子孫卻很少有隨其到歸化經商的,世代繁衍在武家堡村,這是因為,王相卿去世前,曾和張傑、史大學商量過一個規矩:不準自己的子孫繼承掌櫃之職,而是從夥計中擇優選用。大盛魁是一個很特殊的企業,它不同於晉商的多數企業,創辦時有財東出資作財股,夥計頂身股,組成企業的資本,它本是由三個窮光蛋辛苦創業建立起來的,窮夥計眾多,本金由無到有,越滾越大,所以,它的“萬金賬”就主要是身股賬,沒有財東,出資人缺位,企業的決策經營就全由大掌櫃做主。正是基於這種情況,王相卿堅定地認為:企業的生命掌握在大掌櫃手中,選擇掌櫃重之又重。他沒有私心,認定如果沒有能耐,自己的子孫也會將企業毀於一旦。因此,他立下這個不準子孫接班的規矩,大概這也正是大盛魁經久不衰的緣由吧!但是,他沒有料想到,這一規矩也給大盛魁留下了無盡的麻煩。後來,時間久了,王、史、張三家的後人經常找大盛魁掌櫃的後賬。原來,為了表示對創始人的懷念和感謝,在王相卿死後,秦鉞擔任大盛魁的大掌櫃時,曾給王、史、張三個創始人的家庭,各頂了一個一百兩白銀的“永遠身股”,後來隨著事業的發展,股金又漲到兩千兩,也就算“大盛魁”的財股了。對這份不變的股息,王、史、張的後人是不滿足的,經靜去“歸化”和大掌櫃理論。掌櫃們懼怕麻煩,乾脆規定這三家人每年只有在分紅時可以去歸化一次,平時不予接待。就這樣東、掌矛盾也還是釀成了血案,王家後人王沛去歸化行刺大掌櫃,鬧成一場官司,也最終促進了大盛魁的滅亡。

王相卿生在太谷,創業在歸化,業績輝煌,但在故鄉太谷沒有他自己的字號。他的家業也是在他發跡後陸續修起來的。在武家堡,王相卿的子孫們建趨三處大院落,分別在村東和村西,也都是連片大院,街門上都掛過“武德第’、“武略第”、“都閫府”等牌匾,可惜現在都破敗不堪、面目全非了。王相卿雖然一生在外,並病死在蒙古的烏里雅蘇臺,但落葉歸根,屍骨還是安葬回了太谷武家堡。原來武家堡村南有王家的祖墳,始祖埋的就是王相卿。如今王家已繁衍到多代,他們大都對祖上的這份榮光知之甚少,說起來就和叨故事一樣,所以王相卿和“大盛魁”也險些被太谷人忘卻了!

據說,在現在的太谷縣明星鎮武家堡村有一個文明街有一座高大的院牆頹塌的只剩半垛的院落,院中,東西房尚且完好,但龜背廳的正廳也成了半壁江山,正處在拆毀之中。據村中人說:這座院落原來是大盛魁創始人王相卿的孫子王化禮的院。院子的東南部原來有個風叉,通另外一個小院,現在已經沒有了。那就是王相卿曾經住過的地方,和王化禮院相通。雖那處小院也有自己的街門,這座高大的院牆頹塌的只剩半垛的院落就算是王相卿的故居了。過去院門上掛過“武略第”的匾,那是發家後的王家曾被清朝封贈過的官銜。王相卿當初在武家堡時,其實是個窮人,後來,他走西口發了財,創辦了在全國首屈一指的“旅蒙商”大盛魁,其後人才在村裡建設家園。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王家在武家堡村東、村西建成了連片宅院,可惜後來都成了破破爛爛,斷壁殘垣的危房了,現在這些建築大多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