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孤獨

每個人都各自孤獨著,孤獨又各有不同。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年紀又會體味到不同的孤獨。

我們何時會感到孤獨,可能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會更明顯的感覺到孤獨。在行色匆匆的路上,不曾關注過擦肩而過的面龐,每個人有著怎樣的故事,或悲或喜。我們無從感知,更不能感同身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感受著不被理解的孤獨,同時也漠視別人不被理解的孤獨。在此時此刻,站在自己的角度是看不到別人的孤獨,或者看到也不會覺得那是種孤獨。回到最初,不被理解是孤獨的,我們在孤獨著,也在製造著孤獨。

孩子的孤獨

留守兒童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也更能看到孩子的孤獨。孩子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天真,可愛,活潑,可能我們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詞彙都可以給予孩子,也應該屬於孩子。可是留守的孩子卻有著別樣的成熟。

在一次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向留守兒童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你喜歡自己嗎?你喜歡自己什麼?你長大了,理想是什麼?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些什麼?”。

對於這些與父母分隔兩地的孩子們,給出的答案透露出很多信息。

“你喜歡自己和喜歡自己什麼”這個問題的回答,很多孩子都思考良久。最終給出的答案,喜歡自己的媽媽,喜歡自己的衣服,喜歡畫畫、、、、、、

這些答案都很美好,卻完美的迴避開了自己。潛意識裡孩子認為父母並不是很喜歡自己,對於父母讚美自己的印象也只存在於一年中寥寥的幾天。造成了孩子回答的不確定和猶豫,我不知道喜歡“我”自己什麼。這些缺乏自信的回答,孩子是否能感覺的到,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是否能感受到。這是關於自信。

“你長大了,理想是什麼”,我想賺錢,養起家。我想變漂亮。我想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

這些童稚的回答,卻有多少心酸。我想賺錢,我要養家。有著怎樣經歷的孩子,才會想到這樣的答案。透露出的潛臺詞是,我知道父母這麼辛苦在外,是因為要賺錢養家,所以沒有辦法陪伴我。這不應該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成熟,早早的感覺到成年人的社會。

我想變漂亮。我要變成一個有禮貌的人。只是要表達我想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讓人喜歡變成了一種我需要變成什麼樣子才能得到的一種交換,一種“討要”的狀態。只因為孩子希望這樣做父母可以更喜歡自己,可以陪伴在自己身邊。

這是關於未來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