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盆、烤土豆、苞米粒崩起灰,這是東北最底層的文化!

帥也空,醜也空,轉瞬白髮已根生!

隨著年紀的增長,對傳統文化越來越喜歡,自己的電腦裡收集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古籍、老照片、老物事,涉及方方面面;做頭條號也是選擇文化歷史領域,不是因為自己讀書的時候歷史特別好,總感覺就應該這樣;其實對於歷史知道的不多,只是喜歡傳統文化……

一直以來我都是這樣認為的,但隨著興趣的沉澱,愈發的明白,自己真正在乎的那些流失的歲月;

對於歲月,還是害怕了,總希望留住時間,所以就開始喜歡老物件、老文化,近幾年,開始蒐集自己小時候用的東西……

昨天晚上,無意間看到一張圖片,一個泥火盆!

泥火盆、烤土豆、苞米粒崩起灰,這是東北最底層的文化!

在東北農村生活過的老人應該都知道泥火盆,農村人家做飯用的是大鍋灶,冬天做完飯,趁灶坑裡的火還沒有化成灰燼,把它扒出來,放到火盆裡,要一邊放一邊用腳或灰耙壓實,一定要壓實,不然冒煙,把火盆放到炕上,屋裡就會暖暖的。

泥火盆、烤土豆、苞米粒崩起灰,這是東北最底層的文化!

我是82年生人,對泥火盆其實只是小時候的記憶,後來慢慢就很少見了;但不知怎麼的,就是覺得對這個物事很熟悉;

火盆的功用第一當然是取暖,老人們都喜歡圍著火盆剪鞋樣子、納鞋底;小時候都穿自己家做的鞋,我記得高中的時候還在穿,大學後就沒有穿了。

第二功能就是“燒烤”,這個是小孩子的最愛;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用來燒烤的有兩個東西,一個是土豆,把土豆埋在火盆裡,耐心地等著,熟了的土豆乾巴巴的,扒了皮,吃起來非常香!

泥火盆、烤土豆、苞米粒崩起灰,這是東北最底層的文化!

另一個是苞米粒;抓一把苞米粒子放進火盆。不大一會兒,卟卟卟一粒粒苞米粒裂紋,嘭嘭嘭一顆顆苞米粒子變成張嘴笑的苞米花,看著有趣、吃著有味;那時候家裡有很多小紅苞米,都是自己留種的,很小,但很能爆花;但還是用笨苞米的時候多,笨苞米爆花率不高,啞巴花多,只“放屁”不開花,但非常好吃。

火盆爆米花每次都會捱罵,因為會把泥火盆裡的灰崩出來,落一炕的灰。所以往往玉米粒大人往往是明令禁止!

泥火盆、烤土豆、苞米粒崩起灰,這是東北最底層的文化!

火盆現在可能沒有幾個人會盤了,只要有機會我會找人盤一個,冬天回老家再埋幾個土豆,崩幾把苞米粒……

有人和我有同樣的回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