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世界上存在着太多恶意,但如果我们相互支持,那些恶意便自然会离去。——《狩猎》

《狩猎》由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执导,在豆瓣24万人参与的点评中,获得了9.1分的高分。导演温特伯格于98年拍出了一部振聋发聩的电影《家宴》,被视为道格马95的一部开山盛宴。接下来的14年间,温特伯格一直都比较不得志,直到2012年的《狩猎》,几乎算得上是一次磐涅重生。天才导演磐涅之作加上丹麦巨星麦斯•米科尔森出神入化、震撼人心的演技。获得评论界一致的好评以及观众的喜爱,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的确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狩猎》中卢卡斯刚刚和妻子离婚,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卢卡斯心地善良、个性温和,很受同事和孩子们的喜爱。其中,得不到家人关爱的早熟女孩克拉儿对卢卡斯尤为的亲近。卢卡斯婉转地拒绝了克拉儿幼稚而单纯的示好,然而他的拒绝却使克拉儿恼羞成怒,并谎言污蔑卢卡斯侵犯了她。一时间,这个好好先生就被认定为强奸犯,不但失去了工作,还遭到了整个小镇人们的排挤和压迫,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胁。而这些恶意,即使在克拉儿吐露真相之后也并没有终止。

短短几日,卢卡斯就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变化,并且有不可逆转之势,造成这一切的是电影中的三类人:看似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克拉儿与自主伸张正义的超市工作人员一类人,拥有权威话语权的幼儿园院长与心理咨询师,以及好友希尔为首的随大流者。其实他们也并不是大奸大恶之人,甚至可以说他们只是做了自己的该做的事,但这些事叠加起来造成了卢卡斯的悲剧。有他们的原因,也在于他们背后所体现出的“路西法效应”、“权威效应”“羊群效应”。

本篇文章将从影片中这3种角色入手,分析这三种效应是如何把普通人无意识地行为变成了伤害他人的利器。最后分析在这个信息过量,需要自辨真假的时代,如何用事实求实的方法控制情急生乱的本能,还原事实真相,避免酿成悲剧。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01 克拉儿一类的“路西法效应”:好人真的好,坏人真的坏吗?

在影片的开始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小女孩克拉儿的父母并没有给予她应用的关心和关爱。在她第一次走失时,家里人并没有想要去找她,还好被卢卡斯发现并送她回家。后来克拉儿再次走失,哥哥给她看成人片,父母只顾着为谁送克拉儿去幼儿园而争吵却丝毫没有发现她已经不见了等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成长初期的儿童,克拉儿很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一边是父母关怀与精神呵护的缺席,一边是卢卡斯对她的关怀备至,这让她很自然的把感情转移到了后者身上。因此,她会向卢卡斯表达爱意。在被卢卡斯委婉的拒绝后,会恼羞成怒的说她讨厌男人。当她发现自己撒谎后,反而得到了家人的关心和关爱,自然会继续坚持谎言。不过当她看到自己的谎话给卢卡斯造成了伤害,便立刻向她妈妈承认自己撒了谎。只是事情已经超出了她的掌控。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可以说,克拉儿并不是一个坏女孩,她也不是要有意伤害卢卡斯。坚持谎言,也只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在这一点上,她同其他污蔑卢卡斯的小朋友,以及那些向卢卡斯家里扔石头的人、杀害了狗的人、超市里对卢卡斯大打出手的人和朝卢卡斯放冷枪的人一样,都落入了心理学上的“路西法效应”‍。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路西法效应”‍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史上的一个绕不开的经典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该实验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为了论证“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而设计进行。

在实验中,志愿者被平分为两组,‍一组扮演狱警,一组扮演囚犯,而津巴多本人则扮演典狱长。‍‍在实验一开始,志愿者还无法进入角色,囚犯不怕狱警,狱警也无法‍硬下心肠来惩罚囚犯。随着实验的进行,狱警采用的‍惩戒措施‍日益加重,扮演狱警的志愿者彻底沉迷于肆意妄为的权力中不能自拔,甚至津巴多也越来越进入典狱长的角色。最后实验也因为场面失控而不得不终止。‍

事实上无论是津巴多还是扮演狱警的志愿者,‍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人。可是,在“斯坦福监狱“,人性中的“路西法”(魔鬼撒旦的别名)‍‍被彻底释放了出来。

“路西法效应”‍表明: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善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善与恶同时潜伏在人性深处,在不同的环境中轮流出场。只不过在社会秩序良好的环境下,‍“恶”的因子被深深的掩藏在人心人们心底。但只要有合适的土壤,便会毫不犹豫的苏醒,把一个好人转换成坏人。

