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 心連心 共奔小康路


手拉手 心連心 共奔小康路

鄉村蝶變 段黎亮攝


4月26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江西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退出。

2018年下半年,筆者作為當代江西雜誌特約記者,曾赴永新、萬安、廣昌等地,就精準扶貧進行採訪,寫下言論《手拉手 心連心 共奔小康路》。現將此文在公眾號推送,當作一個紀念吧。

我們要力爭把言論寫得有可讀性,寫得生動活潑。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抄文件、抄領導講話,或是在電腦上,採取複製粘貼的辦法,把人家的文字據為己有。




聲勢浩大、全力以赴的送“瘟神”戰役,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進行。當下的“瘟神”,就是貧窮。使美好生活春風化雨般降臨紅土地的每一個角落,是擺在全省上下的重中之重。


這幾年來,精準扶貧的口號,響徹鄱湖兩岸。全省上下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結下累累碩果。一些縣市已經“舊貌換新顏”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而瑞金、廣昌、萬安等地不甘落後奮勇爭先的實踐,豐富著江西脫貧摘帽的傳說。


作為著名老區,我省的脫貧攻堅戰,明確了任務,分解了指標,畫好了“路線圖”。奮戰在貧困地區的“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幫扶幹部們,發揚戰爭年代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拼命精神,像蘇區幹部一樣“自帶乾糧去辦公”,撲下身子,邁開步子,白天進農戶家,噓寒問暖送真情;晚上住村子裡,想方設法謀富裕。他們堅持以扶志為先、扶智為本、扶勤為要、扶德為重,既解“青黃不接”之憂愁,更思“造血功能”之大計。無數有力的事實說明,動真情,才能和貧困戶打成一片;動真格,才能使貧困村脫胎換骨。


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各地幫扶工作的堅持。堅決反對“數字脫貧”,“政績工程”沒有了市場;徹底摒棄“虛假脫貧”,應付檢查遭到了唾棄;時刻警惕形式主義,腳踏實地是必然的遵循。“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了”的“帶起來”、“帶不了”的“保起來”、“住不了”的“建起來”、“建好了”的“靚起來”,成為不少地方的經驗。通過步步為營,“青山著意化為橋”;通過穩打穩紮,“春風楊柳萬千條”。我們看到,萬安走向安寧: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42730人下降至2614人;永新面貌一新:貧困村由106個減至10個;廣昌開始昌盛:4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是貧困地區的貧困戶們,人窮志不窮,在“結對子”單位和“結親戚”幹部的鼓勵和帶領下,以不當貧困戶為目標,以不拿國家救濟為榮,徹底告別“等、靠、要”。貧困戶們迸發創業激情,發揮聰明才智,“逼我脫貧”變成了“我要脫貧”,“要我富”變成了“我要富”。“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他們或是在田地裡精耕細作,土裡泡金;或是從事果業開發,使荒山荒坡變成了“錢袋子”;或是吃“資源飯”,鄉村旅遊紅火起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大批脫貧典型和致富榜樣,構成紅土地上脫貧攻堅交響樂的雄渾篇章。


在扶貧攻堅的征途中,我們的確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瑞金、廣昌、永新等8個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但“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為了保證“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我們肩上的擔子更加沉甸甸,我們腳下的道路更加坎坷,我們絲毫不可以鬆懈,我們一點也不能滿足。


戰鬥正未有窮期。為了使“第一民生工程”取得全勝,我們既要防止“急躁症”,還要防止“疲勞症”;既要解決老問題,對新的矛盾也不能迴避;既要擴大成果,又要防止各種原因的“返貧”。為配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聚焦深度貧困,聚焦均衡發展,聚焦精準施策,聚焦脫貧標準。要進一步突出產業扶貧,抓牢保障扶貧,重在精神扶貧,實現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


當下,脫貧攻堅“秋冬會戰”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為確保年度脫貧目標任務的圓滿收官,讓我們發揚“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精神,牢記使命,快馬加鞭,鬥志昂揚地進入新的戰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