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名校風采|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3月37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宣佈把2018年的圖靈獎(Turing Award)頒給人工智能科學家Yoshua Bengio(約書亞·本吉奧),Geoffrey Hinton(傑弗裡·辛頓)和YannLeCun(楊立昆),以表彰他們為當前人工智能的繁榮發展所奠定的基礎。

圖靈獎堪稱計算機學界的諾貝爾獎,一般每年只頒發給一人,而只在及其特殊的情況下頒發給多人。

可是今天的主角可不是這三位人工智能巨擘。

今天魔法君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歷史上有10位圖靈獎得主的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Computer Science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

名校風采|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實驗室簡史:

CSAIL起源於MIT的兩大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實驗(LCS)和人工智能實驗(AI Lab)。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建立於1963年,是當時美國高等研究計劃局(ARPA)為了研究出大多數普通人可以使用的計算機系統,投了兩百萬美元而開啟的新項目:數學和計算項目(ProjectMAC:The Project on Mathematicsand Computation)。

而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於1959年。這個實驗室為許多新技術的形成打下了堅實基礎。比如醫學影像導航手術技術,基於網頁瀏覽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微型顯示屏技術,細菌機器人等等。

隨著這兩個實驗室的合作加深,這兩個實驗室在2003年合併為一個實驗室,一起併入了新建的信息科學大樓,從而形成了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

實驗室目前有超過900位研究人員,包括教授、科學家、博士後、博士、碩士學生和本科生。這些計算機領域的精英們在世界上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實驗室裡“享受”著每年的超過650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持續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領域貢獻中流砥柱的力量。

實驗室使命:


名校風采|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實驗室旨在通過開拓新的計算理念和方法,為全世界人們帶來生活、工作和娛樂上的建設性的變化。實驗室專注於發展基礎技術,實施驅動計算領域的基礎研究,並且培育下一代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六十多個研究小組共同研究超過幾百個不同的項目,研究人員專注於探索使得系統和機器變得更加智能化的新穎技術,並且使得它們更加安全高效。

如今生活裡充斥著計算,而在未來五十年裡,人類的生活會和計算機的聯繫更加緊密。CSAIL將會是這一變化裡的驅動著。同時也鼓舞著優秀的創新者描繪技術藍圖,帶來能夠提升人類生活水平的技術變革。

實驗室成果: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學校實驗室,CSAIL最近幾年實現了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項目,諸如隔牆識人系統,為軟體機器人提供支撐的人工肌肉技術,腦控制機器人等等。但魔法君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誕生於此的世界上第一個對話機器人。

名校風采|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CSAIL主要研究領域

早在實驗室20世紀60年代,在當時巨大的熱情和投資的驅動下,一系列的新成果在這個時期應運而生。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瑟夫.維森鮑姆(Joseph Weizenbaum)教授在1964年到1966年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自然語言對話系統伊莉莎(ELIZA),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機器人。

伊莉莎名字靈感來自於英國著名戲劇家肖伯納的戲劇《偶像》中的角色,它能夠使計算機與人用英語談話。ELIZA通過簡單的模式匹配和對話規則與人聊天。雖然從今天的角度看,對話程序顯得有點簡陋。但是在自然語言理解技術尚未真正取得突破性進展時,這是一個很令人費解的現象。

請看聰(bao)明(zao)的“伊莉莎”在計算機上與一位實驗者的談話摘要:

名校風采|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Eliza:我是一位精神治療師,請描述一下你的問題。每次你說完了,就按RET鍵兩次。

實驗者:我有很嚴重的頭痛。

Eliza:也許你需要去看醫生,開點藥,我是一個精神治療師。

實驗者:你能詳細說明一下嗎?

Eliza:你在說啥呢?恕我不能詳說,再見

實驗者:你怎麼這樣說呢?

Eliza:現在你在胡說八道!

實驗者:什麼讓你覺得我在胡說八道?

Eliza:你說的話毫無道理。

實驗者:也許你的腦闊出了點問題


包括伊莉莎在內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首次震驚了全世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機器能夠擁有智慧的可能,從而推動了人工智能的第一次浪潮(1956-1974)。


往期精選:

小知識:

小實驗: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