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孤独

每个人都各自孤独着,孤独又各有不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纪又会体味到不同的孤独。

我们何时会感到孤独,可能不被人理解的时候会更明显的感觉到孤独。在行色匆匆的路上,不曾关注过擦肩而过的面庞,每个人有着怎样的故事,或悲或喜。我们无从感知,更不能感同身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受着不被理解的孤独,同时也漠视别人不被理解的孤独。在此时此刻,站在自己的角度是看不到别人的孤独,或者看到也不会觉得那是种孤独。回到最初,不被理解是孤独的,我们在孤独着,也在制造着孤独。

孩子的孤独

留守儿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更能看到孩子的孤独。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天真,可爱,活泼,可能我们能想到的一切美好的词汇都可以给予孩子,也应该属于孩子。可是留守的孩子却有着别样的成熟。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向留守儿童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喜欢自己吗?你喜欢自己什么?你长大了,理想是什么?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对于这些与父母分隔两地的孩子们,给出的答案透露出很多信息。

“你喜欢自己和喜欢自己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多孩子都思考良久。最终给出的答案,喜欢自己的妈妈,喜欢自己的衣服,喜欢画画、、、、、、

这些答案都很美好,却完美的回避开了自己。潜意识里孩子认为父母并不是很喜欢自己,对于父母赞美自己的印象也只存在于一年中寥寥的几天。造成了孩子回答的不确定和犹豫,我不知道喜欢“我”自己什么。这些缺乏自信的回答,孩子是否能感觉的到,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否能感受到。这是关于自信。

“你长大了,理想是什么”,我想赚钱,养起家。我想变漂亮。我想变成一个有礼貌的人。

这些童稚的回答,却有多少心酸。我想赚钱,我要养家。有着怎样经历的孩子,才会想到这样的答案。透露出的潜台词是,我知道父母这么辛苦在外,是因为要赚钱养家,所以没有办法陪伴我。这不应该是一个孩子该有的成熟,早早的感觉到成年人的社会。

我想变漂亮。我要变成一个有礼貌的人。只是要表达我想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让人喜欢变成了一种我需要变成什么样子才能得到的一种交换,一种“讨要”的状态。只因为孩子希望这样做父母可以更喜欢自己,可以陪伴在自己身边。

这是关于未来的憧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