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良将用兵,能用其长

R君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站,战必胜矣。”

( 《孟子.公孙丑下》)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这篇著名的《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任何朝代或者时代讲到战争之道、兵法之道或者胜负之道时都会必定提到的要素论。其对争霸天下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毫不亚于闻名天下的《孙子兵法》,因为后者多少着眼于战术层面,而前者则层次更高的规划着战略层面。


这个时代去读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诸子百家,因为不处于那样的环境中,所以大多数时候不免没有办法对其中的一些真谛感同身受,因而对这些先祖智慧的重视度多少也打了一点折扣.......


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除了中华民族自己争霸天下的历史进程中,兵法和策略运用的各种实例很多之外,我们的邻居日本,自他们的战国时代起,直至今日,对兵法在研习和实际中应用都相当重视。


日本天正18年(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向一统日本的最后一个障碍关东的著名诸侯北条家发起了总攻。因为彼时北条家的居所是闻名天下难以攻克的小田原城,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坚城”,而最终被丰臣秀吉历经约7个月所攻克,因此这场战役又史称“小田原征伐”(或小田原合战)。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却发生了日本战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小田原城周围的领地中,有一座小小的木头城池“忍城”,在城主成田氏长不在(被召去小田原参与防御),家老(最重要的家臣)病危之际,由代理城主成田长亲仅以区区500兵力死死扛住了丰臣秀吉派遣的3位大将石田三成、长束正家和大谷吉继所率领的2万多兵马的猛攻,甚至抵住了对方的水攻之计......(嗯,正是如同三国里面“水淹七军”的那种场景)最后,直到自己的主城 - 小田原城正式陷落,小小的忍城也才最终选择了保全了领地、武装和人民的投降,成为丰臣秀吉一统天下而攻克的最后一座城池。


日本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田龙以这个故事为蓝本创作了《傀儡之城》,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剧本之源。(和田龙的另外一部作品《忍者之国》,也曾改编为同名电影,R君也写过影评:《忍者之国》:忍者文化的本质与覆灭)


实际上,忍城之战在战国历史上如此有名,以至于几乎所有的日本战国游戏里很多都会设这个战役章节,包括《信长野望》、《战国无双》等等.....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这部《傀儡之城》本来在日本预定在2011年初上映,却不想正好碰上3月份的东日本大地震(就是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泄露的那场大海啸)。因为电影中涉及水攻的场面,对灾后的日本国民特别敏感,最后电影只能推迟整整一年八个月才上映。


然而,忍城的这个故事的确实在太过传奇和精彩,而不仅仅难得的能展现出战争中的那些兵法战术,在整部电影中,特别难得的反映出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多么重要的战争(成就事业)的要素。所以,即便在8年之后观赏此片,也是令人颇有感触。或者说,如果要形象的体会和感受《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精髓,那么这部《傀儡之城》的确是可以相当称职的完成这个任务的。


而对喜欢历史的R君来说,当然更加本身就是一部必看之作。而R君也刚发现,原来小田原城就在东京旁边箱根(以温泉出名,也是丰臣秀吉小田原征伐本阵的所在)不远的地方,小田急线的小田原站,约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看来下次R君再去东京时,有机会可以领略一下这个当时的”天下第一坚城”了........


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成不变的吗?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赢天下到底靠实力?还是靠人心?这个问题,如果只是随口问问,二选一,很多人会选择人心,因为这看起来政治正确。但是放在真正的现实选择,很多人一定会选择实力。


但其实,古人说的“得人心者得天下”才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丰臣秀吉,贫穷农民家庭出身,从军队最底层的“足轻”(小兵)开始,追随和侍奉织田信长,一步一个脚印的证明自己的能力,直到成为织田信长最重要的左膀右臂,在本能寺之变后击破毛利元就、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收伏德川家康、降伏长宗我部、佐佐成政.....日本战国时代那么多枭雄为之望风披靡,气吞天下。(这一段历程,建议大家玩玩光荣公司的著名游戏《太阁立志传》)