卢卡斯被幼儿园院长、心理医生认定是侵犯了克拉儿,这使得他在其他人眼中就是一名罪人,而他们就有权利污蔑他、殴打他,甚至杀了他,来执行所谓的正义。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甚至于对卢卡斯有罪的认定是他们需要维护的,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处在正义一方的优势。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在现实的世界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若是网络上传出了某个名人失败或是犯了错的消息,网络上键盘侠、吃瓜群众往往会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先上来踩上一脚,站在道德制高点骂上一顿再说。

中国有句谚语“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同时,斯坦福监狱实验也告诉我们,并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只有表现的像好人的人和表现得像坏人的人。特定场合、特定情境下的好人,或许换一个环境,当好人突然拥有了可以肆意施暴而不受惩罚的权利,他可能就会立刻化身为魔鬼。

英国有句谚语:“每个人的衣柜里都藏着一具骷髅”。意思是,即使是好人,心里也深藏着魔鬼。

因此,我们不能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个好人,就放松警惕,疏于防范。因为一旦我们对某人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那个随时会苏醒的路西法。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02 幼儿园院长与心理医生一类的“权威效应”:权威引出的决策的惰性

造成卢卡斯悲剧的关键人物是认真负责的幼儿园院长。在听到了克拉儿对卢卡斯污蔑后,她既没有跟克拉儿进一步核实情况,也没有给卢卡斯任何辩解的机会,就让卢卡斯暂时离开幼儿园。接着她直接找心理医生来跟克拉儿交谈。当克拉儿不想回答医生的问话时,讽刺的是医生竟然刻意引导克拉儿认定卢卡斯侵犯了她。而克拉儿为了能早点出去玩便同意了医生的说法。看到这里会忍不住的怀疑,也许真正变态的是医生。所以与其说是克拉儿故意说谎报复卢卡斯,不如说是这位心理医生在污蔑卢卡斯。他断定这件事是真的,并建议院长告诉家长并报警。而院长也是不加思索的一一执行,完全不去想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这么没有事实依据的指控可能会对卢卡斯造成的影响。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因此,当院长在家长会上断定的说有人侵犯了孩童后,几乎没有人质疑。这是因为对家长来说,院长是某种权威性的存在,人们容易相信权威人物的言论。其实对院长来说,心理医生也是权威人物,所以不会想要去质疑,而是完全执行。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么,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其他人的重视,‍并相信其言语和行为的正确性、权威性。

在生活中,权威效应也是无处不在,‍在很多起航空事故中,人们会发现机长所犯的错误往往十分明显,‍但副局长却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很多医疗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医生不按规则操作,而身边的护士即使发现不对,也不敢提出质疑。

‍权威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安全心理,即人们往往视权威人物为正确的楷模,认为选择认同他们,自己言行的准确率和安全性都会大大增加。确实,权威人物的能力往往强于常人,但他们也是人,‍‍也会受到时代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观点和做法都是正确的。只有正视这一事实,我们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其实‍‍权威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它。‍‍当你能够恰当运用它时,就能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运用不恰当时,它也就可能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想要消除权威效应的负面影响,你除了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自信,还要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做到相信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历士多德说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这也应该是我们对待权威的正确态度,‍‍只有永远保持质疑、问难的精神,‍‍才不会对权威产生迷信;‍‍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有勇气去公开挑战权威。‍‍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03 好友西奥一类的“羊群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在哪里

西奥是小女孩克拉儿的父亲,也是男主卢卡斯的好友。在事件发生之前,西奥声称自己非常了解卢卡斯,甚至能通过他是否眨眼来判断男主是不是撒谎。然而讽刺的是,当事发后,卢卡斯去他家希望得到他的理解和帮助的时候,西奥却说自己无法判定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并且坚持认为女儿克拉儿不会说谎。在妻子让卢卡斯离开自己家的时候,西奥还威胁了卢卡斯说这件事要是真的就会杀了他。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是比较相信卢卡斯的话,那么在妻子以及其他人的影响下,他越来越倾向于认同大多数人的观点,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认为卢卡斯确实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后来经历了与卢卡斯在教堂里的大打出手以及和女儿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冤枉了卢卡斯,他为自己对朋友的不信任以及疏于对女儿的照顾而内疚。因此他主动去给卢卡斯送吃的,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卢卡斯的女友在开始时也是信任卢卡斯的,后来在幼儿园院长和其他人的言之凿凿的说服之下便动摇了,开始怀疑卢卡斯真的做了这样的事。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好友西奥与女友的这种在他人的影响之下失去自己的判断力的现象属于心理学上所说的“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的模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社会心理学家将其扩大到其他领域,指代个体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行为,从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羊群效应”‍又被称为“从众效应”,它的核心是在群体力量面前放弃个人理性判断,而追随大众的倾向,并否定自己的意见,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缺乏主见、易受他人心理暗示的影响、容易不加分析的全盘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采取行动,这些是从众性心理强的人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是与独立性相对立的意志品质。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其实,导致“羊群效应”的从众心理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我们不能简单的否定它,而是要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当大众行为是理性的,且为正确的前提下,我们要跟随;当大众行为是非理性的,被情绪所主宰的时候,我们就要谨慎对待,不可盲从。

