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重於一次的失敗讓孫中山陷於沉思。革命的光明未來,路在何方

1921年5月,孫中山重回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為了繼續護法,反對北洋軍閥的統治,完成民主革命大業。

一次重於一次的失敗讓孫中山陷於沉思。革命的光明未來,路在何方

孫中山把實現揮師北伐的全部希望,寄託於他用全力培植起來的粵軍身上,經濟拮据的他甚至三次將上海莫里哀路的房產抵押給銀行,為粵軍籌措軍費。

正當孫中山坐鎮韶關,裝備兵分三路揮師北伐的時候,萬萬沒想到,自己無比信任的粵軍首領陳炯明卻站在了革命的對立面。

一次重於一次的失敗讓孫中山陷於沉思。革命的光明未來,路在何方

1922年6月,陳炯明派兵圍攻總統府,危急時刻,宋慶齡用懇切的言辭勸說孫中山先行離開總統府,而宋慶齡則在衛士的掩護下堅持到最後一刻方才離開。

一次重於一次的失敗讓孫中山陷於沉思。革命的光明未來,路在何方

孫中山辦公居住的總統府被叛軍的炮火夷為平地。第二天孫中山在永豐艦上召開軍事會議,部署討伐陳炯明並指揮海軍各艦和長洲炮臺的部隊抗擊叛軍。8月9日,在永豐艦堅持了56天的孫中山最終決定離粵返滬。

一次重於一次的失敗讓孫中山陷於沉思。革命的光明未來,路在何方

“禍患生於肘腋,干戈起於肺腑。為民國而奮鬥垂三十年,中間出死入生,失敗次數不可僂指,顧失敗之慘酷,未有甚至於此役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