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春題湖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唐代白居易《春題湖上》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詩。作者於唐穆宗李恆長慶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長慶四年五月底離杭赴洛陽任所。此詩即作於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約是唐代長慶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將滿,就要離開之前所作。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題湖上註釋: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風景畫,三面群山環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鏡。群峰上,松樹密密麻麻排滿山面。亂峰:參差不齊的山峰。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千山萬峰顯得一派蒼翠。一輪圓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顆明珠,晶瑩透亮,跳蕩懸浮。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許多松樹。月點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pú)。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蒲葉披風,像少女身上飄曳的羅帶群幅。一幅格調清新的山水畫圖展現眼前,詩人不由發出對西湖風光的讚美。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田野裡早稻拔節抽穗,好像碧綠的毯子上的線頭;河邊菖蒲新長出的嫩葉,猶如羅裙上的飄帶。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春色如此秀麗,作者不願離開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捨不得這風景如畫的西湖。勾留:留戀。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

憶江南·江南好、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池上、錢塘湖春行、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問劉十九、鳥、暮江吟、宴散、醉贈劉二十八使君、望驛臺、夢微之、採蓮曲、放言五首·其三、賣炭翁、白雲泉、燕詩示劉叟、江樓夕望招客、魏王堤、江樓月、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大林寺桃花、與元九書、春詞、邯鄲冬至夜思家、春題湖上、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池上二絕、琴茶、長恨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