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真正吸引人的女性,應該是什麼樣子?

美人真正的美,應該在她的主心骨裡。

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商細蕊為了演好“蘇三”這個京劇旦角,專門去了青樓找姑娘尋靈感。

但是,姑娘們美則美矣,舉手投足卻讓商細蕊大失所望。

數一數二的紅牌姑娘被商細蕊嫌棄“沒有風情”,更加吐槽姑娘的手它不是手,是爪子。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卻遭到老鴇搶白:“想跟她睡覺的男人從這能排到永定門,還沒風情?”

商細蕊一聽,語出驚人:“讓人想睡,是風騷,讓人想愛的,才是風情。”

連商細蕊的都覺得難以把握分寸的蘇三,別名玉堂春。

蘇三是京劇旦角中一個很基礎的角色,被譽為京劇旦角的開蒙戲。

蘇三本是名妓,與尚書公子王景隆結緣,兩人恩愛難分,誓約白首偕老。

說到這,也就不難懂商細蕊為什麼會去青樓找靈感了。

王景隆為與蘇三廝守,將身上金銀全部散盡,見錢眼開的老鴇把王景隆趕出了妓院。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蘇三五歲失去雙親,身世不幸淪落風塵,然而她不是見利忘義的女子。

王景隆被轟走之後,蘇三將自己的銀兩私自贈予王景隆,要他奮發讀書,蘇三對他發誓自己絕不再從別人。

至此,我們就清楚商細蕊為什麼覺得蘇三這個旦角這麼難唱。

雖然蘇三隻是京劇一個開蒙旦角,好比《聲律啟蒙》在漢語中的作用。

但基礎打偏了,後面的戲路容易唱得不倫不類。

商細蕊就“抨擊”唱過蘇三的梨園前人:“不是唱成了大家閨秀,就是唱成了純粹的窯姐,我覺得都不對。”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歸根究底,前人都沒有把真正的蘇三唱出來。

蘇三是個青樓女子,儘管有重情重義、知書達理的一面,但不應該完全把她當做真正的大家閨秀去演繹。

可另一面,蘇三敢於追求真愛、仗義無私地付出,在汙泥般的環境裡保持著純潔乾淨的靈魂,又有大家閨秀般的氣節品格。

排除掉風騷,難點落在了風情上。

如何兼顧大家閨秀跟“窯姐兒”的特點,是個難題。

蘇三這一類的女子,容易讓人想起《桃花扇》,想起秦淮八豔,想起柳如是、寇白門這一類雖身在娼門卻精神高尚的女流。

從商細蕊對蘇三這個旦角的理解,可以看到京劇對女性的審美,跟中國傳統對女性的審美是一致的。

那就是,女性的美,必須要美得有靈魂。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像是替父從軍的花木蘭、像是掛帥出征的穆桂英,或者像是與人私奔的卓文君、紅拂女,或是虞姬等等,都有靈魂。

封建時代的女性多是社會犧牲品跟男性的附屬品。

一個能夠被搬上戲臺的年輕女子,外形當然是美的,像蘇三,她身上的美麗不止是作為女性一顰一笑、抬手投足的風情,更是在於一種可貴的風骨。

蘇三對心上人王景隆仗義疏財、勸王景隆奮發上進,完全不顧自己的處境跟後果,這已經不是尋常青樓女子的眼界。

王景隆離開後,老鴇貪圖錢財,把蘇三賣給一個叫做沈洪的商人。

沈洪常年在外經商,他妻子皮氏與鄰居趙昂有染,蘇三的到來,讓皮氏嫉妒之心頓起。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皮氏跟趙昂毒死沈洪,嫁禍於蘇三,並賄賂知縣,蘇三屈打成招,被判入死牢。

恰逢王景隆考取第八名進士,新任此地巡按,聞知蘇三蒙冤後將她救出,二人終成眷屬。

全劇包括了《嫖院》《廟會》《起解》《會審》《探監》《團圓》等幾折,每一幕都十分精彩。

蘇三因為是風塵女子,處在社會最底層,才會經歷一連串不幸的遭遇跟打擊。

她敢於爭取、追求自己想要的,比如愛情,但也不得不屈從與世道炎涼,比如屈打成招。

這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

所以商細蕊對蘇三的審美判斷是正確的。

蘇三身上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她真實、清醒、卻又帶著無奈的風情。

誤入風塵的人早就麻木了,得過且過,但蘇三是真實的,她很清醒自己要抓住什麼,那就是愛情。

《鬢邊不是海棠紅》商細蕊:風騷讓人想睡,風情才讓人想愛

蒙冤入獄後,蘇三本來萬念俱灰,王景隆出現後,蘇三又迅速燃起希望,這些都是蘇三的個人魅力。

與其說,商細蕊想要把蘇三的風情唱出來,不如說是蘇三這個旦角在被準確理解、準確演繹後,風情自然流露而出。

京劇一貫講究的是精氣神,前提是要抓住了人物的本質,才能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戲臺水準。

從商細蕊對旦角的理解跟審美上,可以看到那個年代京劇大師們對自身的嚴苛,看到京劇的嚴謹藝術。

也可以看到京劇是在中國倫理道德、中國傳統審美的基礎上慢慢形成的,唱的是人們都樂於觀看的善惡美醜。

其中僅僅是“美”這一個字,就有萬花筒一般數不盡的京劇呈現方式,單單是“風情”,就值得下功夫去深思琢磨。

《鬢邊不是海棠紅》的確是一部好劇,體現出對京劇非常大的還原跟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