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智慧你想象不到,盤點歷史留給現代人的奇蹟!

 想象一下古代的建築能力,這是多麼龐大的建築工程?




第一:萬里長城
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類建築中,最著名的一座應該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它始建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聯成萬里長城。漢、明兩代又曾大規模修築。其工程之浩繁,氣勢之雄偉,堪稱世界奇蹟。歲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當您登上昔日長城的遺址,不僅能目睹逶迤於群山峻嶺之中的長城雄姿,還能領略到中華民族創造歷史的大智大勇。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通稱萬里長城。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蹟。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二: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京杭大運河始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 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

第三: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而且依舊在灌溉田疇,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我國科技史上的一座豐碑,譽為世界奇觀。2250多年來,引水灌溉,才使蜀地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天府”富庶之源,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
第四: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第五: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布達拉宮。宮堡依山而建,現佔地4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構,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築藝術的精華。被譽為高原聖殿。
第六: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樂山市城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處,始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餘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髮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 ,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第七: 褒斜棧道

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於漢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縣),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國古代橫跨秦嶺,連接關中、巴蜀鑿石架木而成的棧道,又叫閣道。全長250公里,是一條很古的通道。褒斜道是兵家行軍必經之路,同時又是商旅的要道。巴蜀的物產,通過棧道運抵關中。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個驛站。褒斜道地處秦嶺深處,在崇山峻嶺之中。水流湍急,樹密草深,開鑿極為困難。始建褒道時,火藥尚未發明,人們只好採用火燒水激法開山破石。其中還有一座世界上人工開鑿最早的隧道。
第八:趙州大石橋
趙州大石橋又叫安濟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東南的趙縣境內。修建於隋代開皇年間(公元581年左右),距今已有1400年曆史,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由著名匠師李春主持建造。
安濟橋是一座單孔弧形敞肩石拱橋,大橋通體用巨大花崗岩石塊組成,全長64.4米,寬9米,淨跨37.02米,弧矢7.23米。在橫跨兩岸的大拱兩端拱肩上有兩個小拱使棋肩敞開,這樣不僅精巧優美,便利交通,而且減少流水阻力。
安濟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橋,1991年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命名為“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標誌著安濟橋與巴黎埃菲爾鐵塔、巴拿馬運河、埃及金字塔等世界著名景觀齊名。

第九: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十: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區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洞窟53個,石雕造像5.1萬餘尊,是國內三大石窟群之一,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列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承辦的《世界遺產目錄》中。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453),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第十一: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北宋諸朝,開鑿時間長達四百多年。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00多個,造像十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佛塔70餘座。代表了不同時代的雕鑿風格,反映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時尚。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雕刻藝術寶庫。
第十二:秦陵兵馬俑

秦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位於西安市臨潼縣東5公里的下河村。
第一號兵馬俑坑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近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內有與真人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六千多件,排成方陣,造型逼真。在兵馬俑博物館裡,還可以使人感受到當時秦國軍隊的氣勢浩蕩的陣勢。
二號坑有一千多件兵馬俑,是以戰車、騎兵為主組成的4個兵種混編的陣列。
三號坑屬於指揮位置所在的小坑,有六十多個兵馬俑。
兵馬俑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文物本身無法估量的價值,而且對於古代雕塑史、古代兵器史、 古代軍事史、古代科技史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