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你父母那一辈人就知道了,他们小时候能吃上一顿饺子不容易!


冬至日

我在北方的寒风中包饺子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煮汤圆

饺子也好,汤圆也罢,都是中国人通过美食对家庭团聚的一种表达。

过年过节吃什么?在北方,大脑都不用转弯的就能回答出来,吃饺子!

饺子不仅仅是传统的中国美食,对于家家户户来说,应该还有好多好多故事吧!

1/

前段时间去云南游玩,一路上看不够的风景,吃不习惯的菜!

就在昆明即将搭乘飞机要返回大连的时候,十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发现了路边的一家饺子馆。走进去一看,品类还挺全乎,一打听,是个哈尔滨人在昆明开的店。

你点水饺,我点蒸饺;你点三鲜馅儿的,我点荠菜馅儿的!这一顿,貌似是我们云南之行吃的最好最饱的一顿。东北人对饺子的热情,饺子能给东北人带来的幸福感,由此可见一斑。年轻人可能吃个汉堡、炸鸡就觉得很快乐!可七十年代以上的人,要的是实打实的幸福感!一顿饺子,有菜、有肉、有面,既可以做主食,也能当副食,还有面汤喝,你说能不幸福吗?

对了,吃饺子对闯关东的老一辈东北人来说,还有个讲究,就是“原汤化原食”!饺子入水,馅料中自然有滋味渗出,这无异于一碗清汤了,所以在昆明的这家饺子馆,看到门口一口大锅可供大家随意盛饺子汤,那种找到了家的感觉,你就能理解了!

2/

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并不爱吃饺子,实际上是不理解在过去吃一顿饺子对于一个家庭的仪式感和幸福感。

妈妈擀皮儿,爸爸和馅儿,哥哥姐姐负责煮饺子,全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一边包饺子,一边聊聊家长里短,这是过去东北过年时家家户户常见的场景吧!

在一个批量复制,机器生产、速冻食品大行其道的年代,这样的场景还真不多见了!就连饺子皮儿也不用自己家动手擀制了,满大街用机器压出来的饺子皮儿多的是呢!

技术的进步,社会服务分工的越来越细致,的确让吃饺子成为一件容易无比的事儿,我们也的确在享受着这种快捷方便。

可家家户户过年时搬出大盆和馅儿,拿出擀面杖准备包饺子的热闹场景,还会出现在未来生活的记忆中吗?在超市买回家煮熟的速冻水饺,还会让你在长大以后常常回想期妈妈的味道吗?

3/

在大连最近几年最火的当属海肠馅儿和海胆馅儿水饺。在此之前,以大连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地取材的习惯,海鲜类饺子最受欢迎的还是各类鱼肉馅儿水饺,比如鲅鱼馅儿的、黄花鱼馅儿的,就是现在,鱼肉馅儿的水饺还是倍受欢迎!

不过,这几年,随着人们对食材的日益挑剔,海肠馅儿和海胆馅儿的开始身价倍增了!好多大连人自己动手在家包这两种馅儿的饺子,可是论饭店的出品,位于小平岛的海肠水饺和西郊岔鞍村的胖姐水饺都是网红产品。一百来块钱一份,一份20个,这个价格并不便宜,可大连人认啊!外地来大连旅游的客人也都想尝尝大连特色的海肠水饺,就这样,海肠水饺红了!

正宗的海肠水饺,是要用韭菜搭配的。选取鲜嫩的韭菜,拌入收拾整齐的切成段的海肠;饺子皮儿一定要手工擀制,面皮柔软筋道,绝对不能批量机器压制,这样做出来的海肠水饺,会把厨娘的心思都包进去,当然会鲜美无比!煮海肠水饺也是功夫,煮大了,韭菜老了,海肠不嫩了,在海边尝鲜的意义就没有了,那还不如直接去超市买速冻水饺了!

其实,这两家海肠水饺真还有共同点,就是包饺子的人!厨娘都是60年代出生的大姐,小时候都是海边出生、海边长大,都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热情。我问过小平岛的孙大姐和岔鞍村的胖姐,为啥做海肠水饺,他俩的回答也是惊人一致!小时候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水饺,那是一年中的盼望,现在日子好了,让大家天天都能吃得到!而且,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想努力做出小时候吃到的味道!这充分证明了美食是有记忆的!年龄渐长,忘记的是不快乐,记住的永远是欢乐的事情。

东北老话,“好吃不如饺子”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