到1598年时,秀吉已经就任日本的“关白”,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天下。 而在全日本,也仅剩下关东和东北没有被他武力降伏。 但是,一路征战的秀吉其实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对关东的北条氏发起战事的打算。 一方面是因为北条氏在关东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著名的小田原城是出了名的难以攻克;另外一方面,作为新任天下人,秀吉当然期望能平和的收服对手,不再燃起战火,对他的江山稳固也是利大于弊的。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所以,秀吉多次邀请北条家的当主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上洛(去京城觐见天皇)。这其实就是给到对方台阶下,让对方可以比较顺势的表示臣服自己的地位和管理。没有想到北条氏拒绝前往。后来虽然在德川家康的调停下,接受了觐见的要求,但只派出了北条氏政的弟弟氏规前来,并且还对家主上洛提出了条件。 秀吉虽然生气,但依然给了面子,对北条和真田家(德川家康的家臣)的“沼田领”争议问题做了比较公平的裁定,而北条家也签字同意了。但是,刚一回去,北条家的家臣猪俣邦宪就无视裁定强行抢夺了真田家的名胡桃城,公然违背了秀吉的裁定和不允许大名(诸侯)私斗的《惣无事令》,并且北条对此事还态度强硬,彻底惹怒了丰臣秀吉。


虽然北条家在关东根基深厚,但对抗如日中天,几乎能集中全日本力量的丰臣秀吉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北条家的灾祸,真的是不自量力的自取灭亡。 这是对天时的失算,也是弱者对自我力量的过于自信。


在战争的过程中,虽然关东距离丰臣秀吉的地界非常远,调动20万大军的远征军事后勤压力山大。小田原城也城坚池深,曾经抵挡过不少攻击,看似拥有地利。但北条却忘记了这一次战争,就在他们的身边是德川家康的三河以及被灭亡了武田家的甲斐,所以战争一早开始,丰臣秀吉就安排了长束正家调集了20万石粮食,足够20万大军支撑200天的军粮。同时,安排了德川从东面,细川、池田等将从西面,蒲生、宇喜多等将从北面,另外由相模水军在海上封锁,团团把小田原城围住,活活的瓮中捉鳖之术。曾经的地利,在强大的实力压制下,荡然无存。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而在战术上,丰臣秀吉毫不着急攻打小田原主城,而是派出诸将分别攻击北条家在关东的各个支城(其中就包括忍城),将北条的据点一个一个拔除,并且做好了持久战的态势,让龟缩在小田原城的北条日益失去信心。直到6月26日,秀吉用计谋突然在小田原的对面建起了一座“一夜城” 石桓山城,让北条军大惊失色。实际上,这座城秀吉从4月份就开始修建了,却故意一直利用树林遮挡着,到城建好后突然把周围的树林砍掉,让北条军感觉好像天降一样的出现了一座敌人的巨大城池,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结果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北条军就全线心理奔溃,只能开城投降。


玩过《信长野望》的玩家都知道,如果选北条氏开始剧本,向来都会比较容易一些,因为不但地域广阔,经济发达,而且将领众多,各项数值也都领先其他势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实力强劲,所以虽然也会发生被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围攻的情景,但大多数时间依托自己的地利,都能屹立不倒。 而像信长这样四面强敌环伺的初始环境,一出来就是Hard模式,却能在不断的攻伐中越战越强,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北条氏的不思进取,没有远见。


所以直到天下都归属了丰臣,北条依然后知后觉,生活在“自我强大”的幻象中,实际上早已失去了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又怎么可能在乱世中存活下来呢?


其实“天时地利人和”从来都是动态的要素,甚至随着不同双方的情况变化随时改变,正是“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光会背诵“天时地利人和”,却不知道分析真正的实时情况,所有的兵法也不过是无用的教条罢了。


500抗2万的力量究竟在哪?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有趣的是,对应着似乎一切都做错的北条家和小田原城,小小的忍城却以自己那么悬殊的实力差异反而创造出来一个奇迹,这是为什么?


