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最近热议的迷你剧《我是余欢水》,让不少中年人大呼,太像了!那不就是我们吗?

为了养家,公司中受领导气、被同事排挤;为了老婆开心,想方设法哄,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给老婆买车,朋友也绝交了;为了死后能给孩子留一笔钱,不惜找器官买卖黑组织卖器官;大城市里拼搏,借不上家人一点儿力,还被不省心的亲爹追到公司要钱,目的是自己想当好后爸,给他的继子办婚礼……

生活中,每个成年人都可能是余欢水,剧中的他也集合了现实中很多“社畜”的惨。但是,也有不少人说,余欢水混成今天这样,不值得同情,谁让他爱说谎了?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我是余欢水》剧照

看,当大家提起剧中的余欢水,第一印象就是“爱说谎”。那么,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爱说谎”是不是余欢水的人格典型性特征呢?人格到底可不可以改变,他又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面对人格的多元性,塑造有魅力的人格,完美逆袭呢?

“人格心理学”听起来太高端,研究它有什么用?

《我是余欢水》里,余欢水被误诊为胰腺癌后,忽然变了个人,不再压抑内心的想法,不再任人欺负。后来,在街上见义勇为出手救了一个男孩,被电视台大幅曝光,成了这座城市的抗癌卫士、见义勇为的英雄。

他说,我不是什么抗癌卫士,我也不想上电视,不想做报告。在他眼里,魅力、鲜花和掌声都应该是属于名人的。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我是余欢水》剧照

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女士在她的《成为更好的自己 许燕人格心理学30讲》一书中说,魅力是属于所有人的,人各有不同,没有生来成功的预设。

人格一词并不是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它源于古希腊的“面具”一词。心理学上的人格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外在我”,就是外在行为表现特征;一个是“内在我”,就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出来的真实自我。

人格有健康的,也有病态的、暗黑的。

一开始,余欢水没有做好自己,他不清楚自己的人格是健康还是病态的,稀里糊涂像梦游一般过了车祸后的十年。所以,当时,他的人格典型性特征就是“爱说谎”,做事不靠谱,没事儿就爱编故事请假,弄得家里外面都不顺心,谁都不喜欢他。

许燕女士说,“抓住一个人的典型人格,就等于抓住了一个人的命脉。”所以,后来,余欢水因为误诊患癌,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他慢慢重新审视了自己。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我是余欢水》剧照

他认识到自己经常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也就是中心特质--不说谎就不会生活了

。余欢水是因为曾经对警察说谎,导致好友大壮一家得不到赔偿,进而让自己一直生活在谎言中。

当一个人有了典型的人格特征,就更容易被记住。比如,大家提起林黛玉,首先会说她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又很有才气,这就是她典型人格中的中心特质。而薛宝钗的中心特质是什么呢?稳重、世故、圆滑。

每个人对黛玉和宝钗的中心特征的描述不同,而这样的人格典型性特征还兼有统领和优先的作用。统领作用,就最好地诠释了那句话“抓住一个人的典型人格,就等于抓住了一个人的命脉。”优先作用,就是当我们回忆起一个人时,大脑会优先提取出一个人的典型人格,也更容易记住具有典型人格的“特色人”。

就像对余欢水起初的印象,逃不过大家一致地认为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可悲可怜又可气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成为更好的自己许燕人格心理学30讲》封皮

典型人格的形成,老生常谈,离不开你童年的家庭环境和外部支持

瑞士的人格心理学家荣格说:”阳光下必有阴影。“他认为,要想成为完整的人,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阴影。

美国电影《三面夏娃》中,伊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本来不需要面对很多压力。但是,她却长期饱受抑郁、失眠的折磨。更糟糕的是,她竟然经常不知道自己是谁。后来,她去找心理医生求救,医生却惊讶地发现,伊芙的身上有三种人格:杰妮、白夏娃和黑夏娃。一个真实、正常、成熟,一个拘谨、忧郁,一个魅惑放荡。

在治疗期间,医生敏锐地察觉到伊芙完全不记得自己6岁以前发生的事情。原来,这是她的心结:6岁时,祖母去世,母亲强制要求她吻别祖母的遗体,给她带来了创伤和恐惧。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电影《三面夏娃》海报

《我是余欢水》里,在最后一集罪恶大比拼时,余欢水也说过,他在十岁时就觉得自己非常坏。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时候离婚了,他十岁时,母亲原本有再婚的机会,村里有个男人喜欢上了他妈妈,想娶她。但是,余欢水怕失去母亲的关爱,怕继父对他不好,就搞破坏。最终,让他的母亲一生未再嫁,一个人老去。

他和伊芙同样因为童年时的遭遇产生恐惧,经历过”创伤性生活事件“

弗洛伊德曾说过:“一个被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成功的信心通常会让人获得真正的成功。”

由此,我们也算能猜到,为什么余欢水后来总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做什么都没有十足的信心,明明知道楼上休息日装修违反当地的规定,上楼去理论时遇到痞子邻居也不敢声张,被妻子甘虹说是“窝囊废”。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我是余欢水》里,余欢水的妻子甘虹

《成为更好的自己 许燕人格心理学30讲》一书中,许燕女士也说了童年对人格的一生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童年时期创伤性事件的发生,会打破儿童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导致儿童出现偏差反应,可能持续一生。

自我人格的主宰者,如何通过调控和培养有魅力的典型人格,成就自己?

我国的古话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弗洛伊德也认为,人格在孩子五岁时就基本定型了,之后很难再有变化。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成年之后,面对不那么完善的人格,就破罐子破摔,无能为力了呢?

不,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格的主宰者,对人生发展有选择权。人格心理学家乔治·凯利认为,“人类是命运的创造者而不是受害者,我们并不是注定要走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铺就的那条路上。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也就是说,过去的事情并不是现在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人格在儿童期之后还会继续发展。

就像余欢水,误诊之后,人生逆转,体会了当名人的感受,找回了自信。敢于正视自己过去刻意隐藏起来的错误,直面邪恶的那部分自己,勇敢又智慧地救了身边的朋友,最终收获了尊重、自由、爱与清醒。

这有戏剧冲突成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人。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找准限制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塑造典型人格。

典型人格特征,就是让自己更加独一无二,富有特色。对于典型人格的培养,《成为更好的自己 许燕人格心理学30讲》一书中,给出了建议:

  • 先找到自己喜欢的积极人格品质,比如阳光积极、成熟稳重、温文尔雅。然后持之以恒地用稳定的行为习惯
    去塑造这样的人格。这也就是俗称的”人格魅力“。
  • 厘清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区别。如果童年带给你的幸福感很多,那可以依赖童年时的美好记忆,延续人格的发展。如果童年带给你的伤痕比较多,那么,就在自我控制力和塑造力上下功夫,让成年后稳定、丰富、深刻、整合的人格独立于童年人格。
《我是余欢水》:人格重塑后,放下隐匿的阴暗,拥抱真实的灵魂

《成为更好的自己许燕人格心理学30讲》

  • 接受他人,对他人真诚、仁慈、关怀、谦虚、宽容,而不是操控。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需求,有耐心、慎重、自制。
  • 发展爱的能力与爱的艺术,并且,接纳不完美。

以宁静的心境反观内心,反省吾身,在最接近你中意的人格时,别走太快,等等你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