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真正吸引人的女性,应该是什么样子?

美人真正的美,应该在她的主心骨里。

热播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商细蕊为了演好“苏三”这个京剧旦角,专门去了青楼找姑娘寻灵感。

但是,姑娘们美则美矣,举手投足却让商细蕊大失所望。

数一数二的红牌姑娘被商细蕊嫌弃“没有风情”,更加吐槽姑娘的手它不是手,是爪子。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却遭到老鸨抢白:“想跟她睡觉的男人从这能排到永定门,还没风情?”

商细蕊一听,语出惊人:“让人想睡,是风骚,让人想爱的,才是风情。”

连商细蕊的都觉得难以把握分寸的苏三,别名玉堂春。

苏三是京剧旦角中一个很基础的角色,被誉为京剧旦角的开蒙戏。

苏三本是名妓,与尚书公子王景隆结缘,两人恩爱难分,誓约白首偕老。

说到这,也就不难懂商细蕊为什么会去青楼找灵感了。

王景隆为与苏三厮守,将身上金银全部散尽,见钱眼开的老鸨把王景隆赶出了妓院。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苏三五岁失去双亲,身世不幸沦落风尘,然而她不是见利忘义的女子。

王景隆被轰走之后,苏三将自己的银两私自赠予王景隆,要他奋发读书,苏三对他发誓自己绝不再从别人。

至此,我们就清楚商细蕊为什么觉得苏三这个旦角这么难唱。

虽然苏三只是京剧一个开蒙旦角,好比《声律启蒙》在汉语中的作用。

但基础打偏了,后面的戏路容易唱得不伦不类。

商细蕊就“抨击”唱过苏三的梨园前人:“不是唱成了大家闺秀,就是唱成了纯粹的窑姐,我觉得都不对。”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归根究底,前人都没有把真正的苏三唱出来。

苏三是个青楼女子,尽管有重情重义、知书达理的一面,但不应该完全把她当做真正的大家闺秀去演绎。

可另一面,苏三敢于追求真爱、仗义无私地付出,在污泥般的环境里保持着纯洁干净的灵魂,又有大家闺秀般的气节品格。

排除掉风骚,难点落在了风情上。

如何兼顾大家闺秀跟“窑姐儿”的特点,是个难题。

苏三这一类的女子,容易让人想起《桃花扇》,想起秦淮八艳,想起柳如是、寇白门这一类虽身在娼门却精神高尚的女流。

从商细蕊对苏三这个旦角的理解,可以看到京剧对女性的审美,跟中国传统对女性的审美是一致的。

那就是,女性的美,必须要美得有灵魂。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像是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像是挂帅出征的穆桂英,或者像是与人私奔的卓文君、红拂女,或是虞姬等等,都有灵魂。

封建时代的女性多是社会牺牲品跟男性的附属品。

一个能够被搬上戏台的年轻女子,外形当然是美的,像苏三,她身上的美丽不止是作为女性一颦一笑、抬手投足的风情,更是在于一种可贵的风骨。

苏三对心上人王景隆仗义疏财、劝王景隆奋发上进,完全不顾自己的处境跟后果,这已经不是寻常青楼女子的眼界。

王景隆离开后,老鸨贪图钱财,把苏三卖给一个叫做沈洪的商人。

沈洪常年在外经商,他妻子皮氏与邻居赵昂有染,苏三的到来,让皮氏嫉妒之心顿起。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皮氏跟赵昂毒死沈洪,嫁祸于苏三,并贿赂知县,苏三屈打成招,被判入死牢。

恰逢王景隆考取第八名进士,新任此地巡按,闻知苏三蒙冤后将她救出,二人终成眷属。

全剧包括了《嫖院》《庙会》《起解》《会审》《探监》《团圆》等几折,每一幕都十分精彩。

苏三因为是风尘女子,处在社会最底层,才会经历一连串不幸的遭遇跟打击。

她敢于争取、追求自己想要的,比如爱情,但也不得不屈从与世道炎凉,比如屈打成招。

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商细蕊对苏三的审美判断是正确的。

苏三身上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真实、清醒、却又带着无奈的风情。

误入风尘的人早就麻木了,得过且过,但苏三是真实的,她很清醒自己要抓住什么,那就是爱情。

《鬓边不是海棠红》商细蕊:风骚让人想睡,风情才让人想爱

蒙冤入狱后,苏三本来万念俱灰,王景隆出现后,苏三又迅速燃起希望,这些都是苏三的个人魅力。

与其说,商细蕊想要把苏三的风情唱出来,不如说是苏三这个旦角在被准确理解、准确演绎后,风情自然流露而出。

京剧一贯讲究的是精气神,前提是要抓住了人物的本质,才能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戏台水准。

从商细蕊对旦角的理解跟审美上,可以看到那个年代京剧大师们对自身的严苛,看到京剧的严谨艺术。

也可以看到京剧是在中国伦理道德、中国传统审美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唱的是人们都乐于观看的善恶美丑。

其中仅仅是“美”这一个字,就有万花筒一般数不尽的京剧呈现方式,单单是“风情”,就值得下功夫去深思琢磨。

《鬓边不是海棠红》的确是一部好剧,体现出对京剧非常大的还原跟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