首先是丰臣军所委派的石田三成,犯了大量的错误。


石田三成是丰臣秀吉非常器重的一个家臣,也是后来任命的“五奉行”之一,主要帮助秀吉管理内政和经济。 包括长束正家、大谷吉继在内,这次被丰臣秀吉任命攻打忍城的,都是他的心腹爱将。 实际上,这几位人物,都是内政管理偏向,丰臣秀吉之所以这次给他们带领了2万多军队去征服一个小小的忍城,就是希望让他们能在战场上立一些功,将来在诸侯林立的国家中拥有一些真正的威望和话语权,而不是被人奚落,总是只能躲在后面指手画脚。


但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看似最没有悬念的任务,这3位大将都没有完成好,一直拖到整个小田原征伐结束,才勉强让忍城最后投降。


那么看似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拥有20倍对方军力的石田军,为什么会打的那么艰难呢?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其实和北条一样的问题,石田三成也是一样只会出昏招。


本来城主成田氏长已经准备好投降丰臣的,但是石田三成派遣长束正家在谈判时盛气凌人,并且开出来的条件毫不顾忌对方的颜面和底线,以至于整个成田军都深恨之,反而坚持“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让一个本来唾手可得的胜利反而变成自己的一个负担和污点。


而后在电影中,对待这么一座小城,却用起了水攻之法。不但得罪了其他同军的将领(用水攻他们很难得到军功),而且让整个忍城地域和百姓都遭了殃,即便赢下来,领土破坏严重,也严重损害了百姓的信心和利益。


其三,自己中了忍城代理城主成田长亲的“挑発”(激将)之计。在成田长亲用田乐舞迷惑丰臣军时,非常错误的选择了枪击他,再次激起了爱戴成田的百姓的斗志和同情心,反而造成了百姓主动破坏堤坝,让水攻失败。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实际上,石田三成本来拥有了足够的“天时地利”,甚至拥有对方百姓因为恐惧害怕和趋利避害的一部分“人和”,完全是一场全胜之局。但却因为自我的高傲自大、自私欠考虑和毫无忍耐力,导致把好棋走臭。所以,最后由他主导的丰臣和德川的决战“关原合战”,一样也是因为他对人性洞察的缺失,固执和傲慢,其实很早就得罪了很多原本应该是自己盟友的人,最终以优势兵力,再次完败给了沉稳老谋的德川家康,这其实也是他注定的结局和必然。(R君写过《关原合战》的影评:《关原之战》:格局决定了终局)


而对应石田三成的错误的,则完全是成田长亲的连续妙棋。虽然他看起来疯疯癫癫,但是就是因为他的亲民、自然、善良、爱心,让领地里的军民都愿意为他卖命。正如领地里的老农民说的那样:“我们不愿意去为你们这些领主牺牲啊!但是为了阿斗(长亲的绰号),我们肯定要帮他啊!”


这正是“种善因,结善果”啊!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实际上,历史上成田长亲也确实一直在为下属的安置奔走努力。北条家灭亡后,成田家的很多家臣都在他的推荐和运作下,后来加入了德川家康,成为家康旗下的得力帮手。


所以,虽然忍城只有500兵力,但是却有2000多百姓愿意为他死战,以一当千,而对应的,石田三成虽然有2万多兵马,却上下离心,急于求成,毫无策略,以这样的此消彼长,力量就偏于均衡了,石田三成拿不下忍城,当然毫不奇怪了。


其实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成功实例还少吗? 楚汉相争、淝水之战、温泉关、官渡之战.......有多少对抗和战役都是依靠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精彩绝伦的战略指挥实现的。


人的要素终究还是决定一切成败的关键。如果你在平时不爱你的团队,如何让他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爱你?毕竟所有的奇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傀儡之城》:是500对抗2万的奇迹,更是兵法和统治学的典范。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最难攻取的一个城池

R君,2020年4月29日,于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