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最近熱議的迷你劇《我是餘歡水》,讓不少中年人大呼,太像了!那不就是我們嗎?

為了養家,公司中受領導氣、被同事排擠;為了老婆開心,想方設法哄,把借出去的錢要回來給老婆買車,朋友也絕交了;為了死後能給孩子留一筆錢,不惜找器官買賣黑組織賣器官;大城市裡拼搏,借不上家人一點兒力,還被不省心的親爹追到公司要錢,目的是自己想當好後爸,給他的繼子辦婚禮……

生活中,每個成年人都可能是餘歡水,劇中的他也集合了現實中很多“社畜”的慘。但是,也有不少人說,餘歡水混成今天這樣,不值得同情,誰讓他愛說謊了?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我是餘歡水》劇照

看,當大家提起劇中的餘歡水,第一印象就是“愛說謊”。那麼,從人格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個“愛說謊”是不是餘歡水的人格典型性特徵呢?人格到底可不可以改變,他又能通過什麼方式來面對人格的多元性,塑造有魅力的人格,完美逆襲呢?

“人格心理學”聽起來太高端,研究它有什麼用?

《我是餘歡水》裡,餘歡水被誤診為胰腺癌後,忽然變了個人,不再壓抑內心的想法,不再任人欺負。後來,在街上見義勇為出手救了一個男孩,被電視臺大幅曝光,成了這座城市的抗癌衛士、見義勇為的英雄。

他說,我不是什麼抗癌衛士,我也不想上電視,不想做報告。在他眼裡,魅力、鮮花和掌聲都應該是屬於名人的。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我是餘歡水》劇照

著名的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許燕女士在她的《成為更好的自己 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一書中說,魅力是屬於所有人的,人各有不同,沒有生來成功的預設。

人格一詞並不是心理學的專有名詞,它源於古希臘的“面具”一詞。心理學上的人格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外在我”,就是外在行為表現特徵;一個是“內在我”,就是由於某種原因不願展現出來的真實自我。

人格有健康的,也有病態的、暗黑的。

一開始,餘歡水沒有做好自己,他不清楚自己的人格是健康還是病態的,稀裡糊塗像夢遊一般過了車禍後的十年。所以,當時,他的人格典型性特徵就是“愛說謊”,做事不靠譜,沒事兒就愛編故事請假,弄得家裡外面都不順心,誰都不喜歡他。

許燕女士說,“抓住一個人的典型人格,就等於抓住了一個人的命脈。”所以,後來,餘歡水因為誤診患癌,以為自己不久於人世,他慢慢重新審視了自己。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我是餘歡水》劇照

他認識到自己經常表現出來的人格特質,也就是中心特質--不說謊就不會生活了

。餘歡水是因為曾經對警察說謊,導致好友大壯一家得不到賠償,進而讓自己一直生活在謊言中。

當一個人有了典型的人格特徵,就更容易被記住。比如,大家提起林黛玉,首先會說她是個多愁善感的女子,又很有才氣,這就是她典型人格中的中心特質。而薛寶釵的中心特質是什麼呢?穩重、世故、圓滑。

每個人對黛玉和寶釵的中心特徵的描述不同,而這樣的人格典型性特徵還兼有統領和優先的作用。統領作用,就最好地詮釋了那句話“抓住一個人的典型人格,就等於抓住了一個人的命脈。”優先作用,就是當我們回憶起一個人時,大腦會優先提取出一個人的典型人格,也更容易記住具有典型人格的“特色人”。

就像對餘歡水起初的印象,逃不過大家一致地認為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可悲可憐又可氣的人但是,這樣的人格是怎麼形成的呢?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成為更好的自己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封皮

典型人格的形成,老生常談,離不開你童年的家庭環境和外部支持

瑞士的人格心理學家榮格說:”陽光下必有陰影。“他認為,要想成為完整的人,我們必須瞭解我們的陰影。

美國電影《三面夏娃》中,伊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本來不需要面對很多壓力。但是,她卻長期飽受抑鬱、失眠的折磨。更糟糕的是,她竟然經常不知道自己是誰。後來,她去找心理醫生求救,醫生卻驚訝地發現,伊芙的身上有三種人格:傑妮、白夏娃和黑夏娃。一個真實、正常、成熟,一個拘謹、憂鬱,一個魅惑放蕩。

