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创始人——王相卿

清朝“晋商旅蒙第一号——大盛魁”的创始人王相卿,是山西省太谷县人,但如今的太谷人对这位从太谷走出的清代企业家知道的很少,其实大部分人不知道,其中原因是王相卿早年就到了蒙古地区经商创业,一直在大盛魁任大掌柜,很少回山西太谷,他在蒙古去世后才将遗体运回太谷安葬。王相卿的子孙们在武家堡村曾经修建有大片宅院,如今已经找不到了,现在将王相卿的一些资料整理如下,希望太谷能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位传奇人物。

从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创始人——王相卿

大盛魁创始人——王相卿

清朝“晋商旅蒙第一号——大盛魁”的王相卿原来是太谷县北洸村人,自幼父母双亡,随出嫁武家堡的姐姐生活,来到武家堡。他不甘寄人篱下,听人说走西口能赚大钱,他就辞别姐姐要到外边去闯荡闯荡,姐姐心疼兄弟,但事出突然,来不及给他准备更多的东西,就把给丈夫刚做好的鞋子拿出来,送他上路。王相卿走后,姐夫回到家中,得知情况,责备妻子给弟弟带的东西太少,追了出去,想给弟弟一些盘缠。王相卿发现姐夫追来,误解姐夫要向自己追回新鞋,情急之中,脱下鞋子,光脚板跑得更欢,于是,武家堡留下一句趣话:“王相卿,赤脚板跑到归化城。”

其实,王相卿最先去的并不是归化城,而是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杀虎口。当时正是康熙东征噶尔丹期间,杀虎口是征西大军的屯集地和出发地,王相卿在那里为征西大军服务。他和祁县来的张杰、史大学一起到军营里做饭,顺便给部队买菜,和当地老百姓熟惯起来,于是,他们就在杀虎口开了个小铺子,叫“吉盛堂”。以后大军出征蒙古的乌里亚苏台,王相卿等人随军进入蒙古地区。他们在做伙夫的同时,很快和蒙古人混熟了。“吉盛堂”的生意也做大了一些,他们就把“吉盛堂”改名“大盛魁”。王相卿这个人头脑灵活,善于交际,他学会了说蒙古话,和蒙古人上自王公下至牧民都处得很融洽。一位蒙古王爷的女儿得了绝症,王相卿将故乡的特效药“龟龄集”献给王爷,治好了公主,王爷就把女儿许配给王相卿的三儿子。这样,大盛魁在蒙古草原取得了许多特权,他们可以代王公向牧民收税;可以发行“印票”(一种货币代用卷,可放高利贷);可以代蒙古王公筹办进贡皇上的礼物;可以在朝廷和蒙古王公间传递信息,办理往来事务。加上王相卿等人注意联系蒙古牧民,把生意做进蒙古人帐篷里。人们说:“大盛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营。”买卖越做越广,越做越大。康熙西征胜利班师后,大盛魁总部从乌里亚苏台移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大盛魁就在归化扎下根来,它雄踞北方,占领了对蒙贸易的垄断地位,后来,又参与到晋商“万里茶路”,对俄、对欧的国际贸易中,被称为中国“第一旅蒙商”,曾拥有员工六七千人,骆驼两万匹,有人形容:“大盛魁的本金,可用五十两的元宝,一个接一个从库伦(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摆到北京。”可见其财力雄厚,势力广大。

从太谷武家堡村走出的“大盛魁”创始人——王相卿

史大学 王相卿 张杰

王相卿参与创始了大盛魁,并一直担任大盛魁的大掌柜,至晚年,基本在蒙古生活,很少回太谷来,其经营业绩也主要在蒙古地区,但他发家后,其子孙却很少有随其到归化经商的,世代繁衍在武家堡村,这是因为,王相卿去世前,曾和张杰、史大学商量过一个规矩:不准自己的子孙继承掌柜之职,而是从伙计中择优选用。大盛魁是一个很特殊的企业,它不同于晋商的多数企业,创办时有财东出资作财股,伙计顶身股,组成企业的资本,它本是由三个穷光蛋辛苦创业建立起来的,穷伙计众多,本金由无到有,越滚越大,所以,它的“万金账”就主要是身股账,没有财东,出资人缺位,企业的决策经营就全由大掌柜做主。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王相卿坚定地认为:企业的生命掌握在大掌柜手中,选择掌柜重之又重。他没有私心,认定如果没有能耐,自己的子孙也会将企业毁于一旦。因此,他立下这个不准子孙接班的规矩,大概这也正是大盛魁经久不衰的缘由吧!但是,他没有料想到,这一规矩也给大盛魁留下了无尽的麻烦。后来,时间久了,王、史、张三家的后人经常找大盛魁掌柜的后账。原来,为了表示对创始人的怀念和感谢,在王相卿死后,秦钺担任大盛魁的大掌柜时,曾给王、史、张三个创始人的家庭,各顶了一个一百两白银的“永远身股”,后来随着事业的发展,股金又涨到两千两,也就算“大盛魁”的财股了。对这份不变的股息,王、史、张的后人是不满足的,经静去“归化”和大掌柜理论。掌柜们惧怕麻烦,干脆规定这三家人每年只有在分红时可以去归化一次,平时不予接待。就这样东、掌矛盾也还是酿成了血案,王家后人王沛去归化行刺大掌柜,闹成一场官司,也最终促进了大盛魁的灭亡。

王相卿生在太谷,创业在归化,业绩辉煌,但在故乡太谷没有他自己的字号。他的家业也是在他发迹后陆续修起来的。在武家堡,王相卿的子孙们建趋三处大院落,分别在村东和村西,也都是连片大院,街门上都挂过“武德第’、“武略第”、“都阃府”等牌匾,可惜现在都破败不堪、面目全非了。王相卿虽然一生在外,并病死在蒙古的乌里雅苏台,但落叶归根,尸骨还是安葬回了太谷武家堡。原来武家堡村南有王家的祖坟,始祖埋的就是王相卿。如今王家已繁衍到多代,他们大都对祖上的这份荣光知之甚少,说起来就和叨故事一样,所以王相卿和“大盛魁”也险些被太谷人忘却了!

据说,在现在的太谷县明星镇武家堡村有一个文明街有一座高大的院墙颓塌的只剩半垛的院落,院中,东西房尚且完好,但龟背厅的正厅也成了半壁江山,正处在拆毁之中。据村中人说:这座院落原来是大盛魁创始人王相卿的孙子王化礼的院。院子的东南部原来有个风叉,通另外一个小院,现在已经没有了。那就是王相卿曾经住过的地方,和王化礼院相通。虽那处小院也有自己的街门,这座高大的院墙颓塌的只剩半垛的院落就算是王相卿的故居了。过去院门上挂过“武略第”的匾,那是发家后的王家曾被清朝封赠过的官衔。王相卿当初在武家堡时,其实是个穷人,后来,他走西口发了财,创办了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旅蒙商”大盛魁,其后人才在村里建设家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王家在武家堡村东、村西建成了连片宅院,可惜后来都成了破破烂烂,断壁残垣的危房了,现在这些建筑大多不存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