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罪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看过《镇魂街》这部电视剧或者动漫的人,多少对曹焱兵身边这第一个守护灵于禁的开场白记忆深刻。当然,也免不了对他最终的结局感到惋惜。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于禁像

那么,于禁为什么自称罪将呢?看过《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或者电视剧的都知道“樊城之战”这一史事。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在这场战役中,庞德宁死不降,而于禁却选择了投降。所以在《镇魂街》中才有“罪将”这一自称。”樊城之战“这一死一降的鲜明对比,让庞德名声在外,而于禁不仅被时人唾弃,更被后世所不齿。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毕竟,传统意义上宁死不降的才是真英雄真豪杰,对于”投降者“国人心中根深蒂固有着厌恶的思想。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多少参杂着文艺手法。于禁在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抱着一探究竟的兴趣,我查阅了西晋陈寿的著作《三国志》一书。在《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这一章中看到了关于于禁生平的记录。原文如下: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从书中记录可以看出,于禁一生大小二十余战(粗略统计了下他参与的攻城之战),从无败绩,堪称“常胜将军”。这也就难怪他能名列“五子良将”,更被称作当世名将。

当然,于禁的治军才能也是出众的。就算曹操被张绣偷袭兵败,他也能全数统领手下数百人从容撤退,这是很少见的。就算《三国演义》中也只说过赵云能在败军中统领手下全军而退。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谈完了于禁的才能,我们再看一下他的品行,陈寿在这章最后评论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合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

毅重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坚毅稳重。也就是说于禁是个坚毅稳重的人,是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而且谈到“五子良将”陈寿第一个说的是于禁,由此可见于禁身上还是有亮点的,品行上是能被人称道的。毕竟,陈寿当时是蜀国人,不可能为敌国将领进行辩解。

既然于禁生平如此英勇,那么他为什么会在“樊城之战”战败时投降呢?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也只有于禁本人知晓。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不过岁月不饶人,于禁投降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年纪大了,不能坦然面对生死了。毕竟,他被关羽生擒时起码已经六七十岁了。六七十岁的老者,早就不复当年的英勇和果断,多少会被亲情所左右。而庞德呢,被擒获时不过四十岁左右,还是壮年,年轻气盛,自然不惧死亡。

为什么会说于禁被俘时六七十岁呢?从原文中写他被释放回来时“须发皓白,形容憔瘁”,基本有个大致了解。当然,为了更确切一些,我还作了额外的考证:于禁最早是跟鲍信一起混的,后来跟着一起投降曹操,鲍信生于151年,那么于禁出生时期也应该和他差不多,相差不过几年。等到219年投降关羽,中间相差68年,所以说于禁应该是六七十岁时被俘的。

三国“五子良将”之于禁——可敬可悲的一生

而庞德呢?他当时多少岁了?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出生日前,不过他仗着年轻力战关羽,可以看出他比关羽年纪还小。而关羽在219年时已经是五十岁左右了。再加上庞德当初是跟马超混的,马超在219年时也才四十三岁,所以由此可见庞德被斩时不过四十多岁。

于禁和庞德两人年龄相差太大,自然决定了两人对待生死不同的选择。舍生取义可贵,忍辱负重亦可贵!又岂能因一时成败论英雄,于禁的一生可以说是可敬可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