在治療期間,醫生敏銳地察覺到伊芙完全不記得自己6歲以前發生的事情。原來,這是她的心結:6歲時,祖母去世,母親強制要求她吻別祖母的遺體,給她帶來了創傷和恐懼。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電影《三面夏娃》海報

《我是餘歡水》裡,在最後一集罪惡大比拼時,餘歡水也說過,他在十歲時就覺得自己非常壞。他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離婚了,他十歲時,母親原本有再婚的機會,村裡有個男人喜歡上了他媽媽,想娶她。但是,餘歡水怕失去母親的關愛,怕繼父對他不好,就搞破壞。最終,讓他的母親一生未再嫁,一個人老去。

他和伊芙同樣因為童年時的遭遇產生恐懼,經歷過”創傷性生活事件“

弗洛伊德曾說過:“一個被母親完全喜歡的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一種作為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心通常會讓人獲得真正的成功。”

由此,我們也算能猜到,為什麼餘歡水後來總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做什麼都沒有十足的信心,明明知道樓上休息日裝修違反當地的規定,上樓去理論時遇到痞子鄰居也不敢聲張,被妻子甘虹說是“窩囊廢”。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我是餘歡水》裡,餘歡水的妻子甘虹

《成為更好的自己 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一書中,許燕女士也說了童年對人格的一生髮展所產生的作用:

童年時期創傷性事件的發生,會打破兒童的安全感、滿足感和自我價值感,進而導致兒童出現偏差反應,可能持續一生。

自我人格的主宰者,如何通過調控和培養有魅力的典型人格,成就自己?

我國的古話說,“從小看大,三歲至老。”弗洛伊德也認為,人格在孩子五歲時就基本定型了,之後很難再有變化。

那麼,是不是說我們成年之後,面對不那麼完善的人格,就破罐子破摔,無能為力了呢?

不,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格的主宰者,對人生髮展有選擇權。人格心理學家喬治·凱利認為,“人類是命運的創造者而不是受害者,我們並不是註定要走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鋪就的那條路上。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也就是說,過去的事情並不是現在行為的唯一決定因素。而且,人格在兒童期之後還會繼續發展。

就像餘歡水,誤診之後,人生逆轉,體會了當名人的感受,找回了自信。敢於正視自己過去刻意隱藏起來的錯誤,直面邪惡的那部分自己,勇敢又智慧地救了身邊的朋友,最終收穫了尊重、自由、愛與清醒。

這有戲劇衝突成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人。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人格,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找準限制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的癥結,然後對症下藥,塑造典型人格。

典型人格特徵,就是讓自己更加獨一無二,富有特色。對於典型人格的培養,《成為更好的自己 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一書中,給出了建議:

  • 先找到自己喜歡的積極人格品質,比如陽光積極、成熟穩重、溫文爾雅。然後持之以恆地用穩定的行為習慣
    去塑造這樣的人格。這也就是俗稱的”人格魅力“。
  • 釐清童年人格與成年人格的區別。如果童年帶給你的幸福感很多,那可以依賴童年時的美好記憶,延續人格的發展。如果童年帶給你的傷痕比較多,那麼,就在自我控制力和塑造力上下功夫,讓成年後穩定、豐富、深刻、整合的人格獨立於童年人格。
《我是餘歡水》:人格重塑後,放下隱匿的陰暗,擁抱真實的靈魂

《成為更好的自己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

  • 接受他人,對他人真誠、仁慈、關懷、謙虛、寬容,而不是操控。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需求,有耐心、慎重、自制。
  • 發展愛的能力與愛的藝術,並且,接納不完美。

以寧靜的心境反觀內心,反省吾身,在最接近你中意的人格時,別走太快,等等你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