就像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 显然尽量待在家里不出门,出门戴口罩,不往人多的地方凑热闹,是理性和正确的,我们要跟随;相反,若是在此特殊期间,还要嚷嚷着什么人身自由,不管不顾的各处溜达,显然就是不理性的,是害人害己的,我们就不能盲从。

因此,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凡事以事实为依据,有自己的判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多一分的思考,就能够少一分的盲从。不但可以避免误伤他人,更重要的是能够避免自己上当受骗。这是健康的心理,也是一种睿智的生存之道。‍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04 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求实的方法控制情急生乱的本能,还原事实真相

当一件事或是一个新闻出现的时候,在第一时间里,人们往往会被所发生的事情激发出自己的情绪,并急于做出决定,有所行动。就像幼儿园院长在听到克拉儿对卢卡斯的诬陷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让卢卡斯暂时离开学校,请心理医生来的决定。她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清楚的耐心都没有。这是因为人们情急生乱的本能所决定的,是由人类的祖先进化而来,在感知到危险的时候,会本能的立即采取行动。比如,发现一头狮子在远处的草丛中,人们会立即逃跑,而不是停下来去做分析工作。

现如今,虽然我们仍然需要这种本能,比如,看见一辆飞奔而来的汽车时,我们必须迅速的躲避,但像这样真正紧急的危险不多了。相反的是,我们面临的是越来越多的复杂和抽象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外界信息的时候,更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深思熟虑之下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这时,情急生乱的本能反而会驱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如何才能控制住自己情急生乱的本能,做到实事求是呢?汉斯·罗斯林在《事实》这本书中提出了做到控制情急生乱本能的循序渐进四步法。

第一步,深呼吸。

情急生乱本能被唤醒以后,我们大脑的分析功能会停止工作。这时深呼吸一下,告诉自己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事实也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给自己一些时间去了解更多的信息。《狩猎》中的幼儿园院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行动,找心理医生帮忙,将事情扩散了出去,而不是自己先去进一步的了解情况做分析。

第二步,坚持了解基础数据。

如果一件事是紧急且重要的,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持续观察。仔细分辨并剔除那些有些相关但不准确的数据,或是准确但不相关的数据,只有准确且相关的数据才能够作为判断的依据。就像在《狩猎》中,心理医生采用诱导的方式询问克拉儿,这样得出的结论显然是不准确的。

第三步,警惕那些带有偏见的预言家。

所有的预测都要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点。所预测的未来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包含多种情形分析的状态。避免只看到最佳或最差的情形。最后要检验一下这种预测方法的准确度问题,可以通过将预测和历史上已发生的事实相对比的方法。

第四步,小心过激的行动。

在行动之前要尽量考虑清楚过激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不好的影响。考虑清楚自己行动的理论依据,然后再稳扎稳打的一步步去实施,并且在过程中要持续查看实施的效果。循序渐进的方式,总会优于大刀阔斧的行动。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很多事情都会被断章取义的发到网络上传播开来,在第一时间里挑动着我们的情绪,激发我们情急生乱的本能,促使我们立即行动,给我们带来没必要的紧张压力以及错误的决策。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越是紧急的时候反而越要慢下来好好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出深思熟虑的决定,而不是被大众舆论带着走。

《狩猎》:以事实为依据,避免3种效应,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05 结束语

从表面上看,《狩猎》讲述的是一个由小女孩撒谎所引起悲剧的故事,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导演是借助了小女孩撒谎这个幌子,展示了成人世界里自编自演的一场显露人性的大戏。也许一开始是小女孩出于恼羞成怒的撒谎,但最终让善良的卢卡斯变成众人眼中的猎物是幼儿园院长与心理医生一类的“权威效应”、好友西奥一类的“羊群效应”以及超市员工一类的擅自伸张正义的“路西法效应”‍合力的结果。

在这一事件中没有人是严格意义上的坏人。童言无忌也许会威力十足,但真正能致人于死地的是人言可畏的成人世界。一味的愚昧、盲从、暴力等这些人性的弱点才是酿成卢卡斯悲剧的最终原因。

为此,我们需要应用循序渐进四步法来控制自己情急生乱的本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深入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被大众舆论牵着走。

我们要时刻警惕我们与恶的距离。


参考文献:《事实》汉斯·罗斯林等著。

文中图片来自电影《狩猎》。


分享到:


相